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
遇见是人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钟老师最开始接触古典语言的契机,源于他在德国留学时,与导师共同钻研满蒙语言的经历。从西方、中亚的古典语言,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钟老师愈学愈多,愈学愈精。正如他所言:“我一直坚持一个初衷,就是学习语言本身就是目的,是快乐的来源,是心灵的沉淀。因而,我不将语言的教学作为一种工具。”
“不要让自己枯萎,不要被别人驯服,做自己想做的事,永远是人生第一动力”。从2016年起,钟老师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热情学习语言和它们背后的文化,如同一位探险家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享受着每一次发现的喜悦。他用勤奋和悟性,诠释了语言的美妙与深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学者对知识和智慧的无尽追求。
“传薪”
“特别喜欢‘冰冰’,他的课能从书本给你拓展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听他的课,哪怕只是静静地听都很有收获。”“他的课程很特别,也很有趣,人格魅力十足。”……这些来自学生们的评价,给予了钟老师的课堂最真实的肯定。
作为语言学习的爱好者,钟老师同时也在重庆大学开展语言教学和文明经典课程教学工作。自2021年以来,在这片学术的沃土中,他先后为学生们开设了德语、古蒙古语、满语等多种现代外语和古典民族和语言课程,并积极参与和共建重庆大学的文明经典课程研讨与教学。
面对许多人直言“枯燥”的语言学习问题,钟老师总是以一颗赤诚之心,坚定地认为:“语言学习从来不是什么枯燥的事情,而是因为许多人在一定阶段时遇到了瓶颈,产生了畏难情绪,于是无法继续坚持。”针对这一情况,钟老师引经据典,从《论语》中汲取智慧,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你有时觉得遇到了瓶颈,裹足不前时,不妨停一停,重组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钟老师的教学不仅着眼于语言本身,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在他的课堂上,语言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一扇扇通向世界文化的窗户。钟老师用丰富的学识和生动的教学方法,让每一门语言课程都变得妙趣横生,激发学生们对语言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无尽热情。
作为文明经典系列课程的老师,钟老师倡导挖掘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同学们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钟老师让学生自主探讨课程中每本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引导同学们深入研究书本背后所承载的知识和文化。他提倡学生们不要局限于题目要求,而是尝试挖掘题目中存在的文化内核。
在日常教学中,钟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吸引了众多学生。他贯彻创新性教学方法,下课时常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语言的风格与特色,并让学生排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剧。此外,他采用“吸引式”和“互动式”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钟老师的语言课堂,初衷既不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也不是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赚取“学分”,而是以兴趣驱动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魅力。这种过程中,他用一种兴趣去带动另一种兴趣。
“语言的本质是艺术,而艺术的核心在于创造性。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的不是压力,而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我也一直尝试用这种方式与学生互动。”钟老师如是说。他相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语言的美妙与乐趣。
“展望”
现今的语言学也迎来一些新的挑战,如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产生了一定影响。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钟老师建议我们应勇敢地走出舒适圈,将更多的独立思考融入学习过程,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尽管人工智能的出现确实对语言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但它绝不能取代语言,更不会代替交流,因为语言背后蕴含着的是人类独特的艺术与情感。诗歌、文学、书法、戏剧等文化瑰宝,都是人工智能单纯用技术无法替代的。
“我并不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能够取代语言工作者们,”钟老师坚定地说。“相反,它的诞生为语言工作者们指明了一条更具人文关怀和创意的方向。”在钟老师看来,人工智能应当成为语文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而非威胁,我们要善于利用AI技术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和保护语言这一人类文明的重要瑰宝。
结语
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里那一颗独一无二的星辰,你永远都是主角。世界看不见你,但你可以看见你。坚持自己想做的事,就是人生最好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