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
贵州观山湖经济开发区
近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贵州观山湖经济开发区,主要内容如下。 一、同意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设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贵州观山湖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二、贵州观山湖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4.94平方公里,位于观山湖区金华镇,由2个区块组成。其中:区块一面积1.11平方公里,东至何官村十组、南至上枧村八组、西至上枧村七组、北至上枧村六组;区块二面积13.83平方公里,东至翁贡村一组、南至宾阳大道南段、西至上铺村四组、北至观清路与金湖路交叉口。具体界址点坐标以省自然资源部门认定为准。三、贵州观山湖经济开发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聚焦工业主导产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细化落实“一图三清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区域协同力;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引导外向型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强化环境、资源、安全监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引领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区。四、贵州观山湖经济开发区要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坚持以工业用地为主,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提升亩均土地效益,按规定程序履行建设项目和用地报批手续,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效一片”。五、贵阳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及布局,抓紧编制完善区内详细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并按程序组织论证和报批。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会同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贵州观山湖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
贵州花溪经济开发区
近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贵州花溪经济开发区,主要内容如下。 一、同意在贵阳市花溪区设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贵州花溪经济开发区,实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二、贵州花溪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76平方公里,东至青岩镇大坝村二组、南至燕楼镇槐舟村王武寨、西至燕楼镇燕楼村一组、北至燕楼镇谷蒙村羊洞村民组。具体界址点坐标以省自然资源部门认定为准。三、贵州花溪经济开发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抓工业、大兴工业、大干工业,聚焦工业主导产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细化落实“一图三清单”,强化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提升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区域协同力;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引导外向型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强化环境、资源、安全监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引领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示范区。四、贵州花溪经济开发区要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坚持以工业用地为主,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提升亩均土地效益,按规定程序履行建设项目和用地报批手续,切实做到“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效一片”。五、贵阳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及布局,抓紧编制完善区内详细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并按程序组织论证和报批。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会同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指导和服务,促进贵州花溪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铜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近日,省人民政府对《铜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作出批复,主要内容如下。
一、原则同意《铜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铜仁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建设贵州绿色宜居山水城市、武陵山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世界级康养旅居目的地。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铜仁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4.3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49.9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578.5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82.25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9.8亿立方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障农业空间需求,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武陵山、乌江流域等自然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贵州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巩固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优化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
四、不断提升国土空间品质。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新型功能材料、大健康医药和生态食品等产业发展空间需求。推进碧江和万山一体化发展,统筹安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殡葬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促进职住平衡。系统性、均衡化布局蓝绿开敞空间,营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民城市。严格开发强度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土地综合整治。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五、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特色管控。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红色文化等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促进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
六、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做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预留,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安全等基础设施空间,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防灾减灾设施区域布局,强化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七、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规划》是对铜仁市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
八、做好规划实施保障。铜仁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要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依据详细规划核发规划许可,加强城市设计方法运用,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省自然资源厅要会同有关方面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加强指导、监督和评估,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改革的决策部署,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
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近日,省人民政府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作出批复,主要内容如下。 一、原则同意《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黔南自治州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着力建设世界知名天文科普和自然遗产旅游目的地、国家磷系材料精深加工基地、贵州南向对外开放门户、“强省会”协同发展示范区。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黔南自治州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8.6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25.4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201.2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49.43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3亿立方米。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三、系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保障农业空间需求,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苗岭、乌江流域、沅江流域等自然生态保护修复,推进贵州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巩固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积极融入“强省会”战略,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共同推进黔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四、不断提升国土空间品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化工等产业发展空间需求。统筹安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殡葬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促进职住平衡。严格开发强度管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土地综合整治。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五、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特色管控。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健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加强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民族文化等整体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强对城市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的管控引导,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促进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六、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做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预留,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统筹水利、能源、环境、通信、安全等基础设施空间,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防灾减灾设施区域布局,强化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七、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规划》是对黔南自治州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州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健全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将规划评估结果作为规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划监督、执法、问责联动机制,实施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八、做好规划实施保障。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规划》印发和公开。要依据经批准的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依据详细规划核发规划许可,加强城市设计方法运用,建立国土空间相关专项规划统筹管理制度,强化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制度。省自然资源厅要会同有关方面根据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加强指导、监督和评估,确保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多规合一”改革的决策部署,不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外另设其他空间规划。《规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要及时请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