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体里长出不该出现的东西时,需要进行检查才能判断它到底是什么性质,有时是炎症、有时是良性病变、有时是恶性肿瘤……
众所周知,病理检查是判断异物性质的重要方式,从病人身上取下的标本都需要送病理科制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诊断。当我们取病理报告时,有的报告上会有“请来病理科联系免疫组化协助诊断”一行字。很多人一听要做免疫组化就方寸大乱,觉得要做这么多复杂的检查,自己的病是不是很严重啊?
什么是免疫组化?
在病理诊断中,免疫组化(IHC)是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和手段。免疫组化全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主要应用免疫学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原理,再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从而对组织细胞内的抗原(主要为蛋白质)进行定性、定位及相对定量研究。
说人话,就是让抗原和抗体对一下暗号,使细胞里肉眼看不见的抗原愿意露出真面目,抗原表达的位置、强弱等可以辅助病理医生诊断。
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做免疫组化就一定是癌吗?
免疫组化的应用方面
而免疫组化很大程度上帮助病理医生解决了这些难题:
1.肿瘤良恶性的判断
常规病理HE切片看的是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明确诊断;但肿瘤组织形态千变万化,就好比善于伪装的犯罪分子,想要在茫茫人海中通过蛛丝马迹把他找出来,无异于大海捞针。而免疫组化可以给细胞做特殊标记,明确肿瘤细胞的分型、分类。
2.确定肿瘤分期
肿瘤分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与是否浸润、有无淋巴管或血管侵袭密切相关。这些在常规组织切片中有时很难判断,而免疫组化染色后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
3.细胞属性的判定
通过特定抗体标记出细胞内相应的抗原成分,从而判定细胞的属性,确定肿瘤的来源。
(部分性水泡状胎块。大多数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细胞的胞核p57阳性)
4.确定来源不明的转移瘤的原发部位
转移瘤与原发瘤通常具有共同的抗原表达性,利用多种标记物对来源不明的转移瘤进行标记,进而推断转移来源。
5.对“未分化”恶性肿瘤进行分类
未分化恶性肿瘤在HE切片上由于肿瘤的“未分化”而缺少肿瘤细胞的起源特征,因此难以分类。这类肿瘤通常需要用一组抗体才能明确诊断。
6.进一步分类不同器官与组织形态学重叠的肿瘤
7.及时准确地发现微小转移灶
在常规组织切片中,辨别单个或几个转移性肿瘤细胞比较困难,究竟是淋巴结内窦性组织细胞增生,还是某些癌的早期转移有时很难下定论。为了对病人负责,病理医生需要做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8. 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及伴随诊断
一些生物标记物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确定疾病治疗方案,如 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能够确认患者能否在内分泌治疗中获益以及预测预后,阳性应考虑内分泌治疗,阴性提示肿瘤更具有侵袭性,对内分泌治疗相对不敏感。而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则能够确认患者是否适合HER2靶向治疗及预测预后,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进行靶向治疗。同时HER2阳性也提示肿瘤呈侵袭性生长,预后差。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3+))
综上所述,这些情况都需要做免疫组化。所以做免疫组化并不一定是癌,不必谈免疫组化色变。
为什么做免疫组化不需要病人前来?
病人身上取下的标本送到病理科之后经过固定、取材、脱水、包埋等程序制成蜡块,可以长期保存,做免疫组化时只需从原来的蜡块上切片即可,不用再从病人身上获取组织。
为什么做免疫组化还要再收费?
免疫组化需要一抗、二抗等试剂及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成本昂贵,所以需要额外收费。病理医师阅片后确定需要做哪些免疫组化项目,将需要做的项数累加后收费。有的疑难病例甚至要分几批做免疫组化。所以,在接收标本的时候,很难评估这个患者需不需要做免疫组化。如果强调一次收齐的话,部分病人可能会被多收费,还会加大医疗负担。
为什么做免疫组化需要这么长时间?
免疫组化步骤繁琐,大致需要十几步,制作过程大约需要一天时间;制片完成后病理医师还要再次阅片、讨论等,有时讨论后还需补充一些免疫组化项目,因此,需要等待几天才能得到最终结果,时间根据病例难易程度而异。
一份精准的病理报告包括很多内容,如果没有免疫组化的辅助,一部分病理报告就会不够完整,甚至会不准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等技术使病理诊断更加科学严谨,从而为临床诊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实用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何建芳,韩安家,吴秋良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2
[2] 妇科病理学图谱/(美)克莱门特( Clement , P . B .)著;回允中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
[3] Koomen BM, Badrising SK, van den Heuvel MM, Willems SM. Comparability of PD-L1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s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Histopathology. 2020;76(6):793-802. doi:10.1111/his.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