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丨关注我们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是党和政府心之所向、情之所系。为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
六年前,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2030年“两步走”的精准防控目标,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等应采取的防控措施,要求各方以守土有责的态度履职尽责。
六年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通过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完善科学防控标准体系、加强科普宣教、提升工作保障水平、加强人才培养、落实评议考核等举措,以更高要求、更强合力推进《实施方案》落地。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相继出台,让各地各学校有了“施工图”和“操作手册”,推进近视防控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成效显著,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多方联动是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路径。守护好孩子们的眼睛,绝非只是教育部门的责任,更非家长或学校一方可单独承担。纵观六年来出台的各项方案、细则和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等机制,以及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中小学生眼健康监测等重点活动,往往是教育与卫健、体育、财政、科技等多部门联动落实。山东青岛、湖北武汉、浙江温州等地近年来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其中一条共同经验就是多方联动、综合施策、协同推进。
提高治理能力是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制度建设方面,除了落实《实施方案》要求和学生健康体检制度、每学期两次视力监测制度等,教育部今年还要求各地中小学分春、秋学期两次报送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持续完善治理网络。在社会治理方面,各地严厉打击市场上各种近视防控相关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近视防控相关产品质量执法。在校内治理方面,一是强化手机管理,明确保管方式和责任人,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二是保障学生睡眠时间,要求作业、校外培训、网络游戏都要为保障学生睡眠“让路”;三是推动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等活动,适当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取得实效是检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根本标准。六年来,联席会议机制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防控标准体系更加科学,科普宣传教育效果更加显著,改革试验试点更加深入,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有力,评议考核体系更加完善,防控成效初步显现。全国多地尤其是试点地区儿童青少年各年龄段近视率等关键指标呈向好趋势。
尽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近年来取得突出成效,但仍须进一步明确分工,守护好近视防控链条的每一个环节,把幼儿园作为近视防控的“第一道关口”,把小学作为“最重要阶段”。家长应着重转变“重治轻防”的观念,做到抓早、抓小,对孩子实施全面视力健康管理。各地中小学校务必严格按照要求,控制好教室光照、桌椅高度等“关键细节”,落实好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建设好学校卫生专业队伍。总之,唯有“政、校、医、家”全方位联动,闭环化管控,探索构建学生用眼精细管理体系,方能不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新成效。
“从今惜取观书眼,长看天西万叠青。”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没有休止符。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每年都有大量新生入学,每个孩子的眼睛都需要精心呵护。相关各方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使命感,毫不松懈地完成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各项任务,方能让更多孩子“心灵的窗口”保持明亮洁净,让他们的“视界”更清晰。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08月29日 第2版
编辑:朱婧晨
责编:朱婧晨 曹立杰
立德树人 立心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