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网络传闻,我国在开发一种射程8000公里的洲际反舰导弹,这个事情无论真假,在很多人看来单单这个想法就是离经叛道了,现在反舰飞航反舰导弹射程大部分都在300公里以下,超过500公里的都很少见,而少数弹道反舰导弹没有实战,不要说8000公里,800都远了,不算数的。可没有人规定了这个世界上反舰导弹就能打300公里,技术条件允许情况下,自然要争取最大射程,既然地对地弹道导弹都能打上万公里,为啥反舰的就不能打上8000!
一、定义
远程反舰弹道导弹实际上是地对地弹道对地导弹的“多用途版”,一般弹道导弹射程远射程在几百到上万公里,都是用来攻击已知坐标点固定目标。为了突破这个局限,前苏联时代曾经研制过具有末端制导能力、可打击移动目标的弹道导弹。这类弹道导弹主要针对移动在大洋中的航母战斗群,故称为“反航母弹道导弹”。
二、历史上的Р-27К反舰弹道导弹
在冷战时期,北约海军的攻击型航母数量高峰时期接近20艘,牢牢掌握了制海权,而苏联主要是开发核动力攻击潜艇与大量的远程海基陆基远程反舰导弹对冲。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寻常路线,在弹道反舰导弹方案由设计师В.П.马克耶夫提出的P-27K弹道反舰导弹获得了批准。
Р-27К的最大有效射程900公里。Р-27К反舰弹道导弹同样需要目标指示,在发射前从水面舰队,空中侦查及卫星初始位置与运动参数信息,导弹在发射之初所标定的目标允许误差距离为65公里。但这个仍然不能够攻击运动的海上目标,所以又增加了一套被动探测系统。
在Р-27К导弹弹头后部的仪器舱中,装有一具以被动方式接收目标旁波瓣信号来确定信号源大致位置的十字型被动电子侦察天线被动探测距离800公里。很显然,Р-27К导弹上的电子侦察天线和电子侦察卫星天线同源,两者的外观和构造几乎完全相同,实际上是将导弹的目标指示从独立的卫星或侦察机平台直接搬到了导弹上。
导弹从潜艇后,先按预定弹道式飞行,30秒后导弹第二级开始工作,当导弹上升到300公里高的弹道顶点时,导弹的战斗部开始调整姿态,打开雷达,目标搜索和跟踪系统开始工作,弹上雷达系统可捕获偏离预定弹着点65公里半径内的大型海上舰船目标,捕获目标后,导弹弹体重新取向,根据目标的实际位置用控制小火箭修正飞行弹道(持续8秒钟),修正两次。此时再入体与弹体分离,携带核弹的战斗部以修正后的弹道直接飞向瞄准点。然后命中目标
R-27K导弹使用威力较强的核装药战斗部,发射重量13.25吨,长9米,直径1.5米,最大射程900公里。Р-27К导弹的地面发射共进行了20次,其中16次成功;水下发射11次,其中10次成功,最后一次发射甚至直接命中的水面靶标——一艘经过模拟水面的发出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以模拟水面舰艇目标靶船。包括地面试射在内,Р-27К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射成功率高达85%。而据红海军自己评估认为,其摧毁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概率大约为75~85%,似乎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式反舰攻击武器,最终却未能大量装备,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
导引与目标指示问题:Р-27К导弹设计上最有特色的部分就是其弹体中的可收放式电子侦察天线,利用被动截获敌方舰艇编队的雷达或无线电信号的方式标定其位置坐标。其好处是舰艇雷达波或无线电波频段具有很强的云雾穿透性,因此Р-27К导弹在大气层外飞行时就可以接收到这些讯号;另外就是被动电子侦察不像主动雷达侦察那样需要消耗大量电功率,可以腾出更多空间和电能给弹上的运算与处理设备使用
命中精度问题:即使顺利解决了发射前的初始目标指示,接下来的问题则更让苏联人头疼,那就是弹头再入大气层后的命中精度。Р-27К导弹上所装的被动侦察天线只能在大气层外的飞行中段使用,因为弹头在以高速重返大气层时,其表面会因为被气流快速加热而离子化,使雷达波无法穿透,也就是说即使导弹安装了末端主动雷达导引头也无法使用。弹头在重返大气层之前,还有一次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的点火,导弹的最后的命中就只能指望这最后一次弹道修正上了。
P27K导弹并没有弹头气动舵控制,并没有末端制导控制能力。P27K导弹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在外太空飞行段展开被动测向天线,侦测美军舰船信号后调整自己飞行轨道,尽量让再入落点靠近目标,重返大气层后和普通弹道导弹完全一样,是惯性下落,最后引爆核弹头进行打击。
Р-27К反舰弹道导弹的原型Р-27导弹的圆概率误差(CEP)就达到了2500~3000米,前者虽然经过改进将圆概率误差降到2000米级别,但用来打击航母战斗群显然是不够的,Р-27К才为此加上了核弹头。一旦导弹进入了大气层,就只能靠核弹头的威力来弥补命中精度的不足了。
