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不易,刚生完娃更难。
尤其是住进月子中心的花销,更是令人咋舌。市场上,月子中心的费用动辄数万元,部分高端服务甚至突破10万元大关。
这是什么概念呢?参考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数据,即便在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薪资中位数水平也仅略高于一万元。在日常生活开销的挤压下,每月能结余两三千元已属不易。如此一来,普通家庭需历经一年的精打细算,才勉强能够负担起最基础的月子中心服务费用。
然而,当很多家庭好不容易积攒够这笔费用,满心期待为“宝妈”提供优质的产后照料时,未曾料到,这或许才仅仅是“踩雷”的开端。
近日,全国连锁的知名月子中心品牌“爱家”,掀起轩然大波。几乎在一夜之间,“爱家”陷入“爆雷”危机。
据当事人爆料,广州、上海、无锡等多地的“爱家”月子中心,及其旗下“瑞婴丽”等子品牌的产后护理机构门店,当日突然宣布企业破产、机构闭店,已入住产妇被迫离开,已经交款的待产孕妇也无人对接退款事宜。
更为严峻的是,“爱家”事件并非孤立个案。最近以来,在月子中心领域,乃至涵盖“月嫂”服务的家政行业,“跑路”“爆雷”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即便是被视为行业标杆的“月子中心第一股”爱帝宫,其业绩表现也举步维艰,未能在市场的风浪中独善其身。
整个与生育紧密相连的产业链,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在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影响下,敢生娃的人值得给予更多的保护。
刚提“百店计划”
“爱家”月子中心的“爆雷”之所以引发了广泛关注,是因为这家来头不小的月子中心,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月子中心市场,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母婴服务领域曾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爱家”月子中心是江苏爱之家母婴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爱之家集团”)的品牌直营店。公开数据显示,爱之家集团于2022年5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达1亿元。其法定代表人王沛腾,同时也是该集团90%的受益所有人。
根据爱之家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2024年10月发布的一则信息,爱之家月子中心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广东、甘肃、湖北这8个省份的22个城市设有门店。
另据相关媒体的不完全统计,其门店总数超过50家,且同年12月的一则推文还提到,集团启动了百城千店拓展计划,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实现100家门店的拓展。
在母婴服务市场中,众多消费者往往会基于对品牌规模与口碑的信任,来选择月子中心等相关服务机构。然而,“爱家”月子中心的爆雷事件,却让不少满怀期待的“宝妈”们遭受迎头痛击。
据财新报道,家住上海浦东新区的姚兰(化名),预产期在2025年2月。2024年12月,在对多家月子中心进行综合对比后,她发现家附近的一家瑞婴丽月子中心设施新颖、性价比颇高,且作为全国连锁品牌,此前经营记录良好。加之销售人员多次暗示价格可能即将上调,最终姚兰与该门店签订了服务协议,并预付了2.38万元全款。她透露,热门月子中心的心仪房型常常供不应求,所以预付款的情况较为常见。
据姚兰介绍,以28天的标准入住时长为例,这家门店按房间的大小、朝向,分为1.98万、2.18万和2.38万三档套餐,此外还有套房,价格在3万左右。套餐内不区分护理费、餐费和床位费,三档收费除了房型不同,其他服务没有差别。如果选择入住42天的套餐,则会多出每天700多元的费用。销售当时承诺,入住后没有额外收费项目。
然而,在1月7日凌晨,姚兰突然看到销售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张聊天记录截图。在名为“爱之家运营部(负责人)”的微信群内,有人发布通知称“公司因经营不善,已无力继续维持运营,现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并表示自1月7日起将依法依规开展清算工作。该通知的落款为王沛腾和王金平。
这名销售人员还表示,事发突然,员工是昨晚(1月6日)“供应商不送菜才知道情况,领导全部消失,目前的情况我们处理不了......员工和月嫂的工资也没有发放,大家都是受害者”。
之后,姚兰多次拨打这名销售的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另一位上海瑞婴丽门店入住孕妇的丈夫则告诉媒体,事发后第一时间,两人就被赶了出来,“要是不回家就流落街头了”。
此外,位于浙江杭州市的一家“爱家”月子中心门店员工也对媒体称,事发前,浙江省的所有门店都出现了员工工资拖欠现象,现在不少人在走劳动仲裁程序。
他称,所在门店“爆雷”后,“客户都回去了”,警方已介入处理。他还介绍,“爱家”每个门店日常运营较为独立,但“金额都是收到总公司的”。
由此可见,“爱家”月子中心的爆雷事件,不仅给众多宝妈带来了巨大困扰,让她们在付出巨额费用后、原本的期待化为泡影,同时还让众多员工陷入困境。
这也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企业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应注重稳健经营与风险把控,不应该让“宝妈”和“月嫂”承担了扩张的代价。
但可惜的是,类似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出现,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类似的事依然有可能重现。
雷声滚滚
近年来,无论是月子中心行业,还是与“生娃”紧密相关、提供月嫂服务的家政公司,都可谓雷声滚滚。
比如,2019年,家政服务平台“管家帮”出现经营异常;2022年2月,“好孕妈妈”被传出资金链断裂、管理层集体辞职;2022年7月,曾经在新三板挂牌的“轻松到家”正式宣布暂停运营,时至今日,仍未解决用户的退款问题。
到了2023年9月,又有消费者爆料称,知名月子中心仕馨月子会所旗下多家门店相继关店,拖欠费用100多万,“花了大几万准备坐月子,结果月子会所关门大吉,钱都要不回来”。
2024年10月28日晚,“51家庭管家”发布致客户信称,为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公司决定自10月29日起暂停服务。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消费者无法预约购买的套餐服务。
有消费者对媒体称,他是平台的老用户,10月中旬,客服说公司做活动,套餐有优惠。经客服多次推荐,他加购了一个价格8000多元40多次服务的家政套餐。
但到了10月27日,他预约家政服务,“当天没有工作人员上门,拨打客服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我觉得不对劲。原先购买的套餐还剩下14次服务未使用,加购的套餐还没用就被告知平台暂停服务了。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了”。
面对月子中心乃至家政行业接连不断的“爆雷”事件,消费者在不幸踩雷后,究竟能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
有法律界专业人士分析指出,若企业在明知自身难以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仍持续对外招揽业务、收取预付款项,且在事发后逃避退款责任,这种行为有可能涉嫌诱导消费者支付预付款。一旦存在欺诈嫌疑,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有权依法主张合理赔偿。而对于那些已签订债权确认函的消费者,倘若对方无法履行付款义务,他们则可以通过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该律师还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接受家政服务之前,务必与服务平台或服务提供者签订正式且规范的服务合同。合同中应当清晰、详细地罗列各项关键条款,涵盖服务内容的具体细节、服务价格的构成及支付方式、服务期限的明确界定,以及退费政策的具体标准等。如此一来,在日后一旦发生纠纷时,消费者便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即便消费者采取了上述措施,实际上他们此前交付的款项,大概率也难以全额收回。
这一现象背后,实则引出了一个更具深度、值得整个社会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大众普遍认知中,“生娃”与“养娃”成本高昂,而月子中心作为其中收费颇高的典型代表,为何在看似利润丰厚的情况下,依旧难以维持运营、频频陷入经营困境?
