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清贫
两袖清风
Down And Out
/
/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出自唐代岑参的《戏问花门酒家翁》。
这首诗记载的是一个榆荚换酒的趣事。故事发生在阳春三月,百花绽放,榆树枝繁叶茂的时节。
此时诗人正跟随高仙芝与其幕僚们长途跋涉至凉州城中,经过一家酒店门口时,竟满地都是瓮罐,差点无处落脚。
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在卖酒,瓮罐之中装的都是美酒。
路途劳顿下,不免口干舌燥,诗人正欲买酒来喝,摸摸口袋中发现银钱不多。
诗人转头瞧见了榆树上新生的榆荚,形状如铜钱一般,颜色白净,成串成串地挂在枝头,不禁灵机一动,朝老人家打趣。
“老人家,您瞧这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这一句古代版的“可以白嫖吗”,真让人不禁感慨古代文人的诙谐文雅。
/
/
一身清贫怎敢入繁华,
两袖清风怎敢误佳人。
这一句出自热门的网络用语,如果用一个字来翻译,大概就是——“穷”。
不过其中“两袖清风”一词原本是古时用来形容人走路时,衣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优雅姿态。
最早出自元代陈基的《次韵吴江道中》,诗中描写道:“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两个袖子空荡荡的好像身体都要飘起来了,拄着手杖随着月光走在长桥上。)
直到明代时,一位清官于谦的故事改变了这一词的含义。
当时明代皇帝是明英宗,他年幼(9岁)即位,大权旁落在宦官王振手中。王振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宦官,常以权谋私。故而各地官僚也为了讨好其,经常献给他钱财珠宝。
然而身为巡抚的于谦每次进京奏事,却总是不带任何礼品献给王振。同僚看不过去,忍不住提醒“直心眼”的于谦,即使是不进献金银珠宝谋求官运亨通,总也需要带一些特产“聊表心意”啊!
于谦听了,却只挥了挥衣袖,笑道:“吾带有清风相送!”
并作《入京诗》一首,以嘲弄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用以阿谀奉承的贪官。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
因为古人的衣袖中常常设计了口袋,用来存放随身携带的物件。在此处,于谦的袖中没有进献的特产,只有两袖清风。
故而,后来“两袖清风”也就引申为比喻做官的时候非常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的意思了。
/
/
野菊荒苔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
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戏笔二首·其一》。
与岑参有着相似想象力与幽默的还有杨万里。
一日他看着秋景之中,满地的野菊和苔藓,不禁感叹道:
野菊花和荒芜的苔藓各自仿佛是大自然铸造的钱币啊,金黄色的菊花和铜绿色的苔藓两者都争奇斗艳。
却可惜啊可惜,老天爷赐给我们这些穷困的诗人的,也只有这些自然景色了,只是让我换来了满心的清愁,而不是用来买田买地的财富啊!
我想,天公赐予文人墨客的一定不只是一份愁情,而是丰富的想象力和风趣幽默的内心世界。
图丨来自插画师Evilrose
文丨作者Evilrose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转载请联系
每日积累
丰富底蕴
【推荐阅读】
更多好文 订阅合集 每日追更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