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也是示范点和示范区两个“新三年”建设的决战决胜之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全县上下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善新篇章。嘉善县传媒中心推出《对话一把手》系列报道,专访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了解创新思路、发展蓝图。
本期,对话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惠民街道党委书记谈明波。
在瑞浦兰钧长三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海宁十分感慨,三年建设三期项目,这种政府服务速度和效率是在其他地方从未感受过的。“兰钧落户开发区后仅用16个月就通线了,目前在开发区累计产值已超120亿元,三期项目建成后,嘉善基地将具备年产79GWh锂离子电池电芯及模组的生产能力。”
“我们正打造全省最大锂电池生产基地。”对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谈明波踌躇满志,“我们以锂电池制造为龙头,产业链上游主要布局设备、材料相关企业,下游主要布局储能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兰钧‘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发展。”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有新能源企业20余家、总投资200亿元,全部达产后产业链规模有望超500亿元。
近年来,开发区通过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引强链补链,产业集群优势开始显现,像兰钧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增资扩产,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对开发区营商环境的肯定。2024年,开发区(惠民街道)贯彻实施“三大工程·九大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全年预计GDP增长7.5%。
目前,开发区已引进了一批荷兰企业,其中,已投产运营的铪科农业项目一直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合作开展蔬菜种植试验,创造了三个“亚洲之最”:温室叶菜种植单体面积亚洲之最、亚洲第一大智能立体育苗工厂、亚洲首个采用农业垂直大数据算法。720平方米的有限种植面积,年育苗能力却达到4000万株到5000万株,相当于传统农业5000亩耕地的育苗量。
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是开发区保持开放活力的秘诀。谈明波说:“开发区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健全了全链条招商引资、全周期项目服务的招商体制机制,2024年派出多支队伍赴欧洲、东南亚、日韩等地开展招商工作,成功举办多次境外招商推介,接洽海外项目30余个。”
企业引进来后,服务好这些企业成为重中之重。谈明波介绍,开发区采取“四色分级分类管理”与“AI智能服务”,对85%以上企业基本实现以温馨提醒代替上门扰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精细化、规范化服务。除此之外,开发区还注重功能配套,打造“乐寓”人才公寓品牌,开工建设经开企业服务中心等,让人才留得住、过得好。
开放是开发区的显著标志,也为开发区导入了众多资源。目前,辖区内除了13个工业社区,还有7个社区、10个行政村,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结合企业众多的实际,开发区探索了“政企村农”多方合作新路径。
“早阳共富”是2024年开发区创新打造的共富模式,通过辖区早餐行业龙头企业早阳食品与县级重点扶持村大泖村、大通村、新润村及商会合作成立强村共富公司,由商会搭好村企合作平台,企业提供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合作村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布点部分共富门店和餐车,2025年预计布局餐车点位50个以上。
“‘政府搭台、村企合作、市场运营、村民共享’的模式,能充分挖掘梳理辖区内与村集体有合作关系的企业,通过商会平台搭建起合作桥梁,让优质水果、蔬菜、粮油等农产品与企业供应形成内循环,进一步拉动村集体经济。通过企业的专业运营管理,赋予特色产品和工艺品牌价值,提升其附加值和知名度。同时优先支持本地村民、困难群众就业,让共富成果真正惠及百姓。”谈明波说。
站在2025年的起点,开发区(惠民街道)将牢记嘱托期望、扛起使命担当,把握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担当,打造更多具有国家级开发区显示度、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跨越赶超新局面。
编 辑 | 汤纯凤
责 审 | 丁珩、顾燕
终 审 | 王培澄
来 源 | 县传媒中心 记者/洪瑾、周频、郝爽、吕超、李靖、钟诚、郑之恒,部分照片由开发区(惠民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