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道之财,不会动心
旅行
2025-01-08 10:48
河北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战火纷纷,百姓生于水火,生灵涂炭。有人说“乱世没有是非”,然而就在这后汉时期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坚持操守,显示出一个人的本性。这个人叫赵惟则,如今去百度,去AI的文小言或豆包都很难查到这个人。这个人在乾祐年间曾在京师汴梁租过一套房子,居住了一年左右。有一天来了一个老头敲他家的门。赵询问老头有何事。这个老头说他曾经在这座宅子干过门房,也就是传达室主任,当年战乱,这家宅子的主人深夜挖地,埋藏了金银好几瓮。但兵火之后,主人去世了,到现在没有人知道这些宝物在哪里。老头的意思是,他可以告诉赵惟则,这些宝贝在哪里,不过取出来后,要赏赐给他一些。赵惟则一向以清廉耿介自励,闻说此言,不免有些愕然。他很想责备老头,但他也通晓人情世故,那样的话未免有些做作。因为赵惟则明白一个道理,廉介不是用来批评他人的外在尺度,而是自我修炼的内在道德。于是,赵回到老头说:“太好了,太好了。宝物哪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你不要多讲了,等我找一个良辰吉日,通知你来取。”老头走后,赵对家人说:“我这一生没有因为财物上的事而玷污自己,今天如果做了这件事,就亵渎了我一世的清明,耻辱也就太大了!这个宅子不可以再居住了!”第二天,全家搬走。至于他走后,财物如何被处置,这就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了,那只有任凭他人处理了,他赵惟则做好自己就是了。无道之财,不会动心,这是一种价值取向,承认不承认这种价值取向,那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了。这不比更古代的人先进,也不比现代人落后,它就孤独的存在着,它是永恒的价值取向,是一部分的价值取向。正如鲁迅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