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借鉴】密封胶“起鼓”原因及对应措施

百科   2024-10-24 07:30   上海  

      秋冬季节随着空气中相对湿度下降,早晚温差增大,各施工现场会逐渐出现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的胶缝表面凸起变形,甚至个别门窗工程在施胶填缝密封的当天或数天内也会出现胶缝表面变形突起的现象。我们即称之为密封胶“起鼓”现象。

一、什么是密封胶“起鼓”?
       单组分建筑硅酮耐候密封胶的固化过程是靠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当密封胶固化速度较慢时,表面固化足够深度所需的时间会较长。在密封胶表面还没有固化足够的深度时,如果胶缝的宽窄变化(这通常是由于面板的热胀冷缩导致的)较大,胶缝的表面就会受到影响出现不平整现象。有时是整条胶缝中间隆起,有时是连续的鼓包,有时是扭曲的变形。这些表面不平整的胶缝在最终固化后,其内部都是实心的(并非空心起泡),统称为“起鼓”。

二、“起鼓”是怎样发生的?
       “起鼓”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胶在固化过程中承受较大位移形变,是密封胶固化速度、胶缝尺寸、面板材质及尺寸、施工环境、施工质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胶缝“起鼓”现象,就必须消除上述造成“起鼓”的不利因素。而对于某一确定的工程,环境温度、湿度一般很难人为调控,面板材质和尺寸,胶缝设计等也均已确定,那么只能从密封胶的类型(胶位移能力与固化速度)、环境温差变化方面进行控制。
A、密封胶的位移能力:
        对于某一特定的幕墙工程,由于板块尺寸、面板材料的线胀系数、幕墙年温度变化等都是固定的值,可根据设定的胶缝宽度推算密封胶所需的最小位移能力,接缝较窄时则需要选择位移能力较高的密封胶来满足接缝变形的要求。

B、密封胶固化速度:
        目前,国内建筑接缝用密封胶多为中性硅酮胶,按固化类别可分为脱肟型和脱醇型。脱肟型硅酮胶的固化速度比脱醇型硅酮胶要快。在温度偏低(4~10 ℃)、温差较大(≥15 ℃)和相对湿度较低(<50%)的施工环境下,选用脱肟型硅酮胶能解决大部分“起鼓”问题。密封胶固化速度越快,密封胶固化期间承受接缝变形的能力越强;固化速度越慢,同时接缝发生较大的位移变形,则容易出现胶缝“起鼓”。

C、施工现场环境的温湿度:
      单组分建筑用硅酮耐候密封胶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才能固化,故施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其固化速度均有一定影响。一般来讲,温度湿度较高,反应固化速度快;温度湿度较低,固化反应速度较慢,容易出现胶缝“起鼓”现象。推荐的最佳施工条件为:环境温度在15℃~40℃,相对湿度>50%RH,在下雨、下雪天气情况下不能施工打胶。根据经验,当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湿度长期徘徊在30%RH左右),或者早晚温差大,白天温度可能在20℃左右(这时如果天气晴好,被太阳照射的铝板温度可达60~70℃),而夜晚的温度却只有几摄氏度,因此幕墙胶缝出现起鼓的情况比较常见。尤其是材料线膨胀系数较大、随温度变形明显的铝板幕墙。

D、面板材料:
       铝板是常见面板材料中热膨胀系数较大的材料,其线膨胀系数是玻璃的2~3倍,所以同尺寸的铝板比玻璃的热胀冷缩变形更加大,更加容易发生因日夜温差变化导致发生大的热位移而出现“起鼓”现象。铝板尺寸越大,温差变化引起的变形即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密封胶,在某些工地使用时会发生起鼓,而在某些工地施工即没有出现起鼓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两个工地幕墙板块尺寸的不同引起。

三、如何预防密封胶“起鼓”?
A、选用固化速度相对较快的密封胶。固化速度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主要由密封胶本身的配方特性决定,推荐选择使用我司生产的“冬季快干型”产品或者针对某个特定的使用环境单独调整固化速度,以此降低发生“起鼓”的几率。
B、施工时间选择:如果由于湿度过低或温差、胶缝尺寸等原因导致的胶缝相对变形(绝对变形/胶缝宽度)实在太大,不管选用什么密封胶仍然起鼓,该怎么办呢?
1) 在阴天抓紧时间施工,因为阴天昼夜温差小,胶缝变形小,不容易发生起鼓现象。
2) 采用适当的遮阳措施,比如用防尘网等遮挡脚手架,使面板不直接暴露于阳光曝晒下,降低面板的温度,减小温差导致的接缝变形。
3) 选择合适的时间打胶。

C、采用开孔式背衬材料,利于空气流通,加速密封胶固化速度。(有时因使用泡沫棒过宽,施工时泡沫棒压入出现变形,也会导致起鼓发生)。
D、对胶缝进行二次打胶。即先打一次凹陷的胶缝,待其固化2~3天具有弹性后,再在其表面打一层密封胶,此方法可以保证表面胶缝的平整、美观。
      综上所述,密封胶施工后出现“起鼓”现象,并非是密封胶存在的质量问题,而是多种不利因素结合所产生的现象,正确选择密封胶及采取有效施工预防措施相结合才能大幅度降低“起鼓”发生的几率。

幕匠周记
幕匠周记,幕墙设计师周归纳梳理笔记。 ★专注建筑门窗幕墙知识信息整理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