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饱受争议的浙博《问羽》展,好在哪?

文化   2025-01-08 07:30   浙江  
展览现场,听鸟叫声的装置
近来长三角地区的文博圈里,浙博《问羽》展的争议很大,说是“饱受争议”也不为过。对此,我的观点是:这个展很不错,如果几年以后再回头来看,一定会觉得这个展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展览世界。

上图是现场观众在倾听鸟类的叫声。这里我选了白眉姬鶲和暗绿绣眼鸟的叫声,感受一下,你看过这么特别的宋代文物展吗?

《问羽》展的框架与侧重点

整个展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4幅花鸟主题宋画原作;第二部分,现代人眼中、耳中的鸟类(及其与宋画的对比)。

面对这种框架,观众就可能会面临选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花一整天去看展的):是把重点放在第一部分,还是放在第二部分?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会有人把关注点放在第二部分吗?我的回答是:有,而且很多,在你眼中宋画最重要,在别人眼里真的未必

佚名《琼花真珠鸡图》,绢本设色,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看过《问羽》展的小伙伴可能有感触:无论是展陈设备还是安保力量,第一部分(宋画原作)都要强于第二部分。

但我想说,第二部分做得更好,而且《问羽》展的特色在第二部分。如果只有第一部分,那它就是个很普通的宋画展。宋代书画主题展,到最后就是拼谁能借到更贵的书作、画作,你能借到《千里江山图》,我能借到苏黄米蔡原作,对观众来说,就是看个热闹、发个朋友圈罢了。

但《问羽》展确实让我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跳出拼作者、拼文物的惯性思维,换一个赛道、突出一些切实的侧重点

梁楷《秋芦飞鹜图》,绢本水墨,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在我看来,《问羽》展在展览的主题上,摆脱了以往古代文物展必以历史、考古或艺术为落脚点的窠臼,大胆运用了一些跨界的元素——这些元素,在自然圈里或许很普通,但对文博爱好者来说,却是一种颠覆。

宋代花鸟画与现代摄影作品的对比,一下子让宋画里的生物与场景,鲜活了起来;再配上文章开头咱们听过的那些鸟叫声,完全实现了从宋代到现代的时空转换——而在这个过程中,展览的主题与落脚点也明确了:生态环境

梁楷《疏柳寒鸦图》,绢本水墨,故宫博物院藏


《问羽》展的与众不同

《问羽》展吸引我的,和展出多少幅宋画关系不大。在我眼里,《问羽》展的与众不同,在于给古代文物的阐释与利用找到了新的方向

面对宋代文物,绝大多数博物馆人都会将其打造成一个宋代历史、宋代艺术(宋代美学)的主题展,最多升华到“宋韵”的主题。但说实话,“宋韵”、宋代美学以及宋代历史,和今天的我们关系并不大,很多时候我们愿意接受这样的主题与叙事方式,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这样,仅此而已

而《问羽》展则告诉我们:古代文物,可以有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咱们可以基于历史,回到现实,面向未来。

佚名《牡丹双喜图》,绢本设色,中国美术馆藏

14幅宋画,一会儿就看完了。看完之后,才是展览的核心部分。

首先,是宋画与今天人们用高清摄影作品来呈现的鸟类。在这种古今、虚实对比之下,看展的思路,逐渐从古代转向现代,宋人笔下的鸟,由大炮筒拍出的影像而鲜活起来。

赵佶(款)《桃鸠图》与红翅绿鸠摄影作品对比

随后,又是在宋人画面上动起来的鸟,又是可以聆听的鸟叫声,宋代与宋画逐渐远去,现代的鸟类与生态环境,在一步步走近

佚名《春塘禽乐图》(上)、图中的鸳鸯(下),绢本设色,吉林省博物院藏

行文至此,相信有的小伙伴已经看出来了,没错,《问羽》展更像是拿14幅宋画作为一个引子,真正的落脚点是人们对鸟类及其背后生态环境的关注

宋画,自然是好东西,但说实话和今天的生活关系很有限。可是生态环境就不一样,PM2.5是我们会持续关注的指标,更深一层,生物多样性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关系密切的一个词。

说句夸张点的话,如果我一个月不关注宋画,对我的生活几乎没有影响,但如果生态环境毁了,如果我一个月都见不到一只鸟、听不到一声鸟叫,那我一定会抓狂——这也是《问羽》展的落脚点,也是对我产生的直接影响。

