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向“高”攀登,工业投资激活“主引擎”!

政务   2025-01-24 19:03   江苏  




成绩分外喜人

2024年,淮安经济高质量发展跑出新一轮加速度,目前可获取全省排名的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3项增幅前三,8项增幅第一。


奋进更显动人

亮眼“经济答卷”的背后,是全市上下突出新型工业化第一方略,心无旁骛谋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是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一件落到位的实干实效。







从洽谈到签约只用时7天。2024年12月29日,淮安经开区与广东昱升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卫材产品生产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超50亿元。

7天,30亿元大项目“空降”淮安。缘何?事实上,此次签约早在去年上半年便已埋下伏笔。彼时,卫材产业链材料端的链主企业闽瑞股份落户淮安经开区,其生产的微细旦复合纤维是生产卫生用品所用新一代热风无纺布的重要原材料。身处产业链之中,昱升“掌门人”苏艺强只实地考察一次,便果断决策,投资!

招商讲策略,引资看方向。策略源于智慧,方向决定质量。2024年,招商引资历经起势之奋勇、成势之汹涌的淮安,目标愈发明确,发力愈发精准:聚焦“4833”项目招引目标,坚持把“顶天立地”的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好项目和“延链、强链、补链”项目作为招商重点。

目标笃定,有的放矢。去年以来,全市大力开展全员招商、精准招商、定向招商、以商引商,打造“一号招商员”带头招商、招商局冲锋在前、专业人员洽谈的“1+6+500”专业招商队伍。走出去、在路上,各层级党员干部锚定目标,将重特大项目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一号工程”,让项目招引的热度持续攀升。

得益于此,去年1—11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08个、协议引资额499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6%、43.3%,其中工业项目749个、协议引资额450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66.4%。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属于五大千亿级主导产业的487个,占比53.6%。





新年伊始,江苏汉道精密制造1.8亿件半导体零部件加工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自去年10月份开工以来,项目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目前,4栋厂房的一层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今年春节前,预计完成5栋单体的全部主体封顶工作。”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旭旭介绍,项目落地淮安以来,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到位,各项配置齐全,工程进展迅速,进度远超预期。

项目不开工,一切皆是空。招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看签约数字,更重落地实效。淮安从源头抓起,统筹谋划,招商之初便构建项目研判机制,围绕破解重大项目质量把控、科学决策难题,组建产业专班、专家智库,负责项目分析研判,源头把控项目质量,为其快速落地创造先决条件。

精选项目后,淮安构建要素保障机制,围绕破解土地资源、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制约,探索实施重大项目要素指标市级统筹制度,建立要素资源市级统筹储备库。同时,推动用地指标“市级统筹、分级负责”改革,推行“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出让模式,开展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工作。

项目建设过程中,淮安突出高位推动,建立“月度通报、季度观摩、半年总结、年度考评”项目督查考评机制,三级协同、综合施策,环环相扣、协调推进。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由市主要领导帮办,10亿元以上项目由市分管领导帮办,亿元项目由县区(园区)和部门“一把手”帮办。

针对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淮安突出问题导向,对以往政策不落实、承诺不兑现、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建立“党政亲商会”、市县两级重大产业项目会办交办、行政审批“不同意”事项报备等制度,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整治,实行项目服务评价“一事肯定”“一事否定”,畅通全过程、全天候政企沟通渠道。

推进举措全方位,项目攻坚势头旺。2024年,淮安平均每周新签约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8个、新开工11个、新竣工8个,在建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4个、其中首期竣工投产19个,较上年分别新增10个、9个,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装备及新能源产业产值超千亿。





春节前夕,若态文创玩具生产项目现场分外忙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新春订单。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淮安招引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落户不到一年就实现竣工投产。“目前我们产能正在爬坡,今年底能达到满产状态。”江苏若态文创有限公司淮安产业园总经办主任曹迎杰介绍,2025年公司还将引进一家印刷中心工厂、一家电子工厂,不断扩大产能。

工业是经济“强引擎”,要高速落地更需高效运转。为保证项目快投产、快见效,淮安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理念,打出“组合拳”,打通“肠梗阻”。加强中央、省、市惠企政策解读,抓住全国首推“全市域全事项全流程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契机,助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出台《淮安市建设“四最”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推进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从投资、市场、政策、政务、法治、人文六个方面出台58项措施,全面保障来淮投资有资源承接、有极速审批、有高效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的办事体验,增强其获得感、满意度;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制定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在全省率先打造“码上贷”信贷融资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针对全市企业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多渠道为企业提供金融产品……一系列举措,为我市工业经济积蓄“进”的力量、增添“新”的动能。



工业强则经济强
产业兴则城市兴
站在崭新征途
淮安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加速奔跑



淮安融媒记者:王舒 陈知闲

摄影:杭卫东 王昊 刘须连 陈峰

制图:杨昕玥

值班主任:卢化福
融媒体编辑:张晓剑
责编:陆彦平

随手点赞
小布陪你每一天
↓↓↓

淮安发布
“淮安发布”致力于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对外展示形象,是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挚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