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案”
“我想来查一查我以前的土地流转合同,村里还留着吗?”最近,南湖区余新镇长秦村村民王师傅来到村委会寻求帮助,村里的档案室切切实实派上了大用场。
他家的土地因为规划建设可能要被征用,需要找到当年的土地流转合同,对相关土地进行核实。“时间太久,我家里根本找不到当时的材料了。”这可让王师傅难办了。
负责村里档案管理工作的李强了解了王师傅的诉求后,立即到档案室登记,在电脑输入关键词后,没几分钟就找到了所需的土地流转合同,帮王师傅解了燃眉之急。
“看到合同,终于放心了。”看着“失而复得”的合同,王师傅说,“以前我也来找过资料,都是工作人员到堆成山的文件中去找,要等好几天。现在鼠标点两下,没几分钟档案就找了出来,方便多了!”
如今,南湖区11个镇(街道)全部完成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创建和档案室业务建设评价,112个村(社区)100%建成数字档案室,全面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共享,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便捷查阅档案。
标准化打造“百科全屋”
一笔笔单据记录了村里几十年来的往来账目,工工整整的会计手账如同工艺品般精致,一整套泛黄的来自上级的各类文件……在长秦村档案室里,保存着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各类官方和民间文献,见证着乡村发展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如果说浩瀚的档案是棵繁茂的大树,那么乡村档案则是地方档案重要的树干。一本村志,一间乡镇档案馆,不仅是农村生产生活最真实的记忆,更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石,村民的日常生活、生产等处处离不开档案。
2020年7月,南湖区正式启动全区村(社区)档案规范化提升暨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工作,为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基本保障和有效服务。
南湖区各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做到档案库房、整理间、查档室三区分离。档案室还配备了温湿度仪、档案柜、防盗门窗、遮阳帘等设施设备,确保档案的妥善存放。
在此过程中,南湖区还对各村(社区)历年形成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了规范整理和数字化,数字化成果交区、镇(街道)完成登记备份,实现了电子档案共建共享在线管理。
“在档案管理方面,我们还要求各村(社区)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各类文件、会议记录等进行收集和核对。每一份档案资料都经过分类、分装、编写目录和整理说明等工序,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齐全性和完整性。”南湖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份小小的档案可能是保障群众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证据。
其中,长秦村通过打造省级优秀档案室,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和服务内容,对档案工作进行规范化提升。目前,该村档案室共有室藏文书档案6849件、特种载体档案156件、基建档案410卷、会计档案462卷,涵盖了四大类档案。
如今,南湖区各村(社区)都建起了查阅室(窗口),建立健全各门类档案目录数据库及重要文书档案全文数据库,群众能够方便地查阅档案信息。
如南湖街道积极探索基层档案治理创新,因地制宜实施集约化、数字化的社区档案管理模式。辖区内每个社区各自完成年度档案的收集整理后,全部移交给街道,由街道档案员进行统一归档上架,切实做到“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整理、统一保管”,全面加强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在基层档案室中,除了保存着专属于村民们的“百姓档案”外,更留存记录着各个村(社区)过往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在推动档案规范化提升工作过程中,南湖区还积极挖掘记录下这些档案,让它们成为千年灿烂文化的见证者。
如长秦村通过翻阅村志、镇大事记汇编,走访村老干部、老党员,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完善历年档案资料,整理汇编了1949年至2023年七十余年间的《大事记》《全宗指南》《组织机构沿革》等编研材料,使村历史资料得以完善、留存,延绵子孙。
来源|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钟鑫媛 区档案馆
美编 | 李继升
责编 | 钱昱丹
审核 | 鲁赟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请将“南湖发布”加为星标,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和“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