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过去的2024年,在中国作协和省委宣传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作协和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直接指导下,由浙江文学馆具体负责实施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平台)一期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收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此同时,放眼到全国,这些成果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为此,“浙江作家”微信公众号将分三期推送相关内容,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1. “文学馆际通”平台是什么
作为2024年建设的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平台)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文学馆际通”平台为全国范围内的文学类场馆、文学名人故居(纪念馆)等初步搭建了一个综合管理、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平台。
入驻机构可以在平台上实现文学数据生产、应用、流通,数字展陈生产、管理、共享等功能。平台使用数据集成化、功能模块化的建设方案,通过统一数据接入、管理和使用标准,实现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既可为全国文学类场馆提供本地数据资源管理、全国数据共建共享、馆际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服务,也可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化服务模块,实现全国文学类场馆数据互通有无、一网集成,文学类应用一地开发、全国共享,为全国文学类场馆提升数字化水平、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平台支持。
截至目前,新疆刘亮程文学馆、内蒙古文学馆、茅盾纪念馆等先后成为“文学馆际通”机构用户,并因此赋能到各自展馆的数字展项生产和场馆间数字联通等场景。我们确信,“文学馆际通”平台的建成,为文学的数字化应用开辟了新天地。
2024年9月,新疆刘亮程文学馆与浙江文学馆实现馆际互通,同步展出《风中的院门》
内蒙古文学馆是入驻平台的第一个省级文学馆机构。内蒙古文学馆数字展厅的“内蒙古文学数字长卷”“内蒙古文学数字地图”等展项,将在浙江文学馆实现互联互通。同时,披上蒙古族服饰的AI文学官“苏若雅”(蒙古语“学习”之意),也和浙江文学馆的“小兮”“小之”们一起,与游客开展自由对话。
2024年12月,内蒙古文学馆数字展厅开放,也将实现与浙江文学馆的馆际互通
在省内,这一年,丽水市景宁县大均“畲乡之窗”向中国文学数字化新领域奔赴,全国首个畲族文学数据库建成,大均村作为文学地标纳入中国文学地图。接下来,我们将以数据为支撑,全力打造民族地区文学文化数字化的标杆,推动畲族文学文献数据库的合作和使用。
2. “文学馆际通”平台能做什么
从开发之初,我们就非常明确地提出,“文学馆际通”平台必须与中国新时代文学大数据中心(平台)的数据库打通,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关应用。也就是说,一定要让数据活起来,实现活态利用、动态展示。经过一年的建设,现在,“文学馆际通”平台已具备哪些功能,能做些什么呢?
1.专业、海量的文学数据库。“文学馆际通”平台当前可调用的文学数据,规模量级、专业程度均开国内先河。其包括:全国文学作品数据库(8000+册);全国重要作家数据库(5000+位);全国重要文学地标数据库(1000+个);全国重点红色文学作品数据库(6000+部);红色经典文学媒资数据库(图片200+幅、音视频2000+分钟);全国重点红色文学地标数据库(1000+个);文学金句数据库(10000+句)等。在试运行完成后,入驻机构均可以使用其中大部分的数据,我们也希望各文学场馆能同我们一起来完善、丰富数据库。
2.预置多种AI生产工具。入驻机构可选取不同类型的数据,和适配的可视化组件,快速生成全新的数字互动展项。例如,我们在平台中搜索“苏轼”,在数据列表中,既可以选择人物数据和时间数据,快速生成“苏轼大事记长卷”的数字化展项;也可以选择人物数据与作品数据,快速生成“苏轼相关作品星谱”的数字化展项;还可以选择人物数据和地理数据,快速生成“苏轼全国行迹图”的数字化展项。
3.个性化的文学数据AI生产。包括书籍在内的文本、图片、视频等,经过平台的AI工具,可秒级解读。以红色文学经典作品《红岩》为例,通过平台的智能分析,我们能在3秒钟内看到主人公“江姐”的人物关系表、作品里出现过的地点等数据。这些AI能力,帮助专业人员大大提高生产和研究的效率,也为后续面向公众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一系列AIGC生产工具。包括由文本生成画质精美且贴近原著的文学封面和插图,丰富展项的形态;老照片修复和上色等功能,让场馆过去的藏品重焕“青春”等。平台更“高阶”的功能还包括:如果拥有自己的数字IP形象,入驻机构可以训练能与用户实时对话的大模型数字品牌官。
5.一键生成数字特展。平台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入驻机构也可以自行上传媒资,通过数字临展工具进行制作后,直接在平台的虚拟空间里生产自己的数字特展,并上传到网站、小程序等,从而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办展,并开展线上的联展。同时,这些数字特展可以与数字人打通,由数字人来进行讲解和导览。
3. 我们一起的未来
“文学馆际通”平台及其落地,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每逢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这样的文学界盛典之时,或者在鲁迅、茅盾、巴金等大家的重要纪念日时,全国的文学场馆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联手策划和创作“数字联展”,并在全国各地的场馆内展示,让每位游客踏进任一展馆,都能以全国的视野,去感受作家作品的魅力……
事实上,实现这种场景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但要让“文学馆际通”平台顺畅运行,有效运用,还有待一系列工作的完善,比如文学相关标准的实施,比如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机制的设立,比如“一键融通、一键切换”功能的进一步开发等。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近期向全国各地的文学场馆、高校、研究机构征求“文学数据管理与应用”团体标准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和认可。冰心文学馆表示:“期待全国文学类场馆能够早日达成数字化共享的新局面,借由数字化的力量,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便捷地领略丰富的文学资源,使各地文学馆的珍藏、文学研究成果、作家资料等能广泛传播,极大地拓展文学受众范围,提升全民文学素养。”
利用数字科技打破实体空间限制,整合各地文学资源,探索新时代文学互动的新形式、新玩法。我们相信,在大家的一起参与下,“文学馆际通”平台在助推全国文学场馆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建共融共享,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促生更多的可能性。
• 来源|内蒙古文学馆 •
• 编辑、校审|官微编辑组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