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10月25日,杨村光明道小学特别邀请到天津知名文史学者、乡土文学作家、同时也是我校特聘名誉校长侯福志先生,为全体师生做题为《武清籍爱国报人刘髯公轶事》的主题讲座。
本次活动从学校多功能厅召开。首先,同学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侯校长的到来!
讲座开始,侯校长首先从刘髯公的生平简况说起。刘髯公名字叫刘仲儒,髯公是他的字,回族。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一月二十四日寅时生于河北武清县杨村七街。紧接着介绍了刘髯公如何创办《新天津报》,同时还陆续创办了《新天津晚报》《新天津画报》《新天津晓报》及《新人月刊》等。英雄刘髯公不仅敢说真话创办报刊为民众发声,而且他热爱家乡,热心公益和慈善,由他牵头儿通过义演方式捐资维修杨村清真北大寺、为家乡杨村义修涵闸。并通过义演为家乡杨村创办修建了第一所平民学校。民国十八年武清四十八村民举代表为刘髯公赠送匾额一方,文曰‘一方被德’。
刘髯公誓死不与日本人合作,断然拒绝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在第一版使用日本同盟社电讯稿。后来,日本特务通过内线,打听到刘髯公赴英法租界公干的情况。于是,就在万国桥这个特殊地方秘密绑架了刘髯公,并将其押赴至位于日租界春日街(今河南路)的日本宪兵队的一间黑屋子内审讯。刘髯公经历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之后被打入水牢。1938年4月28上午8时,在经历了包括水牢、鞭打在内长达半年之久的人身折磨后,一代爱国报人刘髯公溘然长逝,壮烈殉国。说到动情处,同学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和感动。
侯校长精彩的讲座,让师生们深刻的了解到英雄就在我们的家乡,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通过学习爱国报人刘髯公的英雄事迹,内心都有极大的触动、深受教育。通过今天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爱国情怀。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更加踏实努力,拼搏未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砥砺前行,为祖国的未来绘就一幅壮烈的画卷。
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课堂”,此次运河历史文化讲座活动的开展,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作为运河儿女,我们将继续用好大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家乡人物、了解家乡轶事、热爱家乡文化。学校将持续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
【END】
图文:德育处
编辑:王曼琪
审核: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