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1号君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铁集团)获悉,2024年,上铁集团年发送旅客8.9亿人次,较2023年年旅客发送量(8.08亿人次)增长超一成,创下年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创下年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背后还有哪些看点?
2024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加快推进,池黄、杭温、宣绩、沪苏湖等四条高铁相继开通运营。
四通八达的高铁网,让长三角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近”,长三角各地间基本实现3小时内通达。
近年来,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屡创新高,一座座高铁车站拔地而起,为沿线旅客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2020年6月28日,京港高铁合肥至杭州段接续开通,豫皖浙三省实现高铁“无缝衔接”。
2023年9月28日,沪宁间第二条沿江高铁通道―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南京至张家港、常熟、太仓多地间的铁路出行时间减少一半以上……
2023年12月27日,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开通,串起浙皖赣三省众多名城、名镇、名湖、名山的世界级黄金旅游线诞生……
2024年4月26日,连接安徽池州和黄山两地的池黄高铁开通运营,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2024年9月6日,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杭温高铁投入运营,开通首月,安全运送旅客逾72万人次,取得“开门红”。
2024年10月11日,全国铁路2024年三季度调图当天,连接安徽宣城与绩溪两地的宣绩高铁开通,苏皖两省多地间的互联互通再进一步。
2024年12月26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大项目,上海经江苏苏州至浙江湖州的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使得上海、苏州、湖州三座城市的连接更为紧密。
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开通,长三角铁路目前已拥有29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级城市,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超7700公里。
运能跟着客流“走”,调图围绕市场“转”。
2024年,长三角铁路先后4次优化调整列车运行图,累计实施运能调整计划1859个,平均每周调整运力35.8次,全年累计调整(上铁集团)担当旅客列车11.55万趟。
对高铁线路实行动车组列车市场化运营方案,在“日常+周末”开车模式基础上,实施高铁“一日一图”编制,安排日常、周末、高峰图3套运行方案,紧盯客流,按需开车。
列车开行紧贴客流规律,开展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副中心城市客流通勤数据分析,掌握客流变化特点,增加日常早高峰、周末晚高峰开车密度,上述城市间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助力双城生活,增强“同城效应”。
上海虹桥站是中国最繁忙的高铁车站之一。
2024年该站单日最多有737趟动车组列车停靠办理客运业务,运营高峰期平均不到1分钟就有一趟动车组列车到发。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上海虹桥站启用14年来,单日最高发送旅客41.28万人次。
2025年1月5日运行图调整后,上海和南京之间,每天往返的列车达649趟(其中动车组列车 566趟),运营时间内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一班列车到发;紧邻上海的江苏苏州,现在每天8点前开往上海方向的早通勤高铁列车就有20趟,几乎趟趟爆满。
此外,优化普速运能投放。
以阜阳、亳州等城市为例,在阜阳及周边地区进入高铁时代后,仍安排 111趟普速列车开行,前往沪宁杭、东北、京津冀、广深、云贵等多个方向,通达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西安、昆明、杭州等多座城市。
近年来,长三角铁路探索高铁网、互联网“双网融合”的智能化客运服务模式,相继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运用到客运服务工作中。
电子客票作为提升客运智能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与旅客出行体验密切相关。
近3年来,长三角铁路电子客票经历多次升级,新增学生优惠资质核验、外国护照在线身份核验、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线上注册等功能,让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旅客出行更方便;用好同车接续、在线选座、系统自动提交购票订单(2025年春运起在部分线路试点)等功能。
2024年,上铁集团客票发售超11.5亿张,其中互联网发售(含手机App订票)超11亿张、占比超95%。
提升旅客畅行服务体验——
铁路畅行码覆盖所有动车组列车、长三角管内19座车站实现便捷换乘、9座车站实行铁路到达旅客乘坐地铁单向免安检、“静音车厢”服务拓展至16列动车组列车、持续提升列车餐饮服务品质、22座车站提供互联网订餐服务。
对“旅客进出站效率”等客运服务项(点)进行专项破题,截至2024年底,已打造“验检合一”车站273座、“售服合一”车站167座、“进出合一”车站55座,优化管内所有客运车站进出站流线,提高旅客候乘效率。
撰文 | 田墨池 王建朋
编辑 | 王建朋
出品 |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
声明 |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