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上映就险遭封杀,只因改编自真实事件

幽默   2025-01-16 17:30   广东  

对印度稍微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印度的社会阶层是被种姓制度牢牢把控的。

即使印度宪法第十五条明文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但现实是什么情况呢?

2014年5月27日,印度北方邦的农村,两个低种姓的少女“贱民”遭奸杀并被吊在树上示众。

这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电影讲述的故事。

电影《第15条》将该真实事件搬上大银幕,揭露了种姓制度的罪恶和警匪勾结的黑暗。

影片在上映之初,就遭到了印度高种姓婆罗门群体的示威抗议,可见剧情相当敏感。

男主阿杨是新上任的警局局长,喝过洋墨水,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

在上任途中,路过一个村庄,阿杨要求司机停车去买瓶水,但司机却表示很为难。

因为那些村民都是“贱民”。

在印度,种姓制度自上而下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首陀罗是四大种姓里的最低种姓,还有其他种姓被排除在种姓列表之外,统称为“贱民”。

在印度传统观念里,“贱民”是肮脏的,“贱民”碰过的水,他们不喝;“贱民”碰过的食物,他们不吃;他们甚至不能容忍“贱民”的影子落在自己身上。

阿杨不在乎这些,执意要从村民那里买水。

为了欢迎阿杨的到来,警局的人专门举办了欢迎party。

但就在这欢乐的party上,一群衣衫褴褛的村民试图闯入。

原来村子里有三名女孩失踪了,他们家人去报案警局不受理,所以他们才试图闯入party找新上任的局长阿杨。

为什么警局不立案?

因为他们是“贱民”。

在警察眼里,他们的孩子就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突然间离家出走,突然间又回来,根本不用去管。

阿杨得知此事后,便马上给失踪女孩立了案。

结果第二天就传来了其中两名女孩的死讯,她们被吊死在村头的树上。

胖队长告诉阿杨,这肯定是“名誉谋杀”,因为这两个少女是拉拉,被她们的父亲发现后,一怒之下吊死了。

(荣誉谋杀,一般指家族、部族或社群成员以维护家族名声、清理门户等理由杀害家族成员。)

阿杨的直觉告诉他没那么简单,明明前一天她们的父亲还来警局报案。

经过一番调查,阿杨震惊了。

失踪女孩的姐姐说,她们发生意外,很有可能跟她们的工作有关

她们在一个包工头手下打工,一天只有25卢比的工钱,她们要求提高到28卢比

1卢比,还不到人民币一毛钱。

这些女孩只是要求每天的工资多涨不到3毛钱,就遭到了包工头的殴打。

不久之后,她们便跳槽去了肯给28卢比的地方工作。姐姐怀疑,正是女孩们的跳槽激怒了工头。

另一边,法医的尸检报告也出来了。

两名女孩生前遭遇了侵犯,甚至还是轮番侵犯,过程起码有两三天。

胖队长抢先一步找到女法医,威胁她把女孩被侵犯的内容删掉。

很快两名女孩的尸体就被草草下葬,她们的父亲也都改口称是自己吊死了女儿。

或许是同样身为女性,女法医还是告诉了阿杨真实的尸检结果,但是她已经被强制安排休假,写的报告也不作数。

阿杨调查的线索都指向工头,他只要拿到包工头的DNA,和女孩体内的证据一对比就知道答案了。

可是胖队长却再三阻挠阿杨继续调查此案。

胖队长对阿杨说,“不要打破这个地方的平衡”。

胖队长口中所谓的“平衡”指的是什么?

难道是指低种姓的人活该被欺负吗?为了社会安定,必须要有人生来就低贱?

面对各种拿种姓制度说事的警员,阿杨直接将印度宪法第十五条打印出来,张贴在了公告栏。

然后阿杨提审了包工头。

包工头承认,之前是打过那几个女孩,因为低种姓的人不应该提要求,如果各个都像她们那样,那这个社会就乱套了。

但包工头拒不承认杀了那两个女孩,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阿杨也无法逮捕他。

不过阿杨却借机取到了包工头的DNA,并让女法医偷偷去做了鉴定,很快确认了包工头就是强奸犯之一。

但此时的包工头早已跑路。

然而胖队长却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包工头,原来胖队长也是案犯之一,为了撇清关系,他杀了包工头。

谎称逮捕包工头遭到反抗,无奈之下才开了枪。

案件主要嫌犯已死,上头又给了各种压力让阿杨停办此案,层层阻挠下,阿杨仍没有放弃。

阿杨发现案发当晚,警局的同事也是自己的老同学失踪了,直觉告诉他老同学一定和此案有关。

果然,在阿杨的威逼之下,老同学说出了少女失踪案的真相。

包工头不满3个女孩提出的涨薪要求并跳了槽,于是在女孩下班的路上绑了女孩。

一番虐待之后,包工头又邀请朋友到家里开party,而party的主要内容就是侵犯三个女孩。被邀请的朋友包括阿杨的老同学、胖队长、还有阿杨信任的贴身司机……

折磨完三个女孩,包工头便把她们拉到大树底下吊死,以儆效尤。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女孩跑了。

案件其实很简单,但是在各种阻挠下,阿杨查地如此困难。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追查了那么久的罪犯,居然都在自己身边。

老同学交代完这一切就想跑,他表示他说的那些他今后都不会承认,更别说要他去法庭上作证。

至于那个失踪的女孩,她强大的求生意志使她穿过了大人们都不敢穿越的沼泽,终于在树林里被发现,成了案件唯一的幸存者。

影片的结局,阿杨顶住所有压力,将所有的文件和证据寄给了印度的内政部长,最终几位犯人也被抓捕定罪。

但现实中的结局依然残酷。

当时印度警方确实逮捕了几位嫌犯,也根据法医报告将案件定性为“奸杀案”。

然而仅仅几个月过后,案件就被推翻了,几位嫌犯也因证据不足而被无罪释放。

案件又从“奸杀案”定性为“荣誉谋杀案”,最终不了了之。

《第15条》的导演说,世界上有一种不公叫习以为常。

这部电影的意义,大概就是打破这种上千年来形成的习以为常。

正如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所说:

“拍电影不是为了迎合任何人的,当你拍摄了一部对自己国家有批判作用的电影时,这就对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是爱追剧的冷姐,如果你也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冷眼观片
看的不仅是电影,更是人生百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