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友朋会”关注我们
马其顿地处巴尔干半岛,其地域范围历经变动,在现今,它包括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地区)、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以及科索沃。
马其顿的起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此地在古时曾是爱琴海区域、安纳托利亚与中欧间的文化交流平台,也是古希腊文明的北方延伸。
在巴尔干半岛,欧洲的西南大门,有这样一个小国,尽管早已申请加入欧盟和北约多年,却一直被多个邻国阻挠。这个国家面积小,名字来头却不简单:它目前的正式官方名称是“北马其顿共和国”。
曾几何时,这个小国的名字更加牛逼:马其顿共和国,而在联合国上它的正式名称一度是“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不但名称受争议,这国的民族历史来源也一直存在纷争。在新一轮的加入欧盟谈判中,保加利亚因两国之间的历史争端而一度否决北马其顿加入欧盟的资格。
到底如今的“马其顿”从何而来,它为什么成为了多个邻国的争议焦点?北马其顿共和国目前的国民到底是什么人?
如果要提起马其顿最辉煌的时期,一定是亚力山大大帝开创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大帝继位后,立刻领军报复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征战。他以希腊文化作为武器,拓展马其顿版图,也试图探究世界的尽头。从公元前334至公元前331年间,亚历山大大帝领导3.5万兵力作战,成功地战胜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大军。这场战役中,他们分别在格拉尼库斯河、伊苏斯及高加米拉取得胜利,控制了小亚细亚的大片土地,囊括了特洛伊、米利都、哈利卡纳苏斯与其他知名城市。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继续向南进军,轻易地占领了埃及,建立了亚历山大港,成为后来的亚历山大城的核心。然后,他又向东进军,进入波斯的核心地带,于公元前331年在阿尔贝拉战役中再次击败了大流士三世,迫使他逃往东方。
亚历山大占领波斯首府苏萨及波斯波利斯后,获取其财富与权力,自封为波斯帝国继承人。大流士三世逃走后,亚历山大大帝乘胜追击,最终在公元前330年杀死了他,结束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统治。亚历山大大帝并不满足于此,他继续向东推进,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的各个王国,与印度的国王波罗斯在海德拉斯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后以亚历山大大帝的胜利告终。因为多年征战,亚历山大的部队疲惫不堪,心生厌倦,不愿再向东行军。于是亚历山大只能带队顺着印度河与波斯湾折返巴比伦。在返回途中,亚历山大大帝遭遇了许多困难和反抗,他的军队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患病去世,享年33岁。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是一个跨越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这个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帝国之一,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最辉煌的成就。
亚历山大逝世后,希腊城邦与波斯纷纷起义。部将之间也开始自相残杀,争斗不断,帝国迅速陷入了继业者战争,最终分为稳固的三个希腊化帝国:托勒密王朝、塞琉古帝国和安提柯王朝。它们是希腊后期最强大的帝国,持续长达几百年。直至前168年,罗马共和国击败并消灭了安提柯王朝,前146年又攻占了马其顿时便积极东扩,塞琉古帝国在前63年被征服,托勒密帝国也在前30年宣告终结。罗马帝国于公元4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马其顿地区被划分到了东罗马帝国,即后来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使得马其顿地区的文化和宗教更加倾向于东方的特色,尤其是东正教的传播。但是,拜占庭帝国也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威胁,如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匈牙利人、十字军、奥斯曼土耳其人等。这些外来的民族和势力不断地入侵和占领马其顿地区,造成了马其顿人口的混杂和变化。公元6世纪末到7世纪初,斯拉夫人大量迁入巴尔幹半岛,包括马其顿地区。他们带来了斯拉夫语和斯拉夫的习俗,与当地的希腊人和罗马人混居和通婚,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群体,即马其顿斯拉夫人。马其顿斯拉夫人在历史上曾经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如第一次保加利亚帝国、第二次保加利亚帝国、塞尔维亚帝国、马其顿帝国等,但也经常受到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塞尔维亚王国等的统治和影响。公元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了巴尔幹半岛,包括马其顿地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持续了近五个世纪,对马其顿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造成了马其顿地区的经济落后和文化衰退,马其顿人遭受了高额的赋税和苛刻的征兵制度,同时也面临着土耳其人的压迫和歧视。