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定位是比亚迪智能化的 “技术中台”,目前团队规模近 500 人。
编辑丨龚方毅
比亚迪对智能化的重视和投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们独家获悉,比亚迪已成立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包括 AI 实验室、AI 超算开发部、大数据平台部等,主攻 AI 算法、AI 基础设施、大模型等技术及平台,任务是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双模(Dual Mode,DM 技术)等比亚迪集团业务提供算力、技术支持。
这一中心成立于 9 月底,目前约有 500 人,整合了原整车仿真技术部、大数据平台部等部门员工,未来计划扩充到千人规模。
它是比亚迪研发重地汽车新技术研究院(以下称 “新技术院”)的一级部门,实际负责人是中心副主任朱福堂,他此前担任整车仿真技术部总监,向比亚迪新技术院院长杨冬生汇报。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双模业务是新技术院的三大核心业务,也是比亚迪汽车的重要技术平台,单独设有开发、产品、应用等相关部门和团队。
其中,自研智驾业务今年历经多次调整,目前基本完成整合,人数超过千人,比亚迪第五事业部原软件中心总监李锋带队。据了解,比亚迪已有团队投入智驾大模型。今年 8 月,杨冬生告诉我们,比亚迪会组建一个精英团队,主攻端到端。
先进技术研发中心的定位更像是 “技术中台” 或智驾等部门的 “上游”。
一位知情人士说,这一中心将提供算力及规划、算法开发、数据标注等功能,共享给比亚迪集团的智能化部门以及保险、客服等业务,“先进技术中心负责能力提升,业务部门来做具体应用”。
有知情人士认为,这是比亚迪 “主战主建” 研发策略的体现。
去年,比亚迪新技术院开始推行一系列研发改革,“主战主建” 是其中一项。这本身是一个军事概念,在公司经营中指战略或其他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方向规划等,一线部门在前线打仗,负责具体产品和落地。华为、IBM 等大型研发类公司中常见这种模式。
也有相关人士提出,在 “主战主建” 层面上,相比销售部门,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和智驾、座舱等部门都属于 “主建”。
先进技术研发中心的成立目的是集中并统一规划算力、算法等资源,提高智能化相关技术研发和业务落地速度。
此外,比亚迪智能化相关部门已有多项调整。今年初,比亚迪将智能驾驶研发中心、智能座舱软硬件研发中心等部门打包,成立虚线组织 “智能技术研究院”,实际提高了智能化部门的级别,负责人也因此获得了更高待遇和资源。
9 月底,比亚迪又将双模技术研发中心升格为双模技术研究院,下属二级部门升级为一级部门。
比亚迪常以一项技术对市场竞争的有效性作为投入的判断标准。当一项技术被证明能提高销量时,就会获得更多的人、钱和资源。
比如第四代 DM 技术用比同级别燃油车低一半左右的油耗,帮助比亚迪插混车型大卖,然后,比亚迪投入了近 1 万名工程师和三年时间研发了第五代 DM 技术。
2023 年起,比亚迪明显加强对智能化的重视和应用。杨冬生在今年 8 月告诉我们,ChatGPT 等 AI 产品问世后,他们意识到 AI 大势不可抗拒,且比亚迪已经在电动化上形成优势,到了加大智能化投入的时间点,于是将智驾升级为核心战略之一。
比亚迪的策略是尽快在大众车型上补充高阶智驾功能。杨冬生在今年下半年说,计划两年内让 10 万元以下车型都用上高阶智驾功能。
这一计划正在加快落地,从工信部发布的新车申报信息看,2025 年,比亚迪海豚、海狮 05 EV、秦 PLUS DM-i 等车型至少将配备高速导航辅助功能。在座舱和双模技术中,软件系统的应用比例也正在增加。
比亚迪是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11 月的销量超过 50 万辆。当智驾等智能化功能逐渐成为标配,为了掌握核心技术、降低成本,它有充足的动力加大投入。它也有资源——高销量保证了现金流,比亚迪还有 11 万名研发工程师。
在智能化业务上,小鹏、华为、蔚来等厂商比比亚迪投入更早、进度更快,它们吸引了一些注重科技体验的用户,同时也验证了一条相对清楚的技术路线。
以端到端大模型为基础的智驾路线成为共识后,智驾逐渐成为一场资源战。
今年 7 月底,理想智驾负责人郎咸朋告诉我们,理想智驾追赶的关键因素之一是 “有等同 5000 张 A100、A800 算力的 GPU”,如果租卡,相当于一年 10 亿元,理想此项投入将来可能达到 10 亿美元。小鹏智驾负责人李力耘说,到 2025 年底,云端算力的规划会比 2024 年增加 2.6 倍。
相对新势力厂商,比亚迪这类传统车企有更高的销量,能带来更大的现金流,也能平摊成本。今年 11 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将投入 1000 亿元用于 AI 和汽车结合的智能化技术。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