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风击浪弄潮来

政务   2025-02-07 08:30   浙江  

时光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落实抓得好不好,关键要用进度说话、用数据说话、用项目说话、用结果说话”“对党忠诚,绝不是简简单单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市委把今年定为大抓落实年。蛇年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暨“六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发出的铿锵号令,回荡在耳边,传递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起而行之,立昂微年产96万片硅外延片项目签约;巨石、桐昆、天通、正泰新能源、晶科新能源、海利得等企业的“点对点”接送员工返岗大巴陆续抵达;嘉兴市县两级人力社保部门“全力出击”,向湖南、吉林、黑龙江开拔,启动跨省招聘。

时间总是干事创业的最大定量。

回首2024年,嘉兴在波涛起伏中行稳致远,在纷繁压力下逆势上扬——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全省第三;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省第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列全国地级市第五,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农村居民收入连续21年保持全省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1.51:1,连续6年保持全省差距最小……

这样的突围跨越,源自时代赋予的机遇、多重战略的加持,更离不开党建领航的力量、薪火相传的支撑。

从组织联建到产业联动,从治理联抓到服务联办,从人才联育到成果联享,一帧帧鲜活的画面,让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的建设图景徐徐展开。

项目攻坚“新突围”——

定下“主基调”,起开局之势

每天早上给施工人员开展班前提醒,连春节都没有缺席,是党员陈海涛的必修课。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嘉兴南湖机场建设工地上,每天都有160多名施工人员在进行航站楼墙面铝板、花岗岩地面、花瓣幕墙龙骨的安装,以及水电设施的配备。距离“6月建成”的目标又近了。

2022年12月,嘉兴成立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项目工作专班时,许多专班成员几乎都在感叹,“这么大的工程,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根本不可能”。

机场航站楼以“禾城玉红、花开嘉兴”为设计取意,用22朵嘉兴市花杜鹃花作为整个航站楼屋面造型,功能面积约2.59万平方米,共分三层。

作为中建三局嘉兴机场航站区项目副经理,也是“嘉合领航”项目攻坚队的一员,陈海涛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杜鹃花”的“栽培”。

“首先是交叉施工的冲突。有一段时间,在北侧,航站楼最外侧6朵‘杜鹃’和配套交通工程的高架桥区域存在施工交叉;在南侧,玻璃幕墙和民航工程的6座登机桥又存在施工交叉。”外部施工立体重叠,内部施工同样面临挑战。

航站楼在进行外部幕墙和金属屋面施工的同时,内部还在进行民航设备和民航弱电的施工。民航专业的施工和内部精装修有所交叉,另外涉及的行李系统、值机系统、标识标牌系统等十几个系统,专业性要求非常高。

“我们针对各项交叉施工情况,首先梳理出各交叉施工的节点和需求计划,同步召开协调会,确定各移交节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跟踪,最后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从多种方案中优中选优,确保工程时效。”嘉兴机场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二部副经理宋佳贤说。

第二个难题,是搭建主体钢结构。由于航站楼高度较高、跨度较大、杆件较多,每个“花瓣”的形状、高度、坡度都不一样,在技术方面取值也完全不同。这就导致定位比较复杂,每一个杆件都要进行单独定位,工作量很大。

“我们通过工厂集中加工,分批次发货的方式将任务分解,采用高空散装和散拼的方法提高成功率。”陈海涛表示,技术人员结合图纸和现场实际进行对比,同时加大人力、设备的投入,保证工程如期完成。

发展有千万条“真经”,一个“敢”字道尽真谛。“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直面问题、攻坚克难,以上率下、带头破难。”这是浙江省委的要求,更是嘉兴市委坚定不移的战略布局。

过去一年来,嘉兴深化党建引领下的清理旧账破难行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头领办15个重大破难项目,推动市县镇设立党员示范岗13万个、党员先锋队3300支,助力打好机场建设、通苏嘉甬高铁、线性工程征迁、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大仗硬仗。

新春第一会,嘉兴动员全市上下“敢于斗争 迎难而上”“以上率下 破难而行”“久久为功 克难而进”,以再攀高、再超越的心气干劲,实现发展更大突破、展现创新更大作为。

今年将开展“干部走基层跑项目跑企业”活动,深入了解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

全市继续保持“闯”的劲头、激发“实”的动能、砥砺“干”的作风,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同向发力超越前行。

产业崛起“新赛道”——

画好“施工图”,成关键之为

城市竞争,核心是产业竞争。嘉兴以党建为产业发展赋能,打造经济发展新战场。

钱江北岸,融杭“潮城”。芯中路8号,在2016年之前还是一片农田,如今这里“横空出世”了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的OLED精密金属掩模板、全国唯一量产的先进制程静电吸盘、国内首台先进制程用晶圆对晶圆键合设备……2024年,海宁市的泛半导体产业园已拥有半导体材料、装备、元器件等领域规上企业142家,创造了263亿元产值。

