苹果/小米/百度跑步入局,相关概念股暴涨,AI眼镜市场为何爆了?

科技   2024-11-17 17:01   北京  
作者:Sophia
物联网智库 原创

AI 眼镜最近爆了!销量激增、厂商跑步入局、相关概念股大涨……全都标志着 AI 眼镜市场近来的火热。

其实,AI 眼镜并不是什么新型智能硬件,早在数年前就有不少大厂尝试推出智能眼镜类产品,但由于无法兼顾重量、成本和性能,再加之长久佩戴不适,价格不菲等原因,导致该市场始终不温不火。然而,今年以来,AI 加持的智能眼镜造就了“破圈效应”,引起越来越多广大消费者的兴趣,不少投研机构认为,2024 年或将成为 AI 智能眼镜的“拐点之年”。

企业跑步入局,AI 眼镜迎“拐点”之年

为什么今年可以称之为 AI 眼镜的产业“拐点”?我们可以从产品出货量、厂商布局和资本市场三个维度来看:

IDC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智能眼镜销量为 101 万台;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为 26 万台,同比增长 217%。贝哲斯智能眼镜市场研究报告也显示,智能眼镜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正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 394.73 亿元,预计到 2029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将达到 1067.78 亿元,预测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56%。

伴随着市场总量的持续增长,一些产品初具爆款雏形,典型代表如 Meta Ray-Ban。该款产品由 Meta 和雷朋于 2023 年 9 月联合发布,仅在 2023 年 Q4 出货量就达到了 36 万台。今年 4 月,Meta Ray-Ban 进一步加入 AI 功能,促使 Meta Ray-Ban 销量实现跃升。该团队估算 2024 年 Q2 Meta Ray-Ban 出货量或达 50 万台,年化销量达 200 万台。而且考虑目前 AI 功能仅限美国和加拿大用户使用,若未来区域、语言推广至全球,对应销量或超 600 万台。


图:Meta Ray-Ban

出色的市场表现让大量科技公司开始积极押注这一赛道。彭博社在最近的报道中披露,Meta Ray-Ban 的成功让苹果公司有意加入这一“战场”,苹果内部在推进代号「Atlas」的 AI 眼镜项目。另据早前 9to5mac 引述马克·古尔曼的说法,苹果旗下的 Vision Products Group 事业群正在研发的设备包括平价版 Apple Vision、第二代 Apple Vision Pro、以及一款类似于 Ray Ban Meta 的 AI 智能眼镜。

看完国外,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国内,不久前的 11 月 12 日,在百度世界 2024 现场,百度重磅发布了首款眼镜——小度 AI 眼镜,称该产品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 AI 眼镜”,具备第一视角拍摄、边走边问、识物百科、视听翻译、智能备忘等功能。


图:小度 AI 眼镜

与此同时,有媒体透露小米也正在隐秘布局新一代 AI 眼镜,预计将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发布,全面对标 Meta Ray-ban。报道称,小米数月前就已与歌尔合作,这款眼镜将搭载 AI 功能、音频耳机模块、摄像头模块,并以小米自有品牌形式发布。而对于这款产品的出货量,雷军的预期“在三十万台往上”。

不止百度、小米等,相关报道还称 OPPO、vivo、华为、腾讯、字节近期也都在评估 AI 眼镜项目,但大部分还没有到立项的阶段,预计最快也要到 25 年年底。

终端厂商的青睐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活跃——券商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与 AI 眼镜相关的组装、声学、光电等上游产业企业,股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8月中旬,AI 眼镜概念股更是被市场爆炒,龙头博士眼镜 5 个交易日大涨近 150%。

AI 大模型赋能,产品体验实现蜕变

别看如今的 Meta Ray-Ban 正值风光,但其实该款产品的前身——Meta 与雷朋于 2021 年 9 月联名发布的初代智能眼镜 Ray-Ban Stories ,却曾遭到消费者无情的“冷眼”,直到 2023 年 2 月,该设备月活只有 2.7 万,不到售出总量的 10%。

相比初代,第二代产品的销量为何能取得显著突破 ?这是因为 Meta Ray-Ban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智能眼镜重量、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平衡问题。具体而言,Ray-Ban Meta 的摄像头和拍摄图像质量相比第一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存储空间从 4GB 扩大到 32GB,同时还拥有了全新定制设计的扬声器。在获得更高性能的同时,为了解决能耗问题,Meta Ray-Ban 也搭配了更大容量的续航配件,眼镜单次连续使用时长达到 4h,配备的眼镜盒最多可给设备额外充电 8 次,总计使用为 36h。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Meta 的第二代眼镜从“能用”初步跨入了“有用”和“好用”的门槛,能够提升用户日常生活中拍摄、通话和听音乐的便捷性。而真正让该产品再度实现蜕变的,则是今年加入的 AI 功能。

