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的安全感】“三尺岗亭”坚守初心 渝中交巡薪火传承

文摘   2024-10-23 18:04   重庆  


在繁华的渝中区,无论是熙熙攘攘的解放碑商圈,还是风景如画的洪崖洞景区,总有一群身着制服、身姿挺拔的身影在默默守护着这片热土。他们,就是渝中区交巡警。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让群众的安全感拉满,平安看得见。


从解放碑穿地下人行道,右拐直走,出了地下人行道,就是临江门。地处交通枢纽的临江门路口,在智能交通组织系统的指挥下,有序而快捷。

1955年,重庆交警在市中区岗亭指挥交通


“三尺岗亭”的不解情缘


李永茀出生于巴南区长生桥镇一个教师家庭。1953年从重庆市公安局城一分局调往交通大队任职交警至1961年。老人回忆起50年代的交警生涯:以前指挥交通,民警就站在路中央的“土墩”上指挥,打着手势,使用着哨子、喊话喇叭,虽然汽车很少,但指挥着人力车、畜力车、自行车和行人,一天下来也会手酸、嘴巴干。


“临江门岗组从1994年成立,直到2014年‘退役’,岗亭曾经历过6次大变脸。其中第一个岗亭是1994年以前,我们叫‘水泥桩插伞’。”已经退休的原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民警李荣说。


李荣介绍,所谓“水泥桩插伞”,仅仅是块有个插伞洞的水泥桩。雨天或太阳天,民警便找来一把大伞当顶。几个小时站岗下来,民警不是被雨浇得透湿,就是被晒得汗流浃背。并且,岗亭底座很矮,车辆似乎就在眼前呼啸而过;岗亭很小,管辖区域也小,只有临江门路口及岗亭周边50米内区域。可即便如此,那时的”临江门岗”,就很重视群众工作:与各公交路队签订共建协议,提高服务水平;与社区贫困家庭结成对子,帮扶群众。


十字路口的靓丽风景


姜人源的父亲姜瑞华,曾是“临江门岗组”的第一任组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次被评为重庆市“最佳交警”。2019年因公殉职,公安部追授其“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谈及父亲,姜人源仍难掩感伤和遗憾。她坦言童年时,自己对父亲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矛盾般的存在。直到长大懂事后,才逐渐明白父亲到底为什么而繁忙劳碌。


90年代,临江门路口已是车辆进出解放碑的咽喉要道,共计11个方向的车流在此汇合分流,高峰时段每小时车流量多达6000余辆,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对刚上任的队员,姜瑞华就再三强调,临江门是重庆的门面,大家务必要站出重庆的形象。他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民警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也都严格规范。在他的带领下,岗组民警的交通指挥手势不仅打出了气势,还打出了美感,成为重庆的一道靓丽风景。


初建岗组时警力较少,姜瑞华制定了两班倒的工作模式。作为组长,他主动承担白天这个最繁忙的班,每天一站就是12个小时。挥臂、转体、转头,一个班站下来,要重复动作上万次,累得精疲力竭,但他从没有喊过一声累。


手势岗不仅累,而且艰苦。夏天,重庆的室外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为了站好岗位,姜瑞华脸上、胳膊上的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并最终因暴晒而得了皮肤病。阴雨天气里,姜瑞华经常是穿着湿透的警服指挥交通。


正因为全体民警齐心协力、忠诚履职,“临江门岗组”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1995年,岗组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1996年,岗组被评为“全国优秀交通岗组”。


硬件迭代情怀不改


时代在变,岗亭的形制在变,警服的颜色在变,但人民警察的为民初心使命从未改变。


从警23年的交巡警总队机动支队副支队长杨益曾是第四、五届“临江门岗组”队员;第六届岗组组长。在他看来,“临江门岗组”好比重庆交警的“红军大学”,加入岗组需要民警参加工作后不断淬炼,再经过严格的考察,具备过硬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并拥有极佳的个人素养和服务形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深谙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杨益一语中的“临江门道路较为复杂,可它偏偏是进出解放碑中心的咽喉路口,人流量、车流量大不说,公交线路起始站交叠,周边商场、医院、大型单位也很多,当年用灯控都无法有序剥离这儿的交通冲突点。”


2002年,重庆交警“临江门”岗组开展“五进”宣传


为此,岗组根据交通情况的变化,延伸管控范围,由点到线进行交通宏观调控,并积极探索出“可变车道”、“停车线前移”等科学疏导交通的手段,在交通流量大于道路通行能力的情况下,确保了临江门地区的交通畅通;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和“五进”宣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辖区11个居委会、6所学校和24个有车单位设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室和派驻宣传民警,并延伸出“交通安全进餐厅”“交通安全进车厢”等新的交通安全宣传形式。


这期间,岗亭从底座升高、大方顶逐渐蜕变为集众家之长,改方顶为圆顶,集聚了前5代岗亭所有功能:增加了电子显示屏,可用来发布温馨提示语;放置了收音机,可随时收听路况,便于民警随时调整临江门路口的交通组织;加装了5个风幕机和两台冷暖空调,解决了执勤交警的暴热之苦,也防止岗亭被过往车辆“亲密接触”。


高举“火炬”赓续传承


现在渝中交巡警解放碑大队6楼,有间荣誉展厅。从墙上细数一番,足有28块牌匾,灯光照映下,愈发璀璨耀眼。


2024年,重庆交巡警解放碑大队民警在路面指挥交通


“挂满了,楼下还有。”民警王雨馨如是说。据她介绍,2014年岗亭“退役”后,解放碑大队主要担负着解放碑CBD及临江门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依法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保障辖区内重大节假日期间及长江索道、解放碑等旅游景点日常的交通秩序。


从警5年29岁的大队民警潘启航回忆,上初中那会儿在解放碑上补习班,每次坐公交路过临江门路口,都会对“临江门岗组”的民警无比羡慕。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也成为了公安交管战线上的一员,经常在临江门周边执勤。


两年前国庆长假后的第一天,他与同事在五四路设置了非机动车专项整治卡点开展查处教育。这时,一名外卖骑手因未靠右行被他拦停了下来。孰料,就在对该骑手核实身份进行安全教育时,系统赫然弹出“在逃人员”的提示。


潘启航的心不由“咯噔”地跳了一下。要知道这是他入警以来首次核查到在逃人员,但过往群众甚多,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其控制住,极有可能会危害到群众。因此,他努力保持镇静,一边跟这位在逃人员说明本次交通违法的处罚及依据,巧妙与之周旋,一边左手放在背后,对身后的同事招手示意。然后,一起将其迅速制服。


时光荏苒。如今,临江门岗亭早已退役,但薪火传承,一代接一代,渝中交巡警一茬接一茬,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已成为渝中公安交管最可贵的基因。


2021年,解放碑大队成功创建“全国青年文明号”,被公安部授予“全国100个先进交警大队”,大队党支部被重庆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大队团支部也多次被各级团组织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自2010年解放碑大队成立以来,大队民警共计做好事800余件,收到群众锦旗50余面,多封感谢信,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5次,集体嘉奖7次,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1人荣立个人三等功,40余人次受嘉奖,6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得渝中区“岗位能手”称号,1人被交巡警总队誉为“最美青工”。


来源 | 渝中区公安分局

渝中政法之声
发布权威信息,宣传政策法规,展示队伍形象,弘扬政法文化,贴近群众讲述政法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