都怪不生娃的人?
中国“月子中心”这一概念及运营模式,追根溯源,源自中国台湾地区。大约在2000年前后,这一在当时颇为新兴的服务模式被引入中国大陆地区。
其通常是指专门为生产后的母亲提供专业产后恢复服务的专业场所,核心功能在于助力产妇通过科学方式调养身体、恢复身形。同时,月子中心配备专业人员与护士,为新生宝宝提供全方位照护,涵盖育儿指导、科学喂养、早期教育启蒙等多元服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月子中心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中,月子中心的市场渗透率约处于5%-8%区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月子中心渗透率高达60%以上。
市场渗透率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曾一度被业界解读为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随着90后、95后年轻妈妈群体逐步成为消费的中坚力量,这一趋势愈发凸显。
有长期深耕于该行业的专业人士分析指出,相较于过往,这一代年轻妈妈群体在健康观念上有了质的飞跃,她们对自身健康管理高度重视,尤其关注体检项目的全面性以及产后康复训练的科学性。
“上述种种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现代年轻妈妈们对于月子中心服务的全新需求与殷切期望。而这,无疑为月子中心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创新方向与广阔的发展机遇。”该业内人士如此认为。
而依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内容,2023年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已成功攀升至257亿元,在5年时间里,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7%;到2030年,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大关。
这些数据看起来,月子中心这门生意像极了即将爆发的风口。
然而,近年来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爆雷”事件接连发生,甚至波及到如“爱家”这般已颇具规模、在市场上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这使得月子中心行业潜藏的诸多挑战逐渐浮出水面,引发广泛关注。
在众多问题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月子中心高昂的收费标准与普罗大众实际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这一差距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逐渐横亘在潜在消费者与月子中心服务之间。
目前一线城市的高端月子中心收费,大部分在5万至80万左右。被称为“月子中心的爱马仕”的圣贝拉,套餐最低档价格为18.88万,最高档的女王套餐,100天服务价格高达84.8万。其他高端品牌如巍阁、茉莉智能,价格都在13.88万至40万元之间。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说是天价消费。
而哪怕不是这种高端月子中心,只要简单地在大众点评查一下,就会发现价格同样不低,以广州为例,基本上甚少有3万元以下的。
镜子的另一面,与月子中心动辄令人咋舌的高昂费用相比,当前普通民众的薪资水平则显得相形见绌。援引智联招聘此前发布的数据,即便是在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深圳,其薪酬中位数也仅略高于1万元。
在日常开销的考量下,月薪1万元的人群,每月能够结余两三千元已属不易。通过这些数据的直观对比不难发现,普通民众或许需历经一整年的精打细算、省吃俭用,所积攒下来的积蓄,才勉强能够负担起一家最基础配置的月子中心费用。
工资水平与月子中心高昂费用间的显著差距,已然对市场供求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相较于微观层面的经济因素,宏观层面的变动,尤其是出生人口数量的持续下滑,给月子中心行业带来的冲击则更为猛烈。
Wind数据显示,2022-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均在1000万以下,分别为956万人和902万人。要知道,在2016年,这个数据是1786万。
作为“月子中心第一股”的爱帝宫,其业绩表现犹如一面镜子,精准映射出整个行业在当前大环境下的艰难处境。
财报数据显示,继2023年营收下滑接近20%后,2024年上半年,爱帝宫营收继续下滑了10.83%;此外,2020-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爱帝宫的净利润就只有在2021年没有亏损,仅实现了0.04亿元的微利,其余年份均在亏损,4年半时间下来,爱帝宫净利润累计亏损了6.62亿元。
连“月子中心第一股”的业绩都如此糟糕,像“爱家”这类以及规模更为有限的月子中心,所面临的经营压力不言而喻。
没有想到,最终可能是不生娃的人,让生娃的人踩雷了。
参考资料:
财新《全国连锁“爱家”月子中心闪退入住产妇无人管》
新快报《卡还在店没了!51家庭管家因经营困难暂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