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踏进腊月门,年味铺满集。随着农历新年的日益临近,扫房子、备新衣、包饺子、炸肉圆、贴春联……成为家家户户的重头戏,特别是赶大集的传统,“烟火气”中展现出浓浓年味。
1月24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冬雨绵绵裹挟着阵阵寒意,却阻挡不了市民们赶集的热情。早上8时,清江浦区和平镇大集已经在叫卖声中早早开市,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川流不息,远道而来的乡邻在你来我往的人群中穿梭,长约1公里的小康路上,迎来了一年中最拥挤的时刻。
新鲜蔬菜、鸡鸭鱼肉、瓜果糖茶……大集街道两旁的临时摊位依次排开,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按照心中早已列好的“心愿单”,挎着大包小包,井然有序地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精心置办年货;孩子们吃着糖葫芦,拿着新买的玩具,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商贩们忙着为顾客介绍、打包、称重,动作娴熟,兴隆的生意让商户们越忙越起劲。
“虽然下着小雨,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这不给家里买了点瓜子、花生和水果,到时候用来招待上门拜年的亲戚。”常年在外务工的齐湖村村民汤军提着年货说:“农村大集接地气呀,商品实惠、种类繁多,不少‘土特产’还是城里没有的;赶集的过程中还碰见好多熟人,大家很久没见都在聊着家乡的巨大变化,很有过年的氛围。”
“现杀的猪后腿一斤13块,排骨一斤15块。”大集上的范飞肉店是镇上“元老级”的猪肉店铺,案板上摆满了五花肉、排骨和猪蹄等新鲜猪肉,30平方米的店内,挂满了密密麻麻的香肠。“自农历二十四后,我每天都能卖掉8头猪,赶集的人也多,肉也卖得快,我们全家人都上了还是忙不过来。”来不及多聊两句,老板范飞就去照顾生意了。
大集上,不仅各种肉类、水果、干货销量大涨,抹布、菜板、拖把、碗等日用品,也迎来了更新换代的刚需时刻,成了热门年货。不仅如此,各种卡通的蛇年挂件、中国结、灯笼,成为了集市上最红的风景线,晕染起大集上最地道的年味儿。
“磨剪子嘞,戗菜刀……”大集上,72岁的铁匠赵得云先用粗糙的大拇指试试刀,然后捏着刀背左右打磨,期间还要不时地向磨刀石上浇一层水。每磨一会儿,他就用大拇指在刀刃上轻轻刮一下试试锋利程度,直到刀口褪去钝刃,发青、亮出锋芒为止。“新年新气象,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年前要把家里的菜刀磨得锃亮。一把锋利的菜刀,能让年夜饭烧制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赵得云在一阵阵“嗡嗡”声中告诉记者。
聚拢起的是烟火,摊开来的是生活。“虽然现在镇上开了大大小小的超市,但是临近过年,还是要到集市上逛逛,那才是我们农村真正过年的氛围。”后左村村民刘汉台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来赶集,感觉只有赶了年集,这个年才过得完整。在充满烟火气的和平镇大集里,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
作者:沈成耀 吴骊珠
值班主任:卢化福
融媒体编辑:胡凌轩
责编:何渊
随手点赞
小布陪你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