三、前苏联对洲际反舰弹道导弹的研究
60年代,前苏联开发了УР-200运载火箭,二级液体燃料运载火箭(。УР-200全长34.8米,直径3米,发射重量139吨,能将4000公斤的荷载发射到200公里高度的预定轨道。在该火箭基础上切洛梅总设计师就向红海军推荐,可以在УР-200运载火箭上发展用于反舰的洲际弹道导弹项目。这样一来,海军就可以在用УР-200火箭发射УС系列海洋侦察卫星的同时,用相同弹体改进而来的弹道导弹来攻击10000公里以外的美国航母、海上集结点甚至母港,构成一体化的远程侦察(海洋侦察卫星)-打击(反舰弹道导弹)系统。但这一项目最后终止,一方面是技术原因,还有就是军种资源争夺,红海军司令部意识到一旦装备洲际反舰导弹导弹,实际上等于否决了打造远洋舰队的庞大计划,弹道导弹就能消灭10000公里敌方航母编队的话,那还要远洋舰队干什么。
四、8000公里的反舰导弹的可能性
现在DF-21D和DF26D,YJ21三种型号,已经做过多次试射试验,具体情况网上很多,大家自行查阅。
对于弹道导弹(弹道分为使用助推器推进的上升段,助推器关机后弹头依靠惯性上升到最高点然后开始下降的中段,以及弹头飞向目标直至命中的末段),而反舰导弹型是以移动目标作为攻击对象的。从陆地发射的以弹道轨道(椭圆轨道)飞行至中段,在进入末段之前用助推器调整姿态,进入末段后雷达开机捕捉目标,并利用弹头后部的控制舵面进行机动,直至击中目标。
大多数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弹道高度能够达到1000公里以上,再次进入大气层重返速度20马赫,进入卡门线以后会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减速,在50公里左右的高度速度将达到8~15马赫,随着高度降低,空气密度加大,一般在35公里高度会减速到10马赫以下,脱离黑障,在这段时间内,弹头上的雷达会捕捉到目标,离弹着点剩余40-30秒左右时间,到10-15公里左右高度时,速度减为3~5马赫。航母如果以25节航速航行,30秒内可以移动375米。长度超过300米、宽度超过70米的航母来说,雷达反射信号是非常明显。
从这个打击流程上来看,8000公里的弹道反舰导弹就是个返回式卫星,射程越远越好控制,从1000公里下降到100公里的高度上,弹载雷达/光学红外及天线可以展开,对地面/海面进行侦查,如果说60年代技术不过关的话,现在已经不是问题,在进入卡门线后减速后,脱离黑障,头部雷达及探测器抛掉保护罩后,可以正常工作搜索目标,这个通常反舰打击模式一样,只不过是头朝下。
机动目标指示问题:如果射程近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但如果达到了8000公里,反而不是问题,原因在于弹头类似于卫星,而卫星特点就是飞的高,高空飞行时间长,反而更加有利对目标搜索,要解决提高弹载及红外侦查系统的性能及数据传输。
可以设置搜索领航弹+打击弹药的模式:比如20枚洲际反舰弹道导弹设置1枚搜索弹对目标进行搜索,识别,然后进行攻击,弹与弹间可以组网,直接链接到地面指挥中心,这样哪怕目标是几个小时以前位置,也能够也很难摆脱搜索区。
末端战斗部:可以有制导子母弹及单弹头模式,进行联合突防。
五、意义
对等威慑:与红海军不同的是,这种洲际弹道反舰导弹并不会和海军发展航母编队发生冲突,从地理范围上看,我们主要海上通道受限,航母编队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被对方偷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对于我们来说,最直接反制就是在一个小时内直接打掉8000公里范围内对方的航母。也就是身体强壮了,别人才和你讲理。有了这个我方航母更加安全。
制海权是对海洋的实时控制,航母编队仍然是最适合的,但我们需要洲际反舰导弹作为掩护,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制海权。
这种洲际导弹价格会比较高,但在使用过程不求百发百中,只要要百发一中就可以,这类导弹战斗部重量都在一吨以上,驱逐舰能够砸两段,对航母毁伤也非常致命
8000公里的弹道反舰导弹对于我们来说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剩下的就是决策的问题,说不定几年后阅兵式就公开了!
六 感悟: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卡门线(Kármán line)是一条位于海拔100 km(330,000英尺)处,被大部分认可为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界线的分界线。此线是国际航空联合会(国际的航空航天标准制定、记录保存机构)所接受的,为现行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的定义。
以前文章:
原创不易,投币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