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淮钢,工人顶着钢花作业的场景深入人心。现如今,“粗活”“细活”均由“机器人同事”包揽,生产线接上了“数字大脑”。
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智改数转网联”是发展中的必答题。近年来,淮钢以5G建设及系统集成应用为核心引擎,构建了先进的智能制造体系。在建成1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后,去年,淮钢荣获江苏省“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称号,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去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智改数转网联”示范企业217户,是历年总和的2倍,在规上工业中占比达15.1%、全省第二,其中11户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全国第五;新增省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全省第二;新增省智能工厂6户、省智能车间75个、省五星级上云企业109户,均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市抓住产业转型机遇期,高位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工作,发布“淮企小秘书”线上平台,通过短信向企业家推送最新政策;全面实施“千企技改”,开展“智改数转网联”免费诊断活动,开出个性化数字化转型“药方”;对获评省级及以上的“智改数转网联”示范项目给予奖励,为拟开展“智改数转”及上云的中小企业免费提供一批工业软件,供其使用,为企业争取省级数字化设备补助资金和设备更新国债支持……一个个实招、硬招破解企业“不愿转、不会转、不能转”难题。
在淮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智改数转网联”的步伐,由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通过实施新能源汽车精密齿轮用精锻项目,购置先进设备,优化渗碳热处理工艺,并对工业互联网网络、能源管理系统、车间物流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产品不良率降低60%以上,设备综合效率提高20%以上,项目单位产值能耗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谁能更高、更快、更远地推进智能化,谁就能在新旧动能转换、追求高质量发展中占得先机。淮安众多企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挺进,奋力走在前列。
去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威博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年产50万台套液压动力单元的目标。产品销售同比有较大增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
威博液压长期专注于高端智能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功能部件的技术开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成功研发出新型超静音齿轮泵和永磁同步一体机,并在国内首创重力势能转化为电池储能的能量回收液压技术。截至去年6月,企业已获得5项发明专利和2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科技创新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力。2024年,我市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增加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基础研究投入,预计全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突破140亿元,连续3年增长超20%,创新的火花在这片热土上绽放。1—11月有效发明专利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分别增长27.8%、28.1%,增幅均居全省第四。新增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18户省创新型企业。
如何让更多“好钢”用在“刀刃”上,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创平台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成果转化的聚宝盆。2024年,我市出台“科创高地18条”等新一轮科技支持政策,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科教产业园“创新之核”,东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亿元,实现3年翻两番。
不久前,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淮安分中心签约揭牌仪式在淮安高新区规划展示馆举行。随着该区与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不断加深,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平台陆续建成,进一步引入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吸引科创企业主动靠拢,逐步形成人才、技术、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圈。
在一次次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中,淮安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实现深度融合。
在去年11月份进场施工后,江苏淮显光电科技年产360万件光学玻璃车载盖板及500万件SG玻璃项目快速“拔节生长”,仅用两个月时间,一期约2.8万平方米的厂房主体就顺利封顶。如此速度,是淮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也是淮安突出集聚集群发展的缩影。
集聚集群发展,就是要不断丰富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链条、做强产业链条,从而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不断壮大,拥有比亚迪集团全球唯一新能源商用车基地,集聚韩泰轮胎、双环齿轮、纽泰格、和兴汽车等一大批产业链中下游配套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我市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及改装车,积极招引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打造全国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
回望过去的一年,淮安深入推进“7+3”先进制造业集群、“35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优化新兴产业区域布局和协调联动,全力推动“新三样”“三根丝”等产业加快强核补链、集聚提升,智能装备、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持续招大引强、高端跃迁。
如今,产业集聚“葡萄串”效应不断释放。去年,全市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比重达78.1%、较“十三五”末提高23.1个百分点,光伏产业集群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入选全省新能源、新一代信息通信、新型食品3个集群重点承载区域,金湖县先进节能环保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淮安区机械设备精密配件产业集群新创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
产业向新,集群成势。可以预见,2025年,新兴产业集群将进一步激活淮安的特色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摄影:刘志钧 杭卫东 赵启瑞 王昊
通讯员:范志坚
制图: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