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老地名丨江北——鱼嘴

政务   2024-11-06 20:51   重庆  



鱼嘴




鱼嘴镇位于长江北岸,因其形如鱼嘴,又处在长江边上一个回水沱的位置,所以这里最初被称为鱼嘴沱。年深日久,人烟集聚,始建鱼嘴镇。


重庆境内,有很多鱼嘴这样的回水沱,像李家沱、牛角沱、唐家沱等。一般有回水沱的地方,水流平缓,适合停船、建设码头等等。大江大河之上,凡有船只便于停泊的地方,就是天然的“良港”,就有了交通和商贸的便利。所以早在清代乾隆年间,鱼嘴沱就建成了鱼嘴沱场,道光年间设镇。


鱼嘴还是重庆最早建城之地。明人陈计长在《野猪岩修路记》中记载:“巴城之东,越铜锣峡,有古滩城,为巴子置津处,名野猪岩。至今城虽不存,其地犹可确指。”而古滩城就在野猪岩附近,鱼嘴境内。


2007年,考古学家们在位于长江北岸的朝阳河嘴遗址,发现了做工精美的柳叶青铜剑和矛,它们都是战国时期巴人使用的兵器,说明古滩城的确存在于原鱼嘴境内。


鱼嘴古镇地处水陆要冲,上入重庆,下出汉阳,旱路通往复盛、龙兴、石船、统景十多个乡镇。这里船行如梭,车马如流,民国《建设特镌》载:“仁里二镇十八场运输物资多取于鱼嘴沱”,可见这里是商贾汇集、物资集散的地方。


抗战时期,国府内迁,重庆人、“下江人”纷纷来到鱼嘴躲避轰炸,部队、学校、医院也随之迁驻古镇。江西会馆商会在万寿宫开办制服厂、盐锅厂,佛祖庙开办中山女子中学,禹王庙开设博爱医院和《时事新闻报》发行站,佛亨和民生轮船公司客船定时每天停靠鱼嘴沱。人口增多,商贸繁华,镇上的美食也远近闻名,比如鱼嘴的黄豆花至今让人垂涎。


鱼嘴还是佛教圣地,过去分布着观音阁、百灵寺、上丰都等二十多座寺庙,一年四季庙会不断,香客、游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以至被称为“上丰都”。其实,上丰都不在古镇上,而在古镇外西面的大岩口。上丰都初建于南宋时期,原称“普度岩”。过去,川东、川西人去朝拜“丰都鬼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许多人走到鱼嘴沱就去普度岩把香烧了、愿还了,于是称普度岩为“小丰都”。


此外,鱼嘴原来还有五座终日香火缭绕的庙宇,即张王庙、禹王庙、岳王庙、佛祖庙和万寿宫。其中规模较大的是禹王庙和岳王庙,各有戏台,过去还有业余川戏班,常年唱戏演出,文化氛围浓郁。


禹王庙建于清代,抗战期间曾作为中山女子中学的办学场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被粮站使用而得以留存。如今,传说中的铜钟、锡匾、黄荆梁、峡石栏栅等镇殿四宝已不见,但宏大的建筑体量以及庙门门额上的精美石刻,仍显示出它曾经的气派。


鱼嘴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清朝年间、具有明清建筑典型特征的周家大院。明清两代的两次大移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几百年的交流融合,奠定了重庆建筑风格的根基。明清移民建筑主要形成于明清时期,以会馆、宗祠为载体,以高墙石雕、风火歇山为特色,集中体现南北多省与巴渝本土文化的交融,而周家大院作为鱼嘴明清移民建筑风貌的代表,对了解重庆地域乡土建筑中明清移民风貌有一定价值。


20世纪70年代,“三线建设”给鱼嘴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长航川江港机厂对鱼嘴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鱼嘴建成世人瞩目的长江上游航运的标志性工程果园港,长江黄金水道和穿境而过的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吸引了长安、中车、韩泰等众多工厂企业落户鱼复工业开发区。傍水而生的鱼嘴,正因港而兴、依园而盛。




责编:杨   利

校对:舒   轩  曹倞婧

编辑:肖娅楠  卢媛媛

供稿:区划地名处、江北区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重庆民政
重庆民政是重庆市民政局政务信息发布和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着力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和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发出民政好声音,讲好民政好故事,宣传美丽民政人,提升民政公信力,凝聚民政事业发展正能量,提高民政新闻宣传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