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我们为什么爱shoegaze?

体娱   2025-01-06 14:31   北京  

一切皆事出有因。倒不是说非要在某一个时间点一定要提起某支乐队或者某个风格,12月初,一支名叫“Alone Together”的上海学生乐队发起了一张shoegaze 合辑《A Love Letter to Yuck》。



如今这个年代“发张合辑”的动作已经不再困难,甚至可以说容易到了很多人已经懒得去做这样一件事了。Alone Together 这一次选择的“together”似乎与众不同,他们选择呼朋唤友致敬已经解散的英国盯鞋乐队Yuck——即“给Yuck乐队的一封情书”,就像合辑的最后一首,来自广州组合天然味道的《YUCK BYEBYE》歌名说的那样,全大写的字母,全大写的情绪,旨在和我们青少年时代接触的第一支盯鞋风格乐队告别。



不光是 Alone Together,本次采访中一半的朋友都将 Yuck 的作品或是演出现场和 shoegaze 的美好一面画上了等号。RUBUR 的吉他手猫加在乐器公司工作,作为豆瓣小组“Yuck and so on”的组长,他甚至将同名专辑《Yuck》在心中和经典的《Loveless》摆在了同等的位置。而“RUBUR”的乐队名字,也是Yuck的热门单曲《Rubber》的同音变体。


豆瓣Yuck组


2015年 Yuck 第一次国内巡演来到上海演出,猫加也是当时台下观众中的一员。如今 RUBUR 成员多年相隔千里,演出活动没那么多,作为上班族我们的聊天只能在休息日才能展开。谈及观演感受,尽管当时 Yuck 的前主唱 Daniel 已经离开 Yuck 多年,但猫加还是会觉得那一场演出的记忆很愉快。“那也几乎是当时仍活跃的豆瓣Yuck小组成员们线下第一次(可能也是仅有一次)的相聚。”


Daniel退队之后的Yuck在上海

图片提供:loveisbug


你对这支乐队的印象如何?一个表示厌恶的拟声词作为乐队名,博主陈北及曾经在微博上发布过乐队参演KEXP的节目片段:主唱 Daniel Blumberg 的表情是那样的不屑,头发是那样的蓬松,让人想不到几年后退出乐队时彻彻底底的谢顶。他们拿着现在时兴的 Fender offset 系列吉他,就那样看似简单地扫着简单的大调和弦,信号经由吉他传递至音箱,真诚、迷人的表达大幅度地加分。



真诚和迷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也许是真诚的倾诉一般口吻的歌词,也许是他们不屑一顾的外表和作品温度之间的落差,或者是噪音对我们的影响——一些科学研究表明声音的特定频段、你喜欢的特定音色都能对你的大脑皮层进行刺激,My Bloody Valentine 吉他手 Kevin Shields 曾经在纪录片《完美噪音》里就这样说过。一些人觉得 Yuck 的《The Wall》的失真音色清爽而不屑一顾,另一些人可能更喜欢My Bloody Valentine《only shallow》里夸张的震音,当然你喜欢 The Radio Dept.破碎感的合成器过载音色都没有问题,这就是盯鞋音乐,组成它们的是旋律乐器和节奏乐器碰撞造成的音墙,它们会在你百无聊赖躺在家里使用蓝牙音箱随机播放音乐时让你瞬间清醒,一下子好像都变得清晰美好而富有意义。

盯鞋= Jazzmaster、效果器、长发男......?

Bad Sweetheart 的主唱贺铭洋的秋冬季节忙于工作与乐队之间。乐队复出,他们要在时隔一年多的休息之后面临一个月内的六场演出。上一个小时还在办公室里为接下来的课程思考内容,没过多久他就提着箱子和吉他,坐上前往杭州东站的地铁。倘若是夏天,你也许会在他永远也不会摘下的帽子下面看到一件白色的自制乐队T恤——上面的图案丑陋,抽象地吐着舌头,那正是 Yuck 乐队的第一张专辑。


从《Loveless》到今天的二十几年,层出不穷的表情包、段子已经可以说明,盯鞋音乐这个分支的音乐风格已经足够有影响。它有了属于自己的刻板印象:比行李箱还重的效果器矩阵,一定是单线圈的拾音器,或者最好是 Jazzmaster 等offset系列的吉他。最近常被拿来开涮的“长发男”在此音乐风格中层出不穷,而如果是女乐手或者女主唱那这支乐队一定会大大加分——谁的朋友圈还没有几个拿Slowdive主唱Rachel的黑白照片,或是林以乐曾经的乐队BOYZ & GIRL的同名专辑封面作为头像的朋友呢?