另一方面,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也促进了马其顿地区的多元化和融合,一些马其顿人接受了伊斯兰教,成为了穆斯林,与土耳其人和其他穆斯林民族建立了联系和交流。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巴尔幹半岛发生了一系列的民族解放运动,马其顿地区也成为了各个民族和国家争夺的焦点。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都声称马其顿地区是他们的历史领土,同时也支持马其顿地区的不同民族团体,如希腊马其顿人、保加利亚马其顿人、塞尔维亚马其顿人等,进行反土耳其的斗争。马其顿地区也出现了一些独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如内部马其顿革命组织,主张马其顿地区的自治或独立。在两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根据1913年8月签订的《布加勒斯特条约》,马其顿地区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属于希腊、塞尔维亚(后来的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这种划分导致了马其顿人的分裂和流散,也引发了马其顿问题的长期争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其顿地区又成为了轴心国和盟国的战场,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内部的冲突和变革。在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地区,一些马其顿人参加了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反对纳粹德国和保加利亚的占领,争取马其顿地区的解放和自治。在战争结束后,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地区成为了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个共和国,即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拥有了一定的政治和文化的权利。在希腊的马其顿地区,一些马其顿人参加了希腊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反对纳粹德国和保加利亚的占领,争取马其顿地区的独立和自治。在战争结束后,希腊共产党发动了希腊内战,试图推翻希腊政府,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希腊,包括马其顿地区。但是,希腊共产党被美国和英国支持下的希腊政府和保皇派军队所击败,希腊的马其顿地区继续留在希腊的控制下。在保加利亚的马其顿地区,一些马其顿人参加了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的抵抗运动,反对纳粹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占领,争取马其顿地区的解放和统一。在战争结束后,保加利亚共产党掌握了保加利亚的政权,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卫星国,保加利亚的马其顿地区也成为了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20世纪后半叶,马其顿地区又经历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在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地区,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南斯拉夫联邦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发展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教育。但是,随着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和南斯拉夫各民族的冲突,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于1991年宣布独立,成立了马其顿共和国。然而,马其顿共和国的国名遭到了希腊的反对,因此直到1993年4月7日,马其顿共和国只能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的暂时国名加入联合国。保加利亚人认为,他们是保加利亚民族的一个分支,只不过由于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塑造,最终成为了“人为的”马其顿人。然而,不少北马其顿人却反驳,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里,奥斯曼帝国依然统治如今的北马其顿共和国领土上,早已产生了“马其顿主义”的民族身份运动。有些人会走得更远,认为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就是如今北马其顿民族的直接来源。在北马其顿,甚至有人声称,所有欧洲人的来源实际上都是斯拉夫人。2010年,在希腊否决马其顿加入北约的两年后,时任总理尼古拉·格鲁埃夫斯基领导下的民粹主义政府开始了一场在境内大肆兴建模仿古马其顿雕塑的公开运动。格鲁埃夫斯基政府大量使用廉价物料打造了一些质量不高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和数以千计的历史人物雕像,其中包括市中心一尊巨大的亚历山大大帝雕像。在希腊的巨大压力下,当时的北马其顿政府被迫放弃了把希腊人视如珍宝的亚历山大大帝视为当代马其顿民族神话来源的工程,并且把这尊雕像改名为“马背上的勇士”。