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了个毛泽东。”今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
202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永志后人的崇高精神风范。
忆往追昔,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一代代美术工作者以丹青之手,描绘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伟人风采,留下一幅幅传世经典名作。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油画,1967年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成立产业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同年秋天,为了贯彻党的一大决议,毛泽东以办平民教育的名义,前往安源煤矿区秘密考察工人运动。著名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描画的就是当时的情景。
画中,一身便装的青年毛泽东手拿红雨伞,意志坚定地大步朝我们走来。背景中翻滚的乌云,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握紧的拳头,则塑造了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辉形象。从安源出发,毛泽东实现了早期革命生涯的重大飞跃,亦初步形成了早期革命思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沈尧伊《遵义会议》,油画,1994年
1935年1月长征途中,党和红军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史料记载,虽然遵义会议的功勋彪炳史册,但由于其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极为保密的情况下召开的,不仅遵义本地没有知情人,有限的会议记录也在战事中遗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会址才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亲自确认下来。
经典油画《遵义会议》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会议场景。画面中,毛泽东虽暂时被“左”倾错误路线排挤出领导岗位,却始终对革命充满信心。他那深邃的目光和坚毅的面容,表现出泰然自若、胸有成竹的神采,隐喻着革命征程光明的未来。
《遵义会议》油画(局部)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赵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油画,1975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能够胜利到达陕北,离不开党和军队严格的保密工作。
从准备阶段,红军就做了周严的保密部署;长征途中,部队逐步建立健全保密相关规定和制度,并在实际斗争中积累了一定的保密工作经验,为行军作战夯实基础。
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英雄的中央红军走过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陕北地区。油画《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反映的就是这一史诗性事件。
油画中,向人民群众走来的毛泽东步态从容、面容亲切。热情的陕北老乡与英姿勃发的红军指战员相互呼应,也正是这般军民鱼水深情,让党在陕北扎稳脚跟,建立起捍卫红色政权的铜墙铁壁。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油画(局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石鲁《转战陕北》,国画,1959年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于3月纠集25万大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袭击。由于当时陕北的人民军队只有2万多人,鉴于敌我力量如此悬殊,毛泽东决定撤出延安,带领军队转战陕北。
在这艰难而又危险的情境之中,出于安全保密的原因,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取解放战争必然胜利之意;部队行动高度隐蔽,白天急行军,夜间顶着严寒赶路。终于在1948年5月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迎来胜利曙光。
国画《转战陕北》刻画了毛泽东在此期间于黄土高坡中转战,并运筹帷幄解放战争时的场景。初升的太阳染红了群山,领袖置身于雄浑壮观的高山之巅,迎风伫立,正应和了《沁园春·雪》中的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期编辑:高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