宋画中的鸟类及其出现频次统计表

说实话,我对古代绘画的兴趣不大。小时候学素描,一年了还没入门,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所以我去博物馆看宋画,就是凑个热闹,那些谁鉴赏、谁题款的文人故事,并不能让我真正欣赏到画作的艺术精髓——就像阿城《棋王》里说的,没有势,就只是玩儿而已。

但我知道,宋画绝不是没有价值的。这次的《问羽》展,就给了这些珍贵的宋代文物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也赋予了宋画完全不同的现实意义。要我说,这才是真正的活化利用,才是真正的传承。

此外,展览现场还能看到策展人此前对宋画中出现的鸟类频次的统计(上图,这是量化研究的基础),还有鸟类MBTI的互动版,总之,是各种对宋画欣赏与利用方式的颠覆:谁说宋画只能讲历史和艺术的,让它们发挥更多的社会与研究功效,不香吗

鸟类MBTI互动墙


《问羽》展的实用价值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接受了我的观点。那我不妨再多介绍一点《问羽》展提供的实用价值:学习签名模版

都说宋代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那么,宋画上的签名应该也是哇!你还在嫌弃自己的签名不够文雅吗?学学人家的签名,有楷书、有行书,有端庄,有秀雅,总有一款能入你法眼吧?

李迪《宿禽激湍图》,绢本设色,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李迪”款)


梁楷《秋芦飞鹜图》,绢本水墨,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梁楷”款)


梁楷《疏柳寒鸦图》,绢本水墨,故宫博物院藏(“梁楷”款)


唐希雅(款)《花鸟图》,绢本设色,辽宁省博物馆藏(“唐希雅”款)



展览还有最后两天,不论是想批判的还是好奇展览有啥内容的,都得抓紧时间了。一个全新的展览,有问题很正常,但如果因为看惯了历史、考古类主题展览,而对一个不以文物为唯一重点及落脚点的展览嗤之以鼻的话,那未免有些遗憾了:你错过的,可是一个不一样的新世界啊!


展览信息


【名称】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

【地址】浙江省博(之江馆)二楼

【时间】2024.11.9-2025.1.9

【标签】宋代,书画,生态,鸟类,浙博


全文完

【说明】文中图片均由本文作者于展览现场拍摄。



位于杭州建德的西山桥,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虽然规模体量不大,但距今已有700多年,且带有明确纪年,颇为难得。西山桥作为珍贵的南宋古桥,有怎样的故事?拉至文末,点击“阅读原文”,一起去现场看看西山桥的故事——




猜你喜欢这些小众干货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文物故事 最早的“成都”青铜矛三峡博物馆2件文物一碗鸡汤无人问津的铜贮贝器浙江7件禁出文物北凉石塔敦煌经卷•黄仕强传敦煌经卷•隋代皇后写经奥运同款点火装置塔里的漂流瓶最早的罗盘阿育王塔临安博的国宝瓷器 |向神汇报工作的银简
寻迹中国 飞机上看长江黄河曲靖三碑圣地城子崖粤北宝藏小城—仁化西南联大旧址明朝的墓碑在昆明元谋人遗址云南美食大赏丝路重镇天水秦安淮河边的中国上虞•丰惠与驿亭
历史与地理 杨吴—南唐的历史地位十国简史五代诸年号五代帝王世系大运河的终点杭州极简史临安极简史泉州极简史西湖简史大运河的功过大运河极简史
古迹掠影 赵孟頫石碑真迹飞来峰上的唐诗临安功臣塔下的摩崖题刻西天目山明代题刻印山王陵与徐渭墓浙东运河古纤道金华法隆寺经幢宁波天宁寺塔
文化场馆 吴越文化博物馆一级博物馆分区分批全记录浙江省博新馆杭州地区大中型博物馆指南赣州博物馆萧山博物馆再见城市书店
人物传奇 我们为何仍在纪念林徽因文征明写岳飞林徽因施昕更钱镠故事(1)钱镠故事(2)李叔同苏轼的杭州之旅苏小小故事(1)苏小小故事(2)
书与文章 2022读书总结大运河传寻蜀记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李叔同•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李叔同•西湖夜游记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张岱的金山夜戏
杭州文史 德寿宫的红墙上天竺法喜寺杭州端午旧闻市井城南孤山文人时代凤凰山下的小墓宝成寺里的元代造像杭州CityWalk指南仓前的前世今生市二医院的“红楼”城北地标拱宸桥富阳“受降”往事老虎岭遗址杭州孔庙别读《杭州史话》龙井茶的前世今生



关注文博资讯

发掘文物古迹背后故事

一起回到人类文明现场

记得关注👇👇公众号

文明现场
关注文博资讯,发掘文物古迹背后故事,一起回到人类文明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