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了|崇文玉泉正青春

政务   2025-01-04 19:54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由清康熙“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而得名。


  塞外繁华处,古韵映青城。


  塞上老街人来人往,依然繁华热闹;大盛魁的商业传奇,依然触动心弦;昭君墓的夕阳晚照,依然从容辉煌……


  一处处文化古迹从历史深处走来,穿越千年的回响,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崇文玉泉的文脉流淌。



明清遗韵 岁月悠长

  走进玉泉区大召寺广场,从东口穿过正面写着“塞上老街”、背面题着“明清遗韵”的牌楼进入老街,两侧青砖黛瓦的建筑一间挨着一间,宽檐翘角、雕梁画栋。恍惚间,仿佛穿越到明清繁华的归化城。


  塞上老街又名通顺街,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条全长380米的老街,既见证了老城的历史变迁和繁盛浮沉,也见证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穿越历史时空,可以看见英勇的阿拉坦汗和聪慧的三娘子琴瑟和鸣,缔造归化城的身影;听到塞外老街客商云集、车水马龙的嘈杂声,茶楼酒肆热闹的吆喝声……


  1571年,驻牧于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领阿拉坦汗被明朝封为“顺义王”,同时达成通贡和互市协议,结束了北方近200年的纷乱状态。第二年,阿拉坦汗和妻子三娘子召集能工巧匠,历时3年,在大青山之南的今玉泉区境内,兴建了一座青砖城池,明廷赐名“归化城”,当地百姓称“库库和屯”,汉译为“青色的城”。


  清代至民国时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万里茶道的加持,归化城成为沟通草原与内地的商业中心。


  “小部梨园同上国,千家闹市入丰年”,是清代诗人王循对归化城市廛繁华的描述。


  晋商在归化城开拓打拼,乡愁总在心头萦绕。晋剧载乡愁,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美食解乡愁,山西的面食与草原的牛羊肉碰撞交融,独具特色的焙子、烧麦等美食应运而生。


  坐落在塞上老街的“三和元”是呼和浩特餐饮界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始创于清同治十一年,与老街如影随形。


  被誉为“旧城活地图”的民俗专家曹建成,对老街旧业颇有研究。他指着“三和元”的招牌介绍,这家饭馆原名叫义顺斋,后改名通顺斋,又更名三和元。他家也卖过早点,每天早上在门前支起大铁锅炸油条,当地人叫“香油馃子”,数十米外就能闻到香味。


  塞上老街可以追溯至大召寺兴建之时。当时这里是工匠们的临时驻地,逐渐演变成一处繁华的商业街。


  今天的塞上老街,已经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外地游客的打卡地,辐射形成了“四街八巷二十四院”的文化游览街区。



万里茶道 驼铃声远

  塞上老街鳞次栉比的店铺,向游人昭示着曾经的繁华过往,当年这里聚集着许多富商,尤以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三大旅蒙商号最为耀眼。


  “一个大盛魁,半个归化城”。大盛魁是当时归化城最大的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峰,200多年的时间里,在内蒙古和其他地方设立的分庄、分号、票号、牧场、马庄、羊庄和茶叶加工厂多达几十个,经营物品“上自绸缎,下至葱蒜”,应有尽有。

  “从清康熙中后期创立到民国初年,大盛魁是内蒙古地区最大的旅蒙商号,总部初设乌里雅苏台,后迁入归化城。商号驼队足迹纵贯中蒙俄三国,横跨欧亚大陆,是万里茶道上的旗舰。”大盛魁文化博物馆馆长赵正伟自豪地介绍。

  驼队一动百业兴。以归化城为中心,辐射周边,直达草原的贸易,搭起了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相融的桥梁。南来北往的客商们,20万峰骆驼的运力,奠定了当年归化城国际商都的地位。

  “南来烟酒糖布茶,北往牛羊骆驼马”。万里茶道以运送茶叶为主,同时兼营皮毛、缎布、盐铁、瓷器等各项日用杂货,不但是双向商贸通道,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这条国际通道繁荣了两个半世纪,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朝时曾有民谚这样唱道:“从南京到北京,红火不过归化城。”随着城市的兴盛,随官僚、晋商流入塞外的晋剧等艺术也日渐繁荣。《绥远通志稿》中称:“归化仅弹丸之地,茶楼酒肆大小数十百区。”




昭君出塞 千古流芳

  2024年“五一”期间,沉浸式表演《千秋昭君塞上情》在塞上老街火热上演。演出依托既有的玉泉区合和街、二十四院、塞上老街等古风建筑,搭建简易情景舞台进行,以其厚重的质感、精彩的演绎深受观众喜欢。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穿越时空的长廊与千年对望,昭君出塞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颂歌。


  公元前33年,昭君作别长安,带着能工巧匠、耕种工具、纺织技术等,北渡黄河,走向草原,走上了胡汉和亲、汉匈友好的政治舞台。


  历史学家翦伯赞评价:“昭君已不再是一个人物,而是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再是一座坟墓,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塔。”


  昭君墓,又称青冢,位于玉泉区南郊6公里处,所处区域几经扩建,成为现在的昭君博物院。


  博物院广场上矗立着一尊汉白玉昭君雕像,是昭君的“娘家”——兴山县赠送的。塑像上的昭君,端庄素雅,含笑眺望着远方。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这首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为昭君题写的七绝,堪称经典之作。


  自唐宋以来,历史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数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昭君已经成为一条文化纽带。


  昭君博物院副院长包苏那嘎说:“昭君出塞是连接荆楚文化、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重要桥梁。”


  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是昭君出塞千古佳话的时代传承,从1999年起,迄今已经举办25届,向世界推送呼和浩特这张亮丽名片。


  在2024年的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开幕式现场,湖北宜昌、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山西大同、内蒙古呼和浩特等5省区9市共同发布昭君和亲路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汇聚秦汉精品文物200件,共同举办昭君出塞和亲之路沿线精品文物展。


  “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演绎着瑰丽多彩的昭君文化,展示昭君出塞在新时代彰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取向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作用。”包苏那嘎说。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凝望青冢,脑海里浮现出戏剧舞台上那个情如丝、意如水、美得不可方物的娇小女子,一袭红裘怀拥琵琶,心怀家国踏上和平征程……


  文化传承,可以让一座城市底蕴厚重;文化创新,可以让一座城市“年轻”起来。沉浸式街景演出火爆出圈,“民族风”旅拍掀起打卡新风潮,“四街八巷二十四院”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格局、打造新业态,玉泉区正书写着让城区更具青春活力的实践篇章。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校审|官微编辑组   


精彩推荐:

从边缘到主流!网络文艺推动艺术创造力加速释放

内蒙古文艺
内蒙古文艺公众平台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公众平台,坚持文联组织“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定位,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及时全面进行文艺资讯报道,文艺热点评论,文艺资源推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