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说咸阳|咸阳人75年来交流联系的“指尖嬗变”

时事   2024-11-13 11:41   陕西  


让电话说话

告诉你咸阳人75年来交流联系的“指尖嬗变”


通信是人们之间相互联系、交流交往的重要方式。翻开《咸阳市志》《咸阳市志(1991—2010)》《咸阳市邮电志》,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咸阳人民从“书信车马慢,电报字如金”到“一机在手,全国漫游”,历经了由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的沧桑巨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摇把子”电话可望不可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深受山水阻隔、信息闭塞之苦的咸阳人民热切期望尽快恢复和发展邮电通信事业,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1951年1月,咸阳电信局接管咸阳环境电话管理所,9月,咸阳邮局和咸阳电信合并为邮电部咸阳邮电局,统一管理邮电,普及服务网络,开始有计划地发展人民邮电。1956年,经过几年大力建设,咸阳境内邮电通信设施普遍增加,实现“区区设局所,乡乡通电话,队队通邮路”。进入60年代,咸阳境内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邮政机构遍布城乡,邮政运输由过去靠人力、畜力发展到使用自行车、摩托车,传递速度加快,以咸阳为中心的通信网络基本形成。当时人们与远方亲戚朋友日常联系以书信为主,但书信传递的周期明显缩短。县邮电局或乡镇邮电所可随时拍电报,电报按字数收费,囊中羞涩的人们,除非有急事,一般是不会拍电报的,拍电报也是惜字如金。电话虽然在邮电局所和机关单位以及公社、大队基本普及,但是打电话需要手“摇”好长时间才能接通,被人们称为“摇把子”电话,接线员接通后,又要去叫接电话的人,等待时间较长,普通群众一般是不会使用,也使用不上的。

1984年,礼泉县袁家村办起陕西省第一个村办自动电话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直拨电话基本普及

20世纪70年代,咸阳境内以电报、电话、书信为主的通信设施不断更新换代,覆盖面越来越广。1972年,咸阳城区安装1000门步进制交换机,实现市话自动化。1973年开通咸阳到西安半自动长途电话。1976年,咸阳到各县的无线电路全部开通,电报通信达到有线、无线并存的局面。1977年,各县电报全部用上电传机,淘汰人工机。1978年,市话步进制更换为纵横制,并扩容到2000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咸阳邮电部门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破除独家经营思想,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发展邮电通信事业,城乡邮路、邮政运输发生巨大变化,投递速度显著加快,市局2000门市内自动电话和咸阳至西安60路载波电路相继开通,通信设备基本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和载波化。1984年,礼泉县袁家村办起陕西省第一个村办自动电话站。1988年4月,市局又开通长途全自动电话,至此,咸阳可直拨国内各大中城市的长途电话。

程控市内电话主机房。

咸阳万门程控电话自动交换机房。

公用IC电话。

20世纪90年代 

移动电话全面发展

20世纪90年代,咸阳市邮电通信事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城乡邮电通信网络。1991年,市邮电局开通1万门程控电话,境内始有程控电话,拨号即通即接,极大地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1992年4月1日,咸阳市第一家无线寻呼台126台在市区建成投入运营,传呼机进入市场,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人们通信的新方式。传呼机由数字发展到汉字显示。那时,腰别BB机是时髦的象征。1993年5月17日,市邮电局开通800兆移动电话,标志着咸阳市移动电话的开端。这时,移动电话大哥大开始出现,大小犹如砖头,其高达两万元左右的价格让许多人望尘莫及。那时候,大哥大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靠大声喊才能听清。1994年11月1日,长武县1000门程控电话开通并入全国直拨网,标志咸阳市实现市内电话自动化,宣告“摇把子”电话历史结束。1995年,咸阳市实现全市电话并网,号码升为7位,长途区号统一使用“0910”,标志咸阳电话本地网建设基本完成,实现市内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这一年,市邮电局开通中国公用分组交换网,境内宽带网络开始起步发展。1997年,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市。1998年,咸阳市通信设施实现交换数字程控化、传输光缆数字化、无线寻呼覆盖全市。这时,移动网络除具有基本的语音通信外,还提供中文信息、主叫显示、呼叫转移、信息点播等功能。到1999年,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市所有区域,南部平原地带基本达到无缝隙覆盖,全市移动电话放号37048部;IC电话遍布市区和各县城,公用电话点到达大的集镇,通电话村占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2%,进入长途电话自动网可直拨国际电话的乡镇达到100%。

第一代移动通信及寻呼机。

21世纪 

移动电话实现全覆盖

进入21世纪,咸阳市邮电通信事业日新月异,呈现竞相发展局面,有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信通信、网通、铁通、吉通等多家通信公司。笨重而昂贵的大哥大退出市场,取而代之是体型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的手机。2001年取消固定电话初装费,一时间安装电话之风盛行,尤其农村安装固定电话不再是遥不可及,纷纷安装起电话。城镇大街小巷布满公用磁卡电话,人们随时可通过电话联系。据《咸阳市志(1991—2010)》记载,2001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24.67部。2002年,咸阳电信公司开通小灵通移动电话,风靡一时。2003年,咸阳网通公司开通大灵通移动电话,昙花一现。2006年7月1日,全市实现村村通电话;9月16日,西安、咸阳两地电话成功并网,号码升为8位,统一使用区号“029”,更加方便了人们的联系。2007年,咸阳市电信宽带网络在全省率先覆盖到所有网络节点,80%行政村进入宽带网覆盖范围。到2010年,无线寻呼、大灵通等退出市场,书信、小灵通等通信方式逐渐萎缩,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通信途径,全市形成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宽带网络为主的多功能、高效率、广覆盖的现代化通信网络。这一时期,变化最为明显的是随着手机价格和服务资费的下调以及新功能的不断推出,吸引更多城乡居民争相购买使用,手机成为咸阳寻常百姓必备的通信工具;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宽带网络逐渐普及,上网QQ聊天、网上浏览时事不再是一种时髦生活,网民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据《咸阳市志(1991—2010)》记载,2010年,咸阳市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脑57台,年人均通信费支出461元;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家用电脑5台、固定电话48部、移动电话171.6部,移动电话超过户均一部。

市区电信营业厅。

新时代

 智能电话开启新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发展与普及,人们的生活进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咸阳市建设形成高速度、高质量、全覆盖的现代化智能通信网络,传统的通信手段被智能手机所替代,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通信的便捷畅通,2015年,全市有固定电话48.5万户,移动电话452.9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6.5万户。到2020年,全市有固定电话33.42万户,移动电话492.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57.52万户。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网络学校等日益普及,网上订票、购物、咨询等服务无所不及,扫码支付、网上下单、手机拍照、直播、点餐等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微信、微博成为人们互相交流分享心情的平台,时不时发个朋友圈成为常态,视频电话音画同步,随时随地能听到声音、见到人不再是一种梦想,一下子世界变小了、距离变近了。

巍巍九嵕屹立千年,每一天都见证着新的开始,滔滔渭水奔流不息,每一刻都记录着新的变化。75年来,飞速发展变化的通信方式,深刻地改变了咸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折射出了新中国社会发展的万千精彩。

海报轮播


来源: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陈静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声明:我们重视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图片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侵权的,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往期回顾

咸阳前三季度新增内资投资额861.44亿元

咸阳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至橙色预警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光影咸阳|咸阳蓄“热”待发→

小咸探秦 | 非遗系列之“00后”非遗手艺人,带着面花技艺走向全国


咸阳日报
传播党的声音 反映群众意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