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生产线旁,十多位测评人员现场“找茬”。从烟叶投料到切丝烘丝再到卷烟成品,他们认真检查加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细节。这是集团工艺符合性测试人员在开展现场工艺测试。
这样的现场工艺测试已成为红云红河集团所属各生产厂过程工艺质量管控的有效手段,目的是对制造过程工艺的符合性、指标控制的稳定性和精准性进行综合系统评价,进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前,这项工作由工艺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完成,他们对各厂制造过程关键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这样很快就能得出测试结果,但最终提升质量的成效并不理想。”红云红河集团工艺质量部部长杨晶津说。2013年以来,红云红河集团开展工艺符合性测试初步探索,把测试现场搬到生产一线,变“隔空问诊”为“现场把脉”。
昆明卷烟厂卷包车间。
测试人员走出办公室,到各工厂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跟踪、跟批测试,通过现场查看各环节、工序的设备性能及物料加工状态,并结合过程实时数据控制情况,提出存在的工艺问题和质量隐患,通过技术交流和讨论形成可行性解决方案,并通过后续测试落实验证改进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红云红河集团工艺符合性测试一直秉承“不考核、不打分、不排序”的原则。
这样的方式能让测试发挥作用吗?
2013年之前,工艺评价主要依据关键指标和参数进行奖惩考核。由于受绩效考核机制的束缚,很多工厂不愿甚至不敢直面问题。
“不考核、不打分、不排序”让红云红河集团所属各生产厂不再担心测试暴露出的问题会影响绩效,减少了评比的压力,大家更加愿意在测试中主动暴露问题,这样也就为之后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工艺质量问题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2023年的工艺符合性测试中,测试组提出了部分工厂卷包在线缺陷产品检测剔除装置有效性验证不到位、验证缺陷样品管理不规范以及综合测试台检测数据一致性不足等问题。在问题整改过程中,他们引导生产一线打破惯性思维,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健全检测仪器管理校验制度,扫除隐患盲区,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为了让测试更加贴合市场的变化,每年的工艺符合性测试内容都会进行优化并有所侧重。
与2023年工艺符合性测试不同的是,2024年加入了卷烟烟支前后端的差异性测试。“我们在市场调研时收到反馈,部分消费者在卷烟抽吸过程中感觉烟支点火端与滤嘴端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就将烟支内烟丝密度分布、动态吸阻等内容作为今年工艺符合性测试的重点测试项目,目的就是要把烟支‘头’和‘尾’的差异对产品的影响降到最低,以提升消费体验。”红云红河集团工艺质量部副部长华一崑介绍说。
质检员在查看质量监测数据。
如今,工艺符合性测试在红云红河集团已经落地超过十年。在严格的质量管控要求下,工艺符合性测试形成了一套针对卷烟生产制造全流程、全链条,独特而有效、全面而精准的产品过程质量管控方法及评价手段。
如果说工艺符合性测试倾向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三级质量管控体系则将各级单位解决问题的责任层层压实。
“在工艺技术标准管理方面,我们按照分类制定、分级管控的思路建立了层级管控模式。”华一崑介绍说,如今,红云红河集团已构建形成“中烟—集团—工厂”三级质量管控体系,实现了质量管理目标的系统性统一,三级质量管控体系成为红云红河集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确统一的标准下,每个层级都有责任关注质量、提升质量,每个生产环节、每个生产部门都职责明确、有章可依。
三级质量管控体系是红云红河集团条线管理纵向精细化的体现。除此之外,红云红河集团还不断横向拓展质量管理边界,形成合力。
对工艺管控的范畴,他们不再局限于打叶复烤、制丝、卷包等生产环节,而是逐步扩展范围,加强与云南中烟技术中心、营销中心、原料中心的常态化交流,将产品质量管控不断向产品设计、原辅料保障、消费者体验端延伸,形成了产研、产销、产原、产物协同保障工作机制,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全流程支持。
以制丝生产为例,工艺质量部通过调集各工厂资源力量自主开发了制丝全批次监控评价系统,目的就是通过强化过程来保障结果,让不同生产点的产品满足产品设计和均质化加工要求,减少生产差异性对产品品质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举措,红云红河集团将工艺质量过程管控做细做实,把质量控制“搬”到车间,构建起多维度、全过程的质量评价和管控体系,真正让质量管理形成闭环,推动产品质量提升能力迈向更高台阶。
(本报记者 杜星霖 通讯员 张煊/文 红云红河集团供图)
监制:张娜
编辑:刘春鹏 刘鑫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