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观察 | 苏南苏北同“追光”,携手冲刺“世界级”

财富   2024-12-16 13:06   江苏  
👆🏻如果感觉对您有用,欢迎点击关注


【编者按】11月22日,工信部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胜出名单结束公示,最终全国共有3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榜,江苏牵头和参与的苏州高端科技仪器集群、盐常宿淮光伏集群、苏南特钢材料集群、长三角(含江西)大飞机集群入选,新增牵头集群数量最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累计达14个,总数全国第一。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是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根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在产业组织和空间布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畅通制造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日报·经济周刊》、“江苏1号”微信公众号推出“江苏新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观察”系列报道,陆续对新入选“国家队”的四个江苏集群进行深度追踪,敬请关注。

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壮大,我国光伏产业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也进入新一阶段的发展震荡期和新一轮的蓄力期。

眼下,主要经济大国都在积极“拥抱”能源转型战略机遇,我国需要更具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集群,去竞逐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在国内多地都在共同追“光”的背景下,“国家队”的名额为何花落盐常宿淮光伏集群?

江苏是全国光伏重镇,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40%。位于苏北的盐城、宿迁、淮安三市是全省光伏产业的“排头兵”,此次三市与位于苏南的常州“抱团”,背后不仅是地理与资源的简单叠加,更是经济体量与产业协调的双重推进。至此,盐城、宿迁、淮安三市实现“国家队”集群零的突破,也让江苏13个设区市由此实现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

走马四市,可以深切感受到它们的责任与“雄心”:南北携手追“光”,共同“照亮”世界。

跨江组团,每个都是“发光体”

12月初,冬日暖阳下,位于盐城市射阳港的零碳社区,光伏太阳花正利用控制系统自动追踪太阳方向,使太阳能利用率最大化;光储充一体化车棚每天产生绿电2700千瓦时,可容纳70辆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服务中心外立面采用光伏幕墙,可实现年发绿电11万千瓦时。

“借助光伏发电项目,社区内产生的绿电,每年可节约标煤800吨,减少碳排放2000吨,相当于种11万棵树。”射阳县沿海投资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工作人员李桦为来自全国的参观者介绍。

近日,国家碳达峰试点工作推进会就开在了“风、光”俱备的盐城,与会嘉宾实地感受了这座“风光名城绿能之都”的“光”彩,以及“国家队”成员的实力。

这个集群究竟有多“强”?

看总量,当仁不让的全国第一。2023年,盐常宿淮光伏集群总产值达到3705亿元,占全国比重超1/5。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为176GW、320.7GW和344.3GW,分别占全国18.5%、34.5%、36.9%。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光伏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盐城、常州、宿迁分列全国第一、第三、第十四位。目前,集群拥有相关企业超600家,光伏行业全国前10强的企业有8家在集群内有布局。

跨江组团晋级“国家队”,集群内成员们各有“本领”,可以说,“散”是点亮我国产业版图的“发光体”,“聚”是撬动全球市场的“能量源”——

作为集群牵头申报城市,地处黄海之滨的盐城,拥有丰富的滩涂与海洋风光资源,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正在打造江苏“新能源之都”的常州,是另一座光伏重镇,与盐城为省内南北结对合作城市,还共建了常州盐城工业园区。

短短6年时间,宿迁的光伏产业就从“空白”,变为当地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尤其是晶硅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已汇聚龙恒新能源、阿特斯等一批国内光伏龙头企业的重点产业。

发展速度同样令人瞩目的还有“后起之秀”淮安市。去年,该市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增长332%,增速居全省首位。今年上半年,淮安又成功引入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等百亿级“旗舰”项目。

“黏合”互补,产业链条更齐备

当前,光伏产业已进入推进产业技术迭代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各光伏重镇纷纷优化产业布局。

“盐常宿淮绿色光伏集群立足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龙头企业集聚优势,具备承接国家战略的能力,能够发挥‘率先突破、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辐射长三角地区以及全国的产业集聚区,推动全国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盐城市副市长祁从峰点出了集群的核心优势之一——已形成覆盖硅片、电池、组件、辅材辅料、装备制造、应用系统、组件回收等环节的全产业链。

先看生产制造环节:集群内电池片、组件综合产能占全国比重超过1/3,盐城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位,其中,通威在盐城布局全球光伏行业单体规模最大的组件生产基地,晶澳盐城基地则是行业首家应用TOPCon领先工艺全线量产高效能光伏电池和组件的生产基地。

再看光伏储能,集群企业涵盖上中下游30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超过90%。

一个数据,足见集群产业链的完备——集群内采购比例超过80%,这也大幅降低了综合制造成本。

仅有产业链还不够,还要有强劲的创新链和人才链支撑。

“尽管当前光伏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常州时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符黎明告诉记者一个最新好消息,光伏圈高度关注的一项颠覆性叠栅组件技术即将投入量产!该技术采用超高表面反射率的极细三角导电丝,使电池表面的等效遮光面积降低到1%以下,“将对光伏辅材设备产生变革性影响。”