90年代的Slowdive



“不同人心目中对自赏的定义似乎差距很大。在有的人心目中它是一种‘充满混响的清新风格的音乐’,也有人更偏爱的是‘充满噪音有快速BPM的音乐’。也许因为‘盯鞋’这一名称来自于乐评人对当时的全新音乐的舞台风格的描述。” 猫加认为盯鞋/自赏音乐存在着被符号化的内容,同时这种符号化本身也存在着指向的大相径庭。


贺铭洋认为盯鞋是风格交叉的产物。“作为一个比较小的子风格,它的特征是和很多类型音乐交叉的。有人可能觉得是 Decay 开很大的 Hall/Shimmer 混响再加上绵密的 Fuzz,但我觉得这太狭窄了,这只是音墙,音墙是一种修辞手法,不是 Shoegaze 专属的东西。”


留学期间看Deerhunter


他也拿不准对于盯鞋的严格定义。“或许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风格。可能风格只是用来方便听众快速购买唱片的快捷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太多意义。反正我觉得如果谁自称是一支根正苗红的盯鞋乐队,还挺傻的。”他只有一把Jazzmaster作为演出、录音用琴,这几乎是所有盯鞋爱好者的不二之选,包括他曾经看过的Deerhunter,这是大多数人都没有的经历,不光是看他们的演出还是成为他们自己——甚至有专人为主唱Bradford Cox背上他的黄色Fender Jazzmaster,而他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只需要扫一个和弦就能让全场沸腾。



东南沿海,盯鞋与自赏的福地

不少博主、平台在自己的年终总结中捎带给出了2020s的时间划分。聚焦到盯鞋的风格,这一类的乐队、音乐人在这个时间内似乎多了很多新的面孔,他们大多是学生或者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地域分布在江浙沪或是广东地区。


关于地域问题,音乐编辑小琦给出了更为专业的参考。“2022年 RADII 为麒麟三重奏拍了一部短纪录片《Shoegazing In China's La La Land 爱乐之厦》。介绍里是这么写的——‘源自1980年代后期的英国,Dream-pop 和 Shoegaze 在90年代传至中国,并在往后的日子里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地点——中国的南部城市。’确实感觉江浙沪和港台这类靠水的城市盯鞋乐队比较多,估计跟气候湿润也有关系,水汽一大就容易迷离。”



而从听感上来说,南方的“水汽”盯鞋更加“软绵绵”,可爱、甜美会伴随着大量的混响效果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女孩子主唱的比例会大很多;“而北方的乐队好像就更直给,像The Claptraps小吵闹和早期的缺省,噪音的表达力是很大的一部分。”


Tartars,奶盖儿MilkGuard,不少乐队和 Alone Together 状态类似,而他们也注意到了更新一代音乐人们对于 shoegaze 和其他音乐元素的融合。Alone Together 吉他手乱的一给出了一些新方向:“说实话盯鞋一直都是很小众的音乐,越来越多人会尝试把它和其他风格融合,比如忧郁的亚热带,他们在音墙的基础上加入了90’s emo的元素;还有postmodernhippie,盯鞋,breakcore,术力口大杂烩,也做出来了让人眼前一亮的音乐。”



盯鞋适合什么季节?