在北马其顿共和国国内,这个话题也造成了社会的撕裂。民粹主义政府的支持者们相信,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正在组织一个跨国阴谋,目的在于吞并北马其顿共和国。在格鲁埃夫斯基内阁垮台后,北马其顿社会的阴谋论有所降温。北马其顿共和国从南斯拉夫独立后的第一位领导人基罗·格利戈罗夫(Kiro Gligorov)的理论似乎占了上风。他认为,目前居住在马其顿地区的大部分居民人口,是6世纪到达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北马其顿多年来都在学校教科书中使用这种内容,其中几乎没有提到亚历山大大帝。“我们不需要宣称一个纯粹的马其顿身份。格鲁埃夫斯基试图篡改我们的过去。马其顿语是一种斯拉夫语言。”斯科普里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所所长卡捷琳娜-科洛佐娃(Katerina Kolozova)认为:“我们是南方的斯拉夫人,这就是‘南斯拉夫’的含义。”马其顿人是南斯拉夫人,但与斯洛文尼亚人或塞尔维亚人不同,他们没有被广泛认可的中世纪史诗。他们的历史人物在许多情况下与保加利亚人相同,语言也跟保加利亚语相似。由于他们在19世纪末的时候依然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而那时候保加利亚人已经获得独立地位,因此两地的社会文化氛围开始出现差异化。不同的独立抗争路径,导致了不同的民族建构叙述,这片地区最终形成了与保加利亚不一样的马其顿主义思潮。
在19世纪末的独立运动中,马其顿地区的大多数政治精英都说保加利亚语,信仰的是东正教,但他们革命的目标是马其顿的独立,而不是加入保加利亚。当然,他们把多数在保加利亚学习并且找到自己的民族意识,并经常从奥斯曼帝国的镇压中逃到那里。可以说,马其顿地区一直受保加利亚文化的长期辐射。但是在19世纪末,马其顿也是巴尔干半岛的多国垂涎的目标。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都在该地区希望分一杯羹,而背后操控的则是西欧列强和沙俄帝国。保加利亚的目标是使马其顿成为保加利亚的一个自治地区,然而另外一支受沙俄帝国支配的民族主义者则希望推动独立的马其顿民族国家。在圣彼得堡诞生了马其顿文学社。这是一个强调马其顿人和保加利亚人之间差异的组织,马其顿主义者德米特里亚·丘波夫斯基在圣彼得堡推动建立一个独立于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的大马其顿国家。马其顿主义者希望借助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的矛盾,在玩弄力量平衡中组建起一个马其顿独立国家。这个所谓的大马其顿国家,除了今天的北马其顿共和国国土之外,还包括了如今希腊境内的马其顿省和保加利亚西南部分地区。然而事与愿违,马其顿国家不但没能建立起来,还被三个巴尔干国家瓜分。1913年,保加利亚在巴尔干战争中战败,马其顿没能独立,也没能成为保加利亚的一个自治地区。
希腊占据了南部34,6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使得它可以在那里安置来自安纳托利亚的希腊人;塞尔维亚获得了北部26,776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保加利亚作为战败国,控制了东部最小的一部分,即皮林地区的6,789平方公里。当年塞尔维亚获得了北部26,776平方公里的土地,现在就是北马其顿共和国的领土范围。
在二十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保加利亚和希腊境内的大马其顿主义思潮基本上被完全压了下来,只有南斯拉夫境内的马其顿加盟共和国成为了昔日马其顿主义者们的最后地盘。为了让马其顿加盟共和国这片地区再也对保加利亚没有任何合并的理念,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不断加强“马其顿主义”的理念。1967年,南斯拉夫批准建立了马其顿自传教会。早些时候,在1944年~1945年,贝尔格莱德使用马其顿地区的方言编纂了马其顿语。在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关系极其紧张的日子里,保加利亚痛斥铁托故意让马其顿地区“去保加利亚化”。如今,保加利亚仍然声称马其顿语是保加利亚语的一种方言。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里,马其顿地区一直被纳入南斯拉夫的权力轨道里,直到9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马其顿地区再次被保加利亚盯上了。保加利亚是第一个承认马其顿共和国从南斯拉夫独立的国家,尽管它仍然认为马其顿语是保加利亚语的一种方言。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索非亚一直是斯科普里的主要盟友:在20世纪90年代,当希腊因为马其顿国名争端而实施禁运时,保加利亚是马其顿的唯一商业出口。1993年,为了进入联合国并绕过希腊的反对,当时的马其顿共和国在该组织的正式名称中加入了“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等字眼。在希腊看来,“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国号容易引起其境内马其顿省的独立运动苗头,最终在牺牲希腊领土完整的情况下催生出一个“大马其顿国家”。因此,希腊一直把马其顿共和国称作“斯科普里当局”。到了今天,刚摆脱了希腊的纠缠,北马其顿共和国又跟之前一直视如手足的保加利亚杠上了。可以说,建国先后也决定了地位的高低。排在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之后才独立的北马其顿共和国,落得了个仰人鼻息的下场。“大马其顿主义”在三个强邻的夹击下,难以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