有了这个“住在”眼镜里的 AI 助理,用户只需说出“Hey Meta……”并说出提示词或提出问题,便可激活该眼镜内置的 AI 助手,除了用于查询天气、时间、体育比赛、新闻结果等日常基础信息,用户还能通过“Hey Meta,look And…”指令调用摄像头以实现更多视觉化的操作。比如,Meta 眼镜会根据自动调用摄像头,拍下用户当前正在看的场景;比如,当用户要为聚会穿搭准备时,可以通过眼镜摄像头浏览衣服和配饰,询问最佳的搭配组合;再比如,用户还可以设置提醒,让眼镜记住你告诉它的信息,当你在停车场停车后,可以让眼镜记下车位信息,方便返回时寻找车辆。

从 Meta Ray-Ban 初步取得的市场成功不难看出——智能眼镜这个品类突破的重点可能不在沉浸、成像和交互,而是侧重于 AI 技术的应用和集成。此前,许多厂家尝试的 AR 眼镜搭载了光学显示模组,虽然具备显示能力,但重量和成本都会有明显地增加,续航也面临很大的挑战;相比之下,虽然 AI 眼镜不支持显示,但受益于大模型的原生能力,可以进行更自然、顺畅的人机交互,而砍掉的光学模组则意味着成本的降低以及续航的提升。

同样,百度最新发布的小度 AI 眼镜也是这个思路,基于文心大模型重构的 DuerOS 操作系统,用户佩戴这幅眼镜,就可以在旅行中边走边问,AI 导游会融合百度地图的位置服务能力,并结合视觉和定位技术,去回答用户的问题。不仅限于旅行途中,日常生活中用户路边随意看到的事物,都可以通过“AI 问答”获得答案。在跨语言交流场景下,小度 AI 眼镜可以实时翻译,并智能分析拍照内容,帮用户进行快速总结和提炼;还有用户开会、读书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摘抄记录,就无需使用其他设备,用手指一点,眼镜就可以将这部分重点内容加入备忘录……

无论是 Meta Ray-Ban 还是小度 AI 眼镜,其 AI 能力的引入都反映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底层技术的飞速进步。一方面,芯片在算力、功耗等方面实现持续迭代,比如 Ray-BanMeta 智能眼镜系列搭载高通第一代骁龙 AR1 平台,该平台专门针对散热限制在功耗方面进行独特设计优化,以打造轻量化的智能眼镜;另一方面,端云协同的多模态大模型逐渐可以承担起为 AI 眼镜处理各种实际场景的任务。

下一代 AI 入口?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业内,一直不乏哪类智能硬件才是新一代 AI “入口”的争论。如今的人们虽然已经智能手机不离手,但相比手机,智能眼镜类产品作为 AI 入口依然具有独特优势。

首先是全天候佩戴性与无缝交互。与智能手机不同,AI 眼镜作为可穿戴设备,可以全天候佩戴,不需要用户主动拿起和放下。用户无需专门操作设备,只需自然佩戴眼镜,AI 系统便可以随时提供服务或互动,这使得 AI 眼镜更适合作为“无缝”的智能助手,提供即时的上下文感知和实时反馈。同时,AI 眼镜可以利用 AR 技术直接将数字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中,使得信息呈现更加直观。

第二是更自然的互动方式。AI 眼镜能够实现更自然的语音控制和手势操作,而无需用户手持设备或在屏幕上点击。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语音命令或手势进行交互,不打断日常活动。相比之下,智能手机的互动仍然依赖于触摸屏,需要用户手动操作,降低了交互的流畅性和便捷性。未来,或许 AI 眼镜可以进一步集成眼动追踪技术,根据用户的眼睛注视方向和视野范围进行智能反馈,甚至进行面部识别来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三是更加沉浸和实时的体验。AI 眼镜可以根据环境、用户行为和对话内容提供个性化、即时反馈。例如,当用户走进一个陌生的地方时,AI 眼镜可以自动识别周围的环境并提供导航或信息提示。相比之下,手机通常只能在用户主动使用时提供相关功能,且缺乏眼镜级别的环境感知。

当然,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前辈们”失败的经验也历历在目。面向未来,如果 AI 眼镜想真正成为爆款,还必须解决技术和硬件限制、佩戴舒适度、内容生态、隐私安全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只有如此,AI 眼镜才能更好地进入大众市场,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工具。

参考资料:
《戴了「Ray-Ban Meta」两个月,我开始相信 AI 眼镜的未来》,极客公园
《这副差点失败的智能眼镜,怎么就成了爆款?》,爱范儿
《小度为何押注AI眼镜?》,量子位
《小度、苹果跑步入场:AI眼镜的下一个爆点在哪里?》,雷科技
《AI眼镜风口来了!剑指千亿级规模、百万台销量,小度狂飙》,智东西

物联网智库
智次方·物联网智库是发布智联网产业干货内容的智囊平台,我们关注AIoT领域的热点方向(智能网联、智慧城市、产业元宇宙、智能工业、底层技术、可穿戴设备等)。提供行业现状趋势分析,汲取百家交锋观点,分享独家深度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