Noisey音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为什么人们在秋天适合听盯鞋音乐”。秋天是炎热的尾声,人们在这个季节丰收,迎来新的学期。当夏季各种活动的喧闹与汗水逐渐变得干燥而安静后,盯鞋音乐的那一股独特的毛刺感,简单抓耳的和弦进行和直白、内向的歌词就变得更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准确来说是秋冬季节的情绪。


当视觉上由金黄转入灰白的季节到来,随机播放的歌单里冷不丁一首熟悉的失真+空间效果的慢节奏盯鞋音乐响起,你会感到心头一热,想到漫步于大雪后结冰河面的那个下午,吉他噪音让你有横穿废弃铁道的冲动,没有尽头的混响却又能抚平你焦虑和躁动的心,然后深深坠入,坠入不开灯或是失去重力的午后房间......


不过现在想想,单一用季节去划分显然也不是特别科学。一些狂热爱好者会觉得听喜欢的音乐不必区分一年四季,多数认为秋冬季节更适合听盯鞋的朋友,在形容感觉的时候也一定会加上“散步”“骑车”“戴上冻得彻底的耳机”“一个人开车且不需要上班”“全力通过苏州河上的桥,然后迎着风下坡”这些更加私密、单人空间的聆听状态。这种私密性也许会渲染“孤独”,却也能让盯鞋自赏类音乐带来的氛围感发酵。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安全专辑’,每当心情需要归位的时候,你就需要这些音乐来疗愈自己了。”



盯鞋音乐的季节和氛围感不单单是听觉上的。上海盯鞋乐队Forsaken Autumn在他们的首张EP《Whenere》的封面采用了模糊的黄色,这种设计搭配似乎和我们对于秋天的捕捉有些类似:风雨交叠的模糊感、暖阳下更加刺眼的落叶色彩。人们形容盯鞋的视觉是“模糊”,是600度近视的人摘掉眼镜后看到的景色(这个比喻来自想想XiangXiang乐队的宽宽,最近他们刚刚决定“再也不玩C86”),是“低饱和度、叠化、摇晃、晕影交织在一起的生活空镜碎片(贺铭洋)。”乱的一则用主观体验将盯鞋和体感的联系更具体地解释了:音乐本身lofi的质感和对一级、四级和弦的使用,让人有种模糊的安心的感觉。


Alone Together和吉他手乱的一


一些经典的封面也追求着动态美,这些封面中人物的动作,物品的陈列,还有颜色的编排全都有一种动静结合、色彩冷淡和自然而然的低保真美感。小郭是一名长期现场音乐爱好者,特别是独立音乐、盯鞋音乐风格,她可以轻松唱出丝袜小姐的多数歌曲,也可以飞到日本只为了看一次几年一遇的传奇盯鞋乐队honeydip。


小郭在honeydip现场:幸福!!!


“一个人或物品的背影,在模糊的虚幻的空旷的场景里奔跑或伫立的场景,这些也可以成为盯鞋音乐的视觉化形态。”她举出了一些精彩的例子。东京酒吐座经典的《Crystallize》,封面是乱中有序的盯鞋音乐常用效果器中一只不羁的短毛猫;大家经常提及的Dear Eloise,几张专辑的封面似乎在色调、人物动作、比例上都有着一致的美感——这是一种克制,在盯鞋音乐的噪音中更为迷人。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要讨论:

是不是玩盯鞋的人都弹琴不好?

“这可能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也许因为演奏不足以支持足够多的变化,于是形成了在音色探索的习惯。”猫加提出了一种可以共感的假设,“也可能因为更偏重音色探索,所以不去或无法适配进来足够多的演奏变化。相应的,更擅长演奏的人也许并不会去探索或并不接受很多超出良好控制的声音(比如他们不会采取同时开三块失真源的效果器这种像是音色自杀的行为),但是也因此错失了很多音色可能。”


如前文Alone Together吉他手乱的一所说,大调音乐自有的抓耳属性,加上失真和空间效果带来的听觉刺激,基本构成了盯鞋音乐吸引人的全部特征。而盯鞋爱好者往往沉溺于这种感觉,于是就很难再像严肃一些的吉他音乐那样 jam 或是演奏一些复杂的段落了。但同时他也觉得,音色和演奏同样重要,“作为盯鞋乐手保证现场呈现得好,就可以算弹得好了。”


