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氏回回家族研究之十四·海鹏彦》作者:杨运鹏

文摘   2024-11-27 18:30   河南  
点击上面“听全文”按钮,解放双眼,畅听文字!


海氏回回家族研究之十四·海鹏彦

作者:杨运鹏


(一)

海鹏彦(1934--2007)是建立新中国的功臣之一,是中国著名作家之一,他以长诗《玛纳斯之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而享誉中外,他的一生是酷爱学习的一生,追求进步的一生,跌宕起伏的一生,勤奋写作的一生,爱国爱教的一生,他那刚正不阿的骨性、那敢于向困难作斗争的勇气、那热爱文学事业的精神、那淡泊名利的品格都将永远值得后人的尊重与怀念。



(二)

海鹏彦,笔名海风、海陵、海枫、新生,1934年12月生于南阳叶县(今平顶山叶县)南关。其父海玉章,生卒年不详,原籍宝丰县杨西村(今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杨西村),幼年就去西北念经,曾到过西安、临夏、新疆等地清真寺住学,学成回来后,便去叶县南关做生意,后又被叶县清真寺等聘为阿洪,经汉双通,出口成章,深受叶县城内等地回民之爱戴。1948年,年仅14岁的海鹏彦考上了中原大学,同年11月为支援淮海战役,在安徽亳州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便随大军南下,成为建立新中国的功臣之一。1949年后在云南开远工作,工作之余连续发表短诗多篇,从此踏上文学之路。



1954年7月,著名作家胡风向中共中央政治局递交《关于几年来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即"三十万言书"),反驳1952年6月8日《人民日报》转载舒芜文章《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编者按"中对胡风的批评。1955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作出批捕决定的前两天,胡风在家中被公安部人员拘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这就是胡风案。1955年秋,海鹏彦因在正规场合发表了自己对文学创作自由的一些看法,但却很快就被打成胡风分子,从此便遭遇了一连串厄运,遭遇了二十三年的不幸。1957年夏,又因向单位领导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海鹏彦再被打成“右派分子”,再遭残酷的批斗,并被迫下煤矿进行劳动改造。1961年间,在劳动中不幸遭遇事故,一手腕骨全被砸断,被诊断为粉碎性骨折,在做完插入钢板的骨科手术后,孤单的他无法生活,只好请长假返回河南。当时,其爹妈正在其大姐海凤兰家居住,其姐夫李存对起其爹妈也非常孝顺,其二姐嫁到南阳唐河县后又搬迁到苗侯郭庄汉民村居住,因此无依无靠的他就只能投靠大姐暂时生活,其户口也随之落籍苗侯。



1962年春,想早点干活养活自己的他心急如焚,觉得手腕骨长得结实了,自己就冒险让当地卫生院医生简单消毒后,取出钢板,谁知道屋漏偏逢连阴雨,取掉钢板后,手腕骨却又断裂了,他非常后悔,但已来不及了,无钱医治的他再简单处理后又不得不返回家中调养。在当地回民帮助下,打听到宝丰县北山吴楼有一位会接骨的汉民老中医,急忙前去治疗。然而就在他快要绝望时,真主的襄助出现了。由于他能言善辩,口如悬河,滔滔不绝,所以在汉民骨科医生奇迹般治疗好他手腕骨伤的同时,也赢得了当地汉民姑娘叶二花的爱情,他们在众人的说和下,貌美如花的叶二花抛开了世人对“右派分子”的冷眼,也抛开了回汉民族间的隔阂,毅然决然地和海鹏彦成家了,并在其父海玉章的说教下,在当地回民影响下,之后叶二花也慢慢成为虔诚的穆斯林。真挚而甜蜜的爱情让海鹏彦内心感动不已,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也燃起来生活的激情。之后他和爱人先后生下了广跃、广文、广星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海碧,生活虽然仍艰难困苦,但一家人其乐融融,苦中有甜。不仅如此,而且苗侯回汉群众都更看重海鹏彦这个文化人,大队干部还任命他当大队蔬菜组技术管理员,不用干体力活,只管发挥农业技术之长处,因此他也随之刻苦钻研蔬菜生产技术,随时指导当地菜农如何种菜,由于他知道何时种菜好且产量高,很快就赢得当地人的喜爱。淳朴善良的当地回汉群众谁也没有轻视他,也没有暗地里骂他是“右派分子”,还经常暗暗帮助他们一家人,给他们送些吃得穿的,他本人既没有受到各种批斗,而且他家人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各种政治运动的极大干扰,四个孩子也在当地上学,健康地成长着。但由于海鹏彦的前半生遭遇无数坎坷,历尽种种困厄、磨难、颠踬、冷眼,内心非常压抑,所以性格豪爽、爱交朋友的他也慢慢学会了喝酒,且养成了豪饮之习惯。



(三)

二十余年受尽苦,一夜醒来春风吹。1979年,海鹏彦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调平顶山市任文联筹备组副组长,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1985年任市文联调研员,从事专业创作。他常常端着酒碗,边痛饮、边写作。这期间,他的创作激情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出来,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魔谷》、《迷雾》,中、短篇小说《荣誉》、《夜》、《入党》等15篇,长诗《平顶山煤矿纪事》、《猎歌》、《英雄的赞歌》、《我的父亲》、《黄河,拼搏的歌》、《沪江上的夜歌》、《乌江组诗》、《进军大西南诗萃》等500余首。出版了诗集《矿山的春天》,发表电影剧本两部,小说《十万斤石灰》曾入选职工教材,《矿山组曲》获“万鹤台”一等奖,1994年离休。他的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人才词典》、《鹰城文艺家名录》、《河南作家词典》和《中国回族文学通史》等。在创作的同时,他也为苗侯清真寺等家乡建设捐助,并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正是劫后文章如井喷,兰桂迟开飘奇香。



