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驿站第98期】家有“小火山”?巧用四个效应,告别硬碰硬

文摘   2024-11-11 18:46   山东  





前几天去朋友家做客,正聊得开心的时候,朋友家的孩子轩轩突然发起脾气来。原来,轩轩正在玩积木,妈妈提醒他该去练一会儿钢琴了,轩轩一听就不乐意了,把积木一扔,大声叫嚷着:“我不要练琴!”朋友也有些生气,提高了声音说:“那怎么行,每天都要练琴的。”母子俩就这样僵持起来,场面一度十分紧张。

教育孩子,需要套路和技巧。

家长一味地硬碰硬暴力解决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面对孩子发脾气、不听话,不妨试试以下做法!




一、12 秒效应:给情绪一个缓冲期

小明在客厅玩玩具,妈妈让他去洗手准备吃饭,小明却突然大发脾气,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妈妈看到这一幕,顿时火冒三丈,对小明大声斥责。小明也不甘示弱,母子俩立刻争吵起来。

以暴制暴——这是很多父母冲动之下的应对策略。

父母的糟糕情绪就像一把伤人的利器,无形中刺痛着孩子的内心。而有些孩子看似情绪暴躁,内心实则自卑、脆弱。

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使用12秒效应来解决问题。

12秒效应是指人被某件事情引起暴怒的时间只有 12 秒,过了这段时间人就会恢复往日的平静。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和孩子12秒的时间,让情绪得到缓冲。家长先深呼吸几次,在心里默默数到12。在这12秒内,不要急于回应孩子的情绪,而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等情绪稳定后,再去处理孩子的问题。可以走到孩子身边,轻轻地抱抱他,让他感受到你的关心。然后用平和的语气问他:“宝贝,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生气呀?”等孩子情绪稍微平复后,再和他一起分析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二、踏板效应,避免情绪升级

踏板效应指的是一旦自己所处立场被别人侵犯,人就会更加强烈地捍卫它,甚至发展到非理性的程度。在与孩子的冲突中,家长如果不小心侵犯了孩子的立场,就很容易引发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小美想要穿自己喜欢的裙子去幼儿园,但是妈妈觉得天气有点冷,坚持让小美穿外套和裤子。小美非常生气,大声哭闹起来,妈妈也觉得很委屈,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在上述情景中,妈妈可以先听听小美的想法,了解她为什么想穿裙子。然后可以和小美商量,比如在裙子外面套一件漂亮的外套,或者带上一条围巾,既满足了小美的愿望,又能保证她不被冻着。如果孩子的要求确实不合理,家长也不要直接否定,可以用“我知道你很想……但是……我们可以……”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从而减少情绪升级的可能性。
 三、第三者效应:借助外力化解矛盾 

第三者效应是指当两个人之间出现矛盾时,引入第三者往往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亲子关系中,这个第三者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故事中的角色,或者是其他家庭成员。

小刚在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不专心,爸爸批评了他几句,小刚就开始顶嘴,父子俩陷入了僵持。

这时,就该妈妈上场了!

妈妈可以走过来,对小刚说:“宝贝,你知道吗?小熊维尼也很爱学习哦,它写作业的时候可认真了。我们要不要像小熊维尼一样,把作业写得又快又好呢?”或者让小刚最喜欢的玩具陪他一起写作业,告诉他玩具也在为他加油。

通过引入第三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气氛,从而更好地解决矛盾。

霍桑效应: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

霍桑效应是指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言语表达。在亲子关系中,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重视。

小宇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回到家后心情很低落,但是爸爸妈妈都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变化,还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宇觉得很委屈,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发现孩子情绪不好时,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安慰。可以停下手中的事情,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聊一聊,问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把心里的委屈说出来。然后给予他积极的反馈,比如“宝贝,你受委屈了,妈妈很心疼你。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理解和接纳,从而缓解他的坏脾气。

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内心需求未被满足的信号,他们的需求主要包括陪伴、探索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面对孩子的情绪,建议家长保持冷静、尊重孩子、借助外力、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成长,让家庭充满温暖与和谐。


供稿 | 基础教育室

莱西市教育和体育局
教育政策发布、教育动态宣传、服务沟通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