盯鞋摇滚的迷人已经不需要质疑。这是一种由反对主流音乐风格、自由的音色观、低保真和卧室音乐的可操纵性,以及去中心化又夸张的舞台效果联合堆叠出来的美感。从形式上来说:“对应80年代的更为流行的‘摇滚’‘音乐’‘乐队’,最厉害的是自赏其实是反标准摇滚形式的。它寻求声音探索,反对演唱的主角地位,也丰富了可以站上舞台的人群。主动或天然地反对了人们对乐队音乐的刻板印象(猫加)”,从视听感受而言,“什么声音放进去好像都不奇怪,好的音色只是前人观念的叠加。这和拍摄影像是一样,如果我是360P低保真影像的铁杆粉丝,那么无论使用什么设备,都能拍出可以使用的东西(贺铭洋)。”


伴随着恍惚的视觉效果,也许讨论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最后的最后,一些言简意赅却也很精彩的问答。


SV:在盯鞋风格里你的启蒙乐队是哪一支?影响最深的专辑是哪一部作品?


宽宽:JAMC《Darklands》。


猫加:因为是通过虾米,所以MBV、Slowdive、Swervedriver这些同时一起大量在听。最深的是《Loveless》。如果Yuck算在这里,第一张同名的《Yuck》对我和《Loveless》一样重要。


贺铭洋:启蒙如果算的话应该是The Radio Dept.,当时把《Lesser Matter》在大学时的乐队播放给同伴听,被问手机喇叭是不是坏了。


影响最深的是Yuck的同名专辑,常听常新,尽管它是在地下室录的,但它定义了我耳朵里最舒适的唱片听感。


乱的一:The Jesus and Mary Chain,读初中的时候很喜欢花儿乐队,《泡沫》的评论区有提到最后的噪音段落是在致敬JAMC,就去听了《Honey‘s Dead》,一下子爱上了噪音吉他和流行旋律的搭配,在这之后才开始接触My Bloody Valentine,Slowdive这些盯鞋乐队,但我最爱的还是JAMC,简单真诚,手机屏保至今还是他们《Darklands》的封面。


就影响来说可能国内的乐队会多一些,对我影响最深的一张专辑是Atta Girl的《Everyone Loves You When You Were Still A Kid》,他没有传统shoegaze的夸张音墙,用非常悦耳的旋律和简单的吉他线条诉说少年心事,越简单的表达往往越难。他需要强烈的情感内核支撑,这种有些傻气的真挚非常动人,每一次听到这张专辑都感觉眼前开阔了,空气里仿佛能嗅到南方潮湿的气味。他们的名字以及在专辑里翻唱的《Clearer》都指向了英国独立厂牌Sarah Records,Jangle pop也是构成我音乐审美的重要成分。



小琦:启蒙是Deerhunter。关于这支乐队到底算不算传统盯鞋存在一定争议,有人说他们是Nu gaze(千禧年后诞生的新盯鞋/盯鞋复兴),相比老几位My Bloody Valentine、Slowdive、Cocteau Twins等等,加入更多合成器和采样元素,也因此与梦泡、合成器流行,甚至后朋难以区分,当然如今细分到这种程度的概念早就没人提了,风格大融合也是国际趋势。曾有幸看过一次现场,时差还没倒过来,免费的酒一下肚,盯得云里雾里,不知今夕何夕,至今仍不时回味。


说实话,影响最深的是一部2014年的纪录片《美丽噪音 Beautiful Noise》,真心建议所有自赏爱好者都去看。第一次看的时候好像还没毕业?连蒙带猜的印象不太深刻。后来2018年等Ride首次中国巡演前重温一遍,对五花八门的英国口音接受度提升到了50%。答这道题的时候又去搜了一下,发现已经有中字了,翻得很“地道”,感谢字幕组的老师们。看完会觉得标题起得太好了,这些永不过时的、不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创造出一个时代的、美丽的噪音。


小琦在SXSW看Deerhunter


小郭:记忆里的盯鞋启蒙队应该是 BOYZ&GIRL,第一次听是和朋友散步时候,她突然说想放歌听,放了《Be My Friend》当时还不知道这种风格叫做“盯鞋”,只感觉配乐好吵,主唱声音像被捂住了一样完全听不清歌词,怀疑朋友当时手机喇叭坏掉了。后来回去重听,像丘比特射箭一样“刷/咻/嗖”的一下就爱上了(直到现在连续三年每年网易云年度歌单都有这首歌)。


影响最深的专辑是Dear Eloise的《美丽陌生人》,每次听都感觉自己被噪音墙包裹了,一种莫名的失真安全感。


从北京飞去广州看河豚子


SV:第一次看盯鞋乐队演出是在什么时候,当时对这种音乐的现场感觉是怎样的?