海宁的做法是: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滋养高质量发展的红色“芯”动力,全产业链布局,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吸引一批行业细分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孵化一批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并助力其成功上市,推动形成区域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太湖流域,接沪“示范”。从2019年不足百亿元到2024年突破千亿元,嘉善县的通信电子产业规模稳定保持在全省第2;且在2024年11月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中,该县创新指数排名仅次于杭州的四个区,居全省县(市)第一位;特别是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86.8%、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68.2%,均列全省所有县(市、区)榜首。

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优势,嘉善积极探索“城镇圈”党建联建,打造了智能物联、集成电路、智能家居和新能源等4个跨区域产业共同体,为高质量发展引入新的“增长极”和“核爆点”。

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新质生产力勃发,是嘉兴跨越式发展的密码。

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产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精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嘉兴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省级试点牵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成立氢能、光伏新能源等13个产业链党委,引导产业、资本、人才等要素集聚裂变。

“产业链党建一头连着组织,一头连着产业,是党建工作新的延伸,对推动链上企业抱团发展、聚合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政策有专人解读、问题有专人跑腿、信息有专人报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有专人督导……在嘉兴,产业链党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落在了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事情上。

截至2024年,全市研发投入强度、创新指数均列全省第2,连续3年夺得省科技创新鼎;人才总量达135.2万人,博士后工作站增至178家(国家级28家),人才工作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年度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城乡共富“新画卷”——

讲好“新故事”,展典范之风

“我们可真是搭上了片区抱团发展的顺风车,不仅帮着我升级改造小作坊,还把我们这些手艺人聚在一起,搞了个‘非遗共富工坊’,成了片区旅游线路的‘明星景点’。”沈均明是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米酒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近年来,趁着海盐创新“县级统筹、镇街联动、政校企村联建”的片区发展“东风”,沈均明所在的雪水港村与北团村、丰山村等抱团发展,打造“雪润丰山”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片区内旅游年收入超4800万元。“现在片区人气越来越旺,游客越来越多,米酒根本不愁卖,这甜头可真是实实在在尝到了。”沈均明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嘉兴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城乡融合党建的一个缩影,“大丰山”“大桃园”“大三星”……一个个抱团发展的片区不断涌现。

在桐乡市石门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大米书记”和9个村的故事。在春丽桥村党总支书记张卫兴的牵头下,春丽桥联合颜井桥、陆家庄、崇安等9个村成立石门湾粮油农业发展公司,构建起“粮油组团·红链共富”党建联建模式。以“党支部+农合联+公司+小农”模式为基础,衍生出“农合联+村党组织”联建机制、“月例会+季研判”会商机制和“专家+导师”帮带机制,辐射带动周边18个村、8000余户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每个抱团村年均增收达50万元。

城市与乡村共生共荣,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的蓝图上,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是坚定不移的方向。一名好带头人、一个强有力的班子,能聚起一方人心,带活一片土地。

在南湖区七星街道湘城社区,一个“七彩公益圈”汇聚起了48户商家、13家联建单位、40个草根组织、2家社会组织。每月16日“雷打不动”召开的民情恳谈会,成为2万多人超大社区和谐共处的“秘密武器”。社区党委书记王建基表示,现在民情恳谈会收集诉求从以前的2000多件下降到不足100件,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物业费、停车费的收缴率也从一开始的不到40%,上升到90%以上。

今天的嘉兴城乡街头随处可见:未来与现实的梦幻交织,理想和实干的激情碰撞。广大党员干部人才以身入局,将干事创业的时代符号烙印在脚下的土地,浇筑进城市的脉络与灵魂。

这是一组亮眼数据:以党建联建打造4条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带、7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超95%。

这是一份暖心答卷:发挥1448个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布局建设1016家“共富工坊”,吸纳低收入农户5084人、人均月增收2880元。

这是一场治理嬗变:动员3650家社会组织、8.2万名在职党员、47万名新就业群体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

一座城与一群人的彼此成就。

是他们,也是我们。

新的一年,嘉兴赓续奋进之志,将落实市委市政府“六改促六融”的决策部署,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擦亮“城乡融合看嘉兴”的金名片。

“六干争先”抓落实。奋斗在这里的1.5万个党组织、26.7万名党员以及广大群众齐心协力,正在书写着嘉兴更美好的未来。


读嘉新闻记者:顾亦来 张芬娟

图片来源:读嘉资料库

编辑:张艳

责编:羊丰伟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嘉兴发布

嘉兴发布
发布权威信息,关注民生资讯。在这里,了解嘉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