循迹躬耕三十年,赓续笃行再出发。而最让海鹏彦自豪自恋的作品却是他倾注毕生心血的《玛纳斯之歌——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长诗,其实也是海鹏彦唯一享誉中外的不休之作。其父海玉章是阿洪,其父当“海里凡”学经期间,曾在新疆、甘肃住学11年,对那里各民族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玛纳斯”的故事就是从父亲在那里得到的。幼年的他就喜欢听父亲主麻演讲“沃尔兹”中穿插的神话故事,一直铭记在心。后来,在动乱的年代里,只有黑夜才属于他们,父亲向他叙述了玛纳斯的故事……他被父亲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感动着。自1963年秋开始,在每天的劳作之后,海鹏彦就借用大队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不断学习新知识,就开始酝酿着这首长诗,就开始偷偷地写《玛纳斯之歌》了,在参考其父讲述的故事与新疆柯尔克孜历史等基础上,经过30多年的收集整理,经过对自己的诗句反复朗诵,用诗歌形式加工而成的《玛纳斯之歌》于1983年春终于完稿了,全诗3万余行,约15O万字,内容上从玛纳斯诞生到玛纳斯战死,是一部比较完整的“玛纳斯”全篇。虽然长诗写成后,1984年至1986年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曾先后考虑出版这部长诗,但因种种原因未能付印。而更令人遗憾的是,在稿件的邮寄过程中,部分稿件遗失,这让海鹏彦心如刀剜。尽管他做了最大努力补写遗失部分,但却无法完全复原。到了晚年,他最大愿望便是能看到这首长诗能够正式出版,能永远流传下去。



为了实现海鹏彦的夙愿,平顶山市文化馆回族作家尹荣智(经名伊卜拉欣)对其原诗再整理,最后海鹏彦的长子海广跃(青华大学毕业,退休后移居加拿大)又带着该长诗回北京再加工整理,2007年5月最终由宸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是年6月5日,当饱经沧桑的海鹏彦老人看到了自己的《玛纳斯》长诗终于出版了,手捧着散发着墨香的长诗,戴着老花眼镜,躺在床上,读着哭着笑着又放声大唱着,放声大唱后又笑着哭着读着,泪流满面,他仿佛回到童年,回到青年,回到曾工作过的云南,回到爹妈的怀抱中……连续三天除了吃喝,手不释卷,家人们也欣喜万分,但三天后的他却竟然安详地归真了,在苗侯清真寺举行了葬礼后,这位传奇的老人,这位学富五车的老诗人便永远躺在他深爱的大地上,永远地安息了。



(四)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玛纳斯》,被誉为“柯尔克孜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史诗讲述了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前赴后继,率领柯尔克孜族人民抗击外来入侵者的斗争事迹,反映了柯尔克孜族人民顽强不屈、团结一致的精神气质。产生于9世纪至10世纪的《玛纳斯》,千百年来通过不同时代的玛纳斯奇(《玛纳斯》说唱者)接续传唱,成为一部篇幅宏大、内容深刻、结构完美的口头史诗精品,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活态口头史诗的代表作之一。我国各族学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玛纳斯》进行系统的搜集、记录、翻译、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引起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德国等国学者的关注。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990年至2019年间,《玛纳斯》史诗文本资料的刊布出版近30部,史诗研究学术专著和论文集的出版累计达27部,内容涉及文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神话学等众多学科。中国“玛纳斯学”形成规模,并在国际《玛纳斯》研究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海鹏彦的长诗《玛纳斯之歌》发表后,也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受到了好评。海鹏彦的《玛纳斯之歌》是中原大地上回回民族在新疆玛纳斯传唱中所听到的故事进行再加工而形成的汉语版《玛纳斯》,是汉语诗歌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回回民族对新疆《玛纳斯》研究的巨大贡献,这也正是海鹏彦的《玛纳斯之歌》能享誉中外的最大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
杨运鹏,男,回族(1965--),河南内乡人,副主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业余从事民族宗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研究,现居深圳。
更多作品请点击底部“杨运鹏诗词散文摄影集(部分)▪目录”阅读。

网络文刊▪百姓文化视点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展示名家精品 发现推介新秀

文友交流 资讯采编 影视制作 朗诵播音

编辑部

文学顾问:张银河

顾委会:张志芳、张慧、马士龙

值班编辑周一张志芳、二三赵新泉、四五毛德山、六日曹会林

发稿时间:每周一、三、五、周末发稿

总编:曹会林

投稿说明

稿件需是原创首发,版权归原作者,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打击抄袭和一稿多投。

投稿内容为反映文学、旅游、历史、社会等散文、诗词、小说、杂文、评论、回忆录及摄影作品。

投稿作者请关注《百姓文化视点》公众号,并在稿件刊发后及时转发,以提高文章阅读量。

投稿格式:题目+作者姓名+内容+配图+作者简介、生活照。

刊发24小时内的全部赞赏为稿费,1天后发放给作者。琐事冗杂,请作者主动联系总编索取。1天后的赞赏用于平台发展。

长按二维码,加编辑微信,投稿交流

百姓文化视点
《百姓文化视点》立足南阳,辐射全国,刊发散文、随笔、游记、诗词、小说、民间故事、摄影等作品。服务文友,打造百姓文学艺术的温馨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