宽宽:2010年的yourboyfriendsucks!。在金属乐队比五金店多的核都广州,一个核嗓音乐节里突然插了一个幼稚乐队,真好听!!!


十几年前的yourboyfriendsucks!




猫加:应该也算2015年看的Yuck。观演感受,很高兴,见到了当时很多因为Yuck而结缘的朋友。


贺铭洋:2018年左右看的缺省吧,记忆有点错乱了!然后有一个印象很深的现场是在伦敦看 Deerhunter,印象深的原因是主唱在扫音墙段落前,后台会冲上来一个工作人员,把Jazzmaster迅速挂在他的脖子上,我觉得很搞笑,以及和我一起来看的人在地上晕倒了。


乱的一:2022年的时候看Jo’s Moving Day和Pocari Sweet的联合巡演,在育音堂音乐公园,那时我刚上大学。之前已经听了很久他们的歌,但现场《1968 Itinerary》的音墙响起的时候,我还是被巨大的声响震撼到,爵儿、老伍两把吉他加上Q姐的合成器,声音的纹理非常丰富,这就是盯鞋的现场魅力——声音有了纬度,仿佛可以摸到吉他噪音的颗粒,他们在吉他音色上给了我蛮多启发,同为吉他手肯定会研究他们的设备啦。然后就开始组建自己的效果器板,喜欢他们的音色就去买同款的Fuzz,Delay,也是我从听众向创作者转变的开始吧。


小琦:这实在有点记不清了,2015年要么是 The White Tulips 要么是晕盖吧,肯定是拼盘。因为大学在武汉,宿舍旁边就是鲁磨路,VOX当时做过很多盯鞋相关的演出,公众号经常借演出发发国内盯鞋乐队的采访、好玩的专题之类。当时的编辑应该是Zoo(现在浪味仙贝乐队主唱),记得发过 shoegazer 唱片封面的内容,逐渐形成初步认知(也可能是刻板印象hhhhh)。


现场感受是跟之前听的那些摇滚乐队都不一样,跟器乐、后摇也不一样。音墙轰鸣着从四面八方朝我逼近的时候,好像没有任何退缩的余地,只能靠自己的身体去将它们击碎,最后往往能收获一种打通经脉的舒畅。不知这是不是我经常在盯鞋现场眼眶湿润的原因(笑。


小郭:第一次看盯鞋队演出好像是缺省2019年在济南雀跃的跨年拼盘,第一次听这样的现场感受很梦幻很迷醉,没有一种“摇滚乐”的感觉。


SV: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盯鞋音乐,你会怎样形容?


宽宽:唱流行歌的鼓风机。


猫加:它是一种探索的音乐。一种消极姿态却一直在以内省方式提出反对的音乐。


贺铭洋:是一团有棱角的烟尘或打在石头上的河水,烟尘颗粒的大小和水流的湍急程度各有不同。


乱的一:我觉得盯鞋是一种温柔却坚定的表达。


小琦:摇滚乐是主流乐坛的叛逆者,盯鞋是摇滚乐的叛逆者。


小郭:像一个冷冷的疼疼的但很有安全感的拥抱。


SV:国内的盯鞋乐队里你最喜欢哪一支?


