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调研到车型定位,从用户体验到家居融合,小米汽车团队凭借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优势,正逐步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与生态化发展。IXDC有幸邀请到小米汽车设计总监李田原先生,就如何在汽车设计中兼顾运动操控与家庭舒适,以及小米如何通过人、车加全生态的战略布局,引领未来智能生活的潮流等问题做出深入的解答。李田原先生2021年加入小米,担任小米汽车工业设计部总经理,首席设计师,小米集团设计委员会副主席。他加入小米后,从0开始搭建了一支强大的设计团队。始终秉承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理论,坚持“科技融合艺术,审美源于直觉”的设计理念,完成小米汽车SU7车型及系列在研车型的造型设计与开发,未来将持续推动小米设计发展设计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加强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吸引海外汽车人才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机遇,深度参与小米汽车高质量发展进程。
在打造SU7空间时,我们注重外观小巧与内饰空间充足的平衡,通过电池CTB技术等手段,让底盘更薄、电池更集成,同时邀请不同身高、年龄、性别的用户体验后排,确保空间既够用又舒适。
——李田原
IXDC:如何平衡驾控主义和家居主义,确保设计与品牌形象保持一致?李田原:驾控主义与家居主义在汽车设计中的平衡,实际上是对汽车运动性操控与舒适性、家庭需求的兼顾。这两者看似互斥,实则可以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与用户分析来达成平衡。以SU7为例,我们首先考虑用户群体——多为偏年轻的数字用户,他们中既有家庭用户,也有新婚夫妇和单身人士。针对这些用户,我们明确产品定位,希望赋予车辆更多情绪价值,即倾向于运动性,使其成为一台梦想之车。因此,在操控转向的精准性、底盘软硬调节等方面,我们都做了相应的倾斜。然而,有趣的是,这种向运动性的倾斜,反而提升了车辆的易驾驶性,如转向更精准、转弯半径更小,使得女性用户也能感受到车辆的易操控性,而男性用户则享受其带来的运动激情。家居性还体现在车辆的空间设计上。在打造SU7空间时,我们注重外观小巧与内饰空间充足的平衡,通过电池CTB技术等手段,让底盘更薄、电池更集成,同时邀请不同身高、年龄、性别的用户体验后排,确保空间既够用又舒适。尽管SU7外观呈现出运动调性,但内部空间的平衡设计,使其既满足运动需求,又不失家居的温馨与实用。李田原:小米集团最新提出的战略——人、车加全生态,在SU7这款车型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SU7不仅作为这一战略的首个产品亮相,还初步融入了丰富的生态元素。在物理生态层面,车内设计独具匠心,如可拆卸的物理按键、氛围灯以及码表的配备,同时中控区域下方还集成了香氛机、手电筒、对讲机等实用设备,为用户带来便捷与舒适。而在软件生态方面,通过Hyper OS软件系统,SU7实现了与小米家居生态的无缝连接,用户可以在车上轻松操控家中的扫地机器人、窗帘、摄像头等设备,甚至能远程调用冰箱和电饭煲,提前为回家后的餐前准备做好安排。这一生态系统的构建,充分展现了小米对于未来智能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前瞻布局。展望未来,随着小米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更多生态元素将被融入其中,坚定不移地推动这一宏观集团战略的实施。IXDC:小米造车体验团队是否有用研角色,用研和设计如何合作?李田原:小米始终坚持以用户为核心,这一理念贯穿于公司每一个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在汽车部门,我们拥有多个专业团队,包括工业设计部、工程团队、产品团队、市场团队以及销交服团队等,而每个团队都配备了用户研究(用研)团队。例如,工业设计团队中的设计策略组就包含了用户调研部分,确保每一个决策都能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小米不会仅凭团队领导或项目负责人的主观判断来做决策,而是会充分利用用研手段,将视角切换至用户,验证产品特性和设计是否符合用户的期待和需求。以色彩设计为例,我们从不依赖设计师的个人喜好或职位高低来决定颜色选择,而是通过多场色彩评审调研,将调研结果作为核心决策的重要参考。小米SU7的紫色就是一个典型的用研结果,它在小红书等各大平台上广受好评,无论是小姐姐还是男性用户都纷纷分享这一颜色,证明了用研在决策中的重要性。长按观看课程
如果你也渴望在艺术与设计领域里探索更多未知,追寻那份源自内心的创造与激情,小米汽车设计总监李田原先生带您深入探索小米汽车背后设计的奥秘,分析小米SU7背后的设计故事,分享如何掌握共鸣设计思维、如何将符合直觉的美学理念融入设计,如何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探讨其背后的设计思维、设计过程,存在的共鸣设计以及共性审美等。扫描下方二维码,一同开启这场启迪思维的完整演讲之旅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完整演讲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