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中提出,有12个专业为国家急需紧缺专业,其中粮食安全领域中有3个,包括(生物育种科学专业、物育种技术专业、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生态文明领域有3个,包括(生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生态修复学专业、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智慧农业领域有2个,包括(智慧农业专业、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有2个,包括(营养与健康领域专业、兽医公共卫生专业);乡村发展领域有2个,包括(乡村治理专业、全球农业发展治理专业)。这五大领域,应国家之所需,培养着紧缺的农林人才,那么对于有意向的考生,万不可错过这些专业哦!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所实力比较强的农林类院校吧!
农林院校分类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学校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并批准试办研究生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21年学校及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等九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农学专业率先通过全国农林类专业认证;植物保护、园艺专业率先通过中俄联合认证;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积极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36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校内可参评专业的90%。2个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学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全国首创生物育种科学、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兽医公共卫生等本科专业。全覆盖参与5个新农科领域“101计划”,并牵头其中农业工程类、兽医公共卫生专业“101计划”。参与经济学、生物科学“101计划”。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实施生物科学、生物育种“强基计划”,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模式。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南京农业大学建有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植物生产、动物科学类、农业生物学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的大学之一。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14年,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园艺、风景园林、茶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农林经济管理等3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生态学、园林、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中药学等1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南京农业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获评A+,公共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3个学科获评A类。在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有10个学科进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社会科学总论、临床医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等1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进入1‰,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进入前1‱,跻身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其中,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等3个学科为A+,生物学为A,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学科为A-。在杂交油菜、绿色水稻、优质种猪、动物疫苗、优质柑橘、试管种薯和玉米、淡水鱼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标志性成果。
首轮“双一流”成效评价,学校整体建设9项评价指标中,7项指标为第一档。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5个学科再次滚动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学科进入A类学科。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分布于农学、生命科学、理学、工学、医学、社会科学等6个门类。其中,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实现了农学、生命科学2个门类的全覆盖;进入前1‰的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实现了农学门类的全覆盖。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2022年,浙江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绝大多数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可喜进步。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现有园艺学、植物保护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3个省一流学科(A类)。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发布的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园艺学、植物保护被评为A+学科,作物学被评为A-学科。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2017年,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园艺学、植物保护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
农业部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浙江省一流学科:生物物理学、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与中国水稻所共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为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农林教育学府。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教育,积极参与“新农科”建设,3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拥有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已发展为全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7年,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9年,生态修复工程学、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林学、风景园林学2个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23年,教育部、国家林草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北京林业大学。
学校现有17个学院,有65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1个双学士学位、22个辅修学士学位。69个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32个博士生招生学科专业,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4个自设交叉学科。现有全国林业高校唯一的生物科学拔尖2.0基地,2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林学院是北京林业大学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学院,是学校历史最久、师资最强、培养人才最多的传统和优势学院,也是我国林业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学研联合的核心基地。学院现有6个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林学博士后流动站;7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其中,林学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包含森林培育、森林经理学、森林保护学等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土壤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为国家林业与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林学一级学科在教育部历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2017年、2022年连续两轮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园林学院肇始于1951年,是中国现代园林教育的发源地,在2012、2016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风景园林学连续位列全国第一和A+,领跑全国;2017年风景园林学协同城乡规划学、建筑学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2018年入围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学科名录;学院目前设有风景园林、园林、城乡规划、园艺(观赏园艺方向)、旅游管理五个本科专业,其中风景园林、园林和园艺(观赏园艺方向)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乡规划专业评估。
山东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坐落在雄伟壮丽的泰山脚下,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济南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后几经变迁,1952年经全国院系调整,成立山东农学院。1958年由济南迁至泰安,1983年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1999年7月,原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合并,同时山东省林业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山东农业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教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是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一直取得突破,多次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等研究成果:张修国教授团队成功揭示了辣椒疫霉病菌中一个关键致病因子RxLR23如何操控辣椒免疫系统的秘密,为辣椒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李传友教授团队揭示了植物再生新机制;段巧红团队揭示植物远缘杂交新机制;孔令让带领团队完成对小麦抗赤霉病的基因的定位、克隆及抗病分子机制解析,培育出抗赤霉病小麦品种......一次次地突破体现了学校在农业领域的不断创新。
此外,山东农业大学新增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科学、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兽医公共卫生、食品营养与健康等7个专业,其中前3个专业实行“本研一体化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的交叉创新卓越人才。
青岛农业大学
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校区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胶州、平度)。现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6个教学院部,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8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和农业工程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含培育学科),水产、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目前,已有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风景园林学、草学和水产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另有农业、兽医、机械、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已建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果树学、植物营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植物病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7个省级“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果树学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水产学科于2018年顺利进入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均进入ESI排名前1%且保持一年以上。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期间分设为山东省农业干部学校、山东省林业干部学校,1959年又合并为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后又历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五七干部学校、山东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五七干校、山东省省级机关五七干部学校,1979年恢复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1983年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改建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40个本科专业、13个专科专业招生,涵盖农工理管经艺文7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6300余人。学校积极探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现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一流专业5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2个,省级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获资助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23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省级思政“金课”1门;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7个;近年来,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
【有奖纠错】若本文内容有误,请在后台回复: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