宽宽:Dear Eloise亲爱的艾洛伊丝。


猫加:Self Party。


贺铭洋:Dear Eloise,最近在听鼠鼠鼠,也很喜欢。


乱的一:除了上文提到的Atta GIrl,我还很喜欢南京的Sheep‘s Bed,他们的调性比较像吧,都是一些清凉的夏日音乐,羞涩的男生用力刷弦,小声唱着歌,Sheep‘s Bed会有更多音墙的段落,整体的编排上相比Atta Girl更有结构感,很巧的是 Sheep‘s Bed 的主唱小勺和Atta Girl也有在深圳红糖罐一起演出过,他们两支队的演出视频在互联网上很少,没有亲眼看过他们的演出是我的遗憾。


小琦:第一反应还是缺省的《将死之时掩以水门汀》。


特别想看号称“国产盯鞋偶像组合”的长沙Alternative-Idol组合“透明教室与平行女孩”,从她们2019年成立的时候就想看,到现在也没看成。不过新歌比较电子摇滚。还有香港乐队Lucid Express,原来叫Thud,盯得很对味。吹飞Trip Fuel也很喜欢。Dear Eloise更浪漫梦幻,旋律性更强,19年之后就没啥动静了,记得乐迷评价“音墙也可以是温暖的墙”。


一直觉得现场是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遗憾的是上面这些乐队除了缺省我都没看过,希望以后能有机会感受一下。


小郭:还活动的最喜欢的是 The Claptraps,不活动了的最喜欢的是来自威海的thereisnobodydancing。


SV:希望看到国内的盯鞋音乐以怎样的状态成长?


宽宽:希望看到国内的 shoegaze 开心快乐地茁壮成长。


猫加:希望每一个自赏乐队能找到自己的舞台。然后多多做声音探索,探索自己的声音和做音乐方式。


猫加和RUBUR


乱的一:至于国内盯鞋音乐,我相信会有人继续做很原教旨主义的盯鞋,也会有人尝试融合创新,好的作品永远不会少。但这仍然是一种很小众的风格,我希望听这类音乐的人多一些些。


小琦:这个问题也太难了,只能说退潮未必是坏事,任何事物、风格、潮流都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人为助力掀起的浪花有限,时间一长还是要落回它自己的生长曲线。从王菲开始,盯鞋在中国已经相当有群众基础了,希望无论乐手还是乐迷都多多拓宽听歌边界吧,有的音乐形式是很难在15秒之内制造爽点一下爆红的。


前几年某公众号还发文吐槽过盯鞋,大家全当笑话看了。大概只有在行业蓬勃发展、风格百花齐放的时候才会有人闲的没事跑出来骂听盯鞋的傻逼,毕竟这帮人看起来浑浑噩噩,耳机里放着靡靡之音,一天到晚头手无缚鸡之力,一副很好惹的样子。现在你再骂骂试试呢?越在鄙视链底端的,越觉得自己高级。


SV:以你的标准,如何判断一张盯鞋风格为主的专辑的好坏?


宽宽:氛围有了就及格,旋律抓耳就不错,音色特别就更好了,有一两个没想到的安排简直太棒了,如果这张专辑你一首歌都没切,恭喜你捡到宝了!


猫加:是否探索乐器音色;是否善用噪音,让噪音和混响既是工具也是目标;是否真实表达情感。是否探索音乐中“正确”的边界。


小琦:全专听起来像一首歌连放三、四十分钟的我这儿不太行。


乱的一:盯鞋是很容易被公式化的音乐类型,我觉得在音乐里面听到真诚的情绪是最重要的!


小郭:我会听大概前十秒的旋律够不够抓耳,比较注重旋律一进来的惊艳,回想特别喜欢的盯鞋专辑,比如 Baby Formula 和 honeydip 的所有专辑,旋律上都很有递进和反差,更偏爱一种前奏干净的鼓点后衔接猛烈混响这类的歌。


贺铭洋:封面好看,不容易走神,认真听会哭,就是好专辑。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roubing

特别感谢:宽宽、乱的一、小琦、小郭、贺铭洋、猫加、loveisbug、Rae


更多专题





下载街声APP,随机播放也会是你的爱


街声

让独立音乐的创作者

向世界发出声音


  微信号:

StreetVoiceCN


“在看”我吗?

街声
街声是一个华语原创/独立音乐在线平台,音乐人可以在这里发表作品、与乐迷互动交流。街声同时策划主办“简单生活节”、“大事发声”、“乐人Live”等不同形态的音乐现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