变革,不是由一家企业带来的。上市不到两年的时创能源,是一家光伏新技术平台型供应商,先后与多个头部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叠栅组件技术发展及量产。产业与创新资源集聚,正是其保有发展信心的底气。

数据显示,去年,集群内企业研发总投入达102亿元,拥有PCT国际专利授权140个,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5家、省级技术创新载体67家。集群内龙头企业参与制定了国际标准22个、团体标准29个,把国际“话语权”逐步握在自己手里。

在国内,一度掀起光伏竞赛,布局如火如荼,但也“各自为战”。像江苏四市这样的“黏合”,究竟是如何实现的?让我们再去看看。

南北合作,从转移到协同

走进天合光能淮安基地一期工厂,但见机械臂辗转腾挪,自动导引车运行有序,激光划片、焊接、高密度封装、人工智能质检等工序一气呵成,自动化率达到88%,每分钟就有5块光伏组件下线。

总部位于常州的天合光能,作为光储领域龙头企业,已在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等板块深耕27年。作为“链主”企业,天合光能不仅在常州设立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还跨江北上,在盐城布局7个基地,在宿迁建立天合光能产业园,在淮安布局了电池和组件生产基地。

这样的跨江布局,在集群内部正愈发普遍。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范国远回顾说,江苏光伏产业起步早,作为新兴产业,多年前就已在苏南率先发“光”。近年来,光伏产业实现由苏南向苏北转移,借助自然地域优势,光伏也逐步成为苏北各地的支柱产业。

既转移也协同。2021年,常州盐城两市在2006年起共建合作园区基础上,开展市级挂钩合作,而盐城、宿迁、淮安三市地理相邻,随着产业发展的需要,四地间企业互动愈发频繁、要素流通不断加速。在去年5月举行的光伏产业生态创新大会上,盐常宿淮四市与西宁共同发布《创新光伏产业生态常州倡议》,致力于南北共建、区域互补、东西协作、协同发展,携手构建光伏产业发展新生态。

在常州市工信局新能源产业处处长戴兆钧看来,“光伏产业率先在苏南发展,随后向苏北延伸,在全省逐渐形成完备产业链,是全省产业协调均衡发展的一个示范。”

优化布局,正是我省能够拿下光伏赛道这个“国家队”名额的关键所在——

从省级层面看,我省先后发布了《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还连续3年设立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盐城市新能源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试点,为各地发展光伏提供有力的引导支撑。

从市级层面看,四市均将光伏产业列入本地重点支持的主导产业,产业关联度高、耦合性强,能够实现“南北呼应、联动发展”。培育发展盐常宿淮绿色光伏集群,成为进一步提升光伏产业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格局重塑,同启“追光”新一程

采访中,受访者们没有避讳目前行业面临的发展挑战。在国内,光伏产业仍然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导致行业出现过冷、过热的交替循环。在国际上,我国已经是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出口国家,但与美国、欧盟相比,在原创能力、协同合作、产业控制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亟须通过建设世界级集群补短锻长。

对标国际领先的集群:德国的艾尔福特-泛德意志光伏产业集群与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紧密联系,通过欧洲最大应用科学研究机构的支持、全欧洲71所尖端研发单位共同参与,形成超强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荷兰则通过整合多家本土企业,9所大学以及重要研发机构,共同开发由替代性非关键原材料制成的循环电池技术,提升荷兰本土光伏生产制造的先进集群优势……

既借鉴先进,也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以盐城为核心区,宿迁和淮安为产业承载区,常州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和集群先行示范区,加快构建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这是下一阶段盐常宿淮绿色光伏集群为自己立下的“小目标”。

当前全球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储备期,主要国家产业集群的技术路线竞争,都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在近两年新一轮的市场洗牌中,盐常宿淮光伏集群如何应对技术加速迭代、行业竞争加剧、发展格局重塑的机遇挑战,实现产业能级跃升?

集群牵头市盐城市工信局局长孙庆树表示,将按照“一核一区一中心”的发展定位,推动四市之间强化协同配合,推进资源高效流动、要素集成共享、政策协同,形成错位布局、合作共赢的产业集聚态势,努力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

同启“追光”新一程。据悉,集群加速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将成立由四市相关职能部门和主要园区负责人组成的集群培育发展决策机制,通过“建立一个推进机制、形成一套统计指标、绘制一份产业链图谱、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联盟和平台、制定一部招商指南、整合一批招商团队、研究一系列扶持政策、撰写一个研究报告”,形成合力,一同“触达”2027年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的目标。


撰文 | 倪敏 万小珍 付奇

图片 | 盐城市工信局供图

编辑 | 王建朋

出品 |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

声明 |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苏1号
江苏最权威的政经资讯尽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