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点名:张金柠、于子洋、范佳涵、周元赫、张一鸣、张书畅、李昊轩……

文摘   2024-11-04 16:27   河北  

建兴小学小记者站专版

校长寄语


建兴小学以“美文化”为主线,坚持“循尚美之道,塑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围绕“以美育美,成人之美”的校训精神,培养“文明教师”和“文明学生”,让校园里的每一个生命都各美其美,焕发光彩。

——建兴小学校长 胡红敏

神秘的甲骨文

本报小记者(建兴小学5年级4班)张金柠

10月19日,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入了沧州师范学院的校园,来到了那座充满知识与智慧的文字博物馆。这里,是我们探索文字奥秘的起点,是我们追溯文明历史旅程的开始。

我们一行人在博物馆内缓缓前行,细心地游览了3个主题鲜明的展馆。在这些展馆中,我被第一个展馆深深吸引,它所展示的内容让我流连忘返。

第一个展馆的主要展览内容是那些刻在甲骨和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些文字,有的形象生动,仿佛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让人一眼就能理解其含义。例如,一个简单的“日”字,就仿佛是太阳的形状,光芒四射;而“月”字则像是一弯新月,挂在夜空中。

然而,并非所有的甲骨文都如此直观。有些文字至今仍让专家们困惑不解,它们像是时间的密码,等待着后人去一一破解。

甲骨文是神秘的,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历史的见证。这些古老的符号记录了许多故事,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天文历法、战争和和平。每一块甲骨,都承载着一段段伟大的历史,它们让我们得以窥见祖先的生活面貌,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通过参观这些展品,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商朝,看到了古代人民用这些简单的符号记录下复杂的信息。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它们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见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探索汉字的奥秘

本报小记者(建兴小学3年级2班)于子洋

“一场秋雨一场寒”,经过一天秋雨的洗礼,这天早上的天气变得格外寒冷,尽管如此也打消不了我们参观沧州师范学院文字博物馆的热情。

在志愿者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文字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汉字”两个大字,要知道,汉字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每当我看到这些或方正端庄、或流畅奔放的汉字时,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赞叹之情,它们时而像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士兵在纸上走方队,时而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嬉戏玩耍。

漂亮的讲解员带领我们分别参观了3个展馆,每个展馆都深深吸引了我,一件件青铜器、一枚枚钱币、一幅幅字画都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此次参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最后的活动实践——拓印环节。一个小小的拓印,看似很简单,真正动手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踏实认真,不要急于求成。

跟着汉字去旅行

本报小记者(建兴小学5年级1班) 范佳涵

汉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文字,一个个“方块小精灵”用独特的方式体现了历史的进步。

近日,我满怀期待地来到沧州师范学院文字博物馆进行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青绿色的“大锅”,听完讲解,我才知道它是后母戊鼎的复制品。

随后,我们又了解了仓颉造字的故事。传说中,仓颉十分聪慧,他有四只眼睛,善于观察、发现。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莲鹤方壶复制品,上面有密密的花纹,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接着,我们又看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水”“本”“车”等字,看到了它们从甲骨文、金文、隶书到楷书的演变。

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它蕴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保留了古代人民的思想。作为中国人,我很荣幸,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一场时空对话

本报小记者(建兴小学6年级3班)周元赫

10月19日,我们来到了沧州师范学院文字博物馆。踏入文字博物馆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千年前的文明进行了一场对话。

博物馆的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的演变历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在博物馆中,我被那些珍贵的文物所吸引。青铜器上的铭文古朴而庄重,它们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重大事件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展示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而那些珍贵的书法作品,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文字之美、书法之韵。

除了文物展示外,博物馆还通过拓印这种体验项目,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字的历史。我体验了拓印,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

参观文字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记录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甲骨文的故事

本报小记者(建兴小学5年级4班)张一鸣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文字背后都有着很深的含义,承载着一个个故事和传说。10月19日,我们晚报小记者来到沧州师范学院文字博物馆一探究竟。

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传说甲骨文是仓颉所造,他有四只眼睛,有着异于常人的观察力。甲骨文十分形象,很好地表达了文字所代表的意义。

早在商朝,甲骨文就开始广泛使用了,并作为真实历史的载体传承了下来。

汉字的构造几经变化,它是世界上最为珍贵且流传最久的文化载体之一,所以我们要传承好它。

参观文字博物馆,使我了解了汉字的历史传承和演变过程,使我感慨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作为龙的传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传承好它。

星星点灯


远古的记录者

甲骨文,顾名思义,是刻在骨头和龟甲上的文字,因为材质坚固耐磨。

相传在几千年前,一个叫仓颉的人用刻刀创造了甲骨文,他竟有4只眼。

仓颉将此事告诉了君王,君王大喜,将甲骨文推广开来,用以记录历史事件和万物生灵。从那时起一直到商朝,甲骨文都扮演了记录者的角色。

一晃几千年过去了,考古学家在考古中又将这些甲骨文挖了出来,并一点点破译成现代文字,将过去的事件讲述给现代人,诉说着远古与现代文明的传承。

本报小记者(建兴小学5年级4班)张书畅

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参观了丰富多样的青铜器展品,一件件青铜器浑厚凝重,花纹富丽,彰显着工匠的匠心精神。

接着,我们还领略了行云流水、大气恢宏的书法字画,以及集书法、雕刻等技法于一体的印章,它于方寸之间、红白之中创造着各种美的结构和形式,独具一格。

本报小记者(建兴小学5年级1班)李昊轩


编辑 吴   芳

审核 扈广川


沧州晚报小记者
沧州报业传媒集团创办,为沧州晚报小记者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