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1月19日
综合
■ 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新疆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 国家文物局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
■ 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公布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 第四届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京召开
■ 重磅!国办提出18项措施!与博物馆有关
■ 东城区发布文化新质生产力创新实验室共建计
■ 中国文化馆协会民族民间文化创新与推广委员会在京成立
■ 陕西省文物局2024年度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总结
■ 加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
■ 宁夏回族自治区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宁夏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博物馆
■ 中国博协年度总结!评出9个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
■ 故宫博物院公布寒假期间未成年人团队快速预约、检票措施
■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文物展示用房主体结构封顶
■ 北京今年将优化博物馆等场所预约机制
■ 国家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的崛起”展厅对公众开放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正式成立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塔即将开放
■ “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 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 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开展
■ 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园一批出土文物在广州展出
■ 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门票预约系统上线试运行
■ 多座文化地标在西安落成 陆续面向公众开放
■ 湖北省博物馆春节开放时间延长
■ 十堰市博物馆绿地适儿化改造项目完工
■ 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何时开放?官方回复…
■ 多地博物馆、纪念馆官宣:延时!!!
■ 百泉复涌纪念馆正式开馆
■ 甘肃获取逾10万张海外藏敦煌文物高清图片
■ 意博物馆帮游客托管狗狗
■ 商代铜鸮卣内发现3000年前蒸馏酒
■ 浙江绍兴嵊州发现窑址群 属早期砖窑
■ 襄阳南漳新发现古碑刻一通
■ 2024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 新疆吐鲁番发现唐代西州都督府长史李重晖墓
■ 新疆尖甲坡墓群发现大量殉马
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新疆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
国家文物局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
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公布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第四届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京召开
东城区发布文化新质生产力创新实验室共建计划
1月15日,中国文化馆协会民族民间文化创新与推广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委员会旨在整合多方资源,促进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与活化传承。(新华社)
宁夏回族自治区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宁夏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博协年度总结!评出9个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文物展示用房主体结构封顶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正式成立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运塔即将开放
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园一批出土文物在广州展出
陕西历史博物馆新门票预约系统上线试运行
十堰市博物馆绿地适儿化改造项目完工
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何时开放?官方回复…
多地博物馆、纪念馆官宣:延时!!!
百泉复涌纪念馆正式开馆
甘肃获取逾10万张海外藏敦煌文物高清图片
Bauadvisor公司总监加斯佩里尼称:“宠物托管意味着主人可以去博物馆享受文化,且不必与宠物长时间分离,对于宠物狗而言,它们承受的压力也会比留在家里时小。”(环球时报)
商代铜鸮卣内发现3000年前蒸馏酒
近日,从济南市文物部门获悉,经研究员检测,2010年12月在大辛庄遗址M257墓葬中出土的商代晚期铜卣,其中的液体竟然是蒸馏酒!
据悉,这件商代铜鸮卣现藏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是2010年12月,该院考古人员在大辛庄遗址发掘的M257墓葬中出土的,时代为商代晚期。器物出土时,考古人员能够明显感受到其内部有少量液体,但由于器盖和器身已经牢牢结合在一起,迟迟未能开启。
到了2024年底,文物修复人员对铜鸮卣的锈蚀部分进行处理,打开了器盖。随后,器内液体标本被密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研究员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到样品液体中的小分子有机酸,如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这些有机酸为发酵酒的生物标志物;通过pH计检测样品液体的酸碱性,综合得出上述结论。
考古出土的发酵酒和蒸馏酒的颜色。a: 烟台十三里堡汉墓陶罐内蒸馏酒;b: 榆林走马梁汉墓铜壶内发酵酒; c: 大辛庄商代墓铜卣内蒸馏酒
研究员介绍,对中国蒸馏酒的起源研究一直是科技史和酒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此前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最早的蒸馏酒记录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灭亡后,蒸馏酒技术被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等欧洲和中亚地区的文明吸收和传播。
而此次在大辛庄遗址商代铜鸮卣内的液体样品,检测为蒸馏酒,将中国发明蒸馏酒的时间向前追溯至3000年前,较之前山东烟台十三里堡的发现又提前了约1000年,基本与古埃及发明蒸馏酒是同一时期,此次发现填补了商代至汉代我国蒸馏酒的空白。(新华网)
浙江绍兴嵊州发现窑址群 属早期砖窑
13日,浙江绍兴发布消息称,当地嵊州缸山村一带发现窑址群。该窑址群清理出六朝时期制砖窑、炭窑址及宋代瓦窑址,共计11座,墓葬6座、房址1座。嵊州缸山窑址群属早期砖窑,年代久远。
据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发掘的窑址主要位于发掘区中部,西南部有单个窑址。窑址东南侧发掘出可能为生产所用的附属建筑房址;窑址群附近发现灰坑,坑内堆积碎砖块、红烧土及少量碎瓷片。
据了解,缸山村窑址群出土窑砖形状可分为三种,分别为长方形砖(四平砖)、楔形砖及刀形砖。出土画像砖纹饰多样,有鱼纹、钱纹、龙纹、饕餮纹等。考古发掘除出土画像砖外,还发掘出多种铭文砖。
此次发掘的6座古墓葬分别为宋墓3座、清墓3座,平面均呈长方形。其中一座宋代墓葬出土的若干铭文砖上,刻有墓主姓氏及纪年类铭文。
嵊州缸山村考古遗址项目负责人表示,此次缸山村窑址群发现的纪年砖和铭文十分珍贵。此处在六朝时期可能为一处集选土、制坯、木炭燃料供应、墓砖生产烧造为一体的较大规模的窑场群。窑址内出土的纪年铭文砖,为六朝时期古窑址及器物断代提供了珍贵的纪年参考,也有益于对六朝时期社会的窑业组织生产模式、窑址形制演变等开展探讨。(中国新闻网)
襄阳南漳新发现古碑刻一通
近日,襄阳南漳县九集镇明教寺新发现古碑刻一通。南漳县“四普”工作队立即赶赴现场。经文史专家初步判断,新发现的碑刻为北宋时期明教寺法慧禅师(赐号)的塔铭。
经实地踏查,明教寺三面环山,依岗而建,坐西朝东,建筑遗存占地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00米的范围为其遗存重点,现存有面阔三间的大殿建筑和建筑遗迹及古井、古树、古道、塔刹基础等遗存。南漳县文物保护所所长余琴介绍,此次发现的碑刻位于大殿遗址东南方,碑身几乎全掩埋于地下。
“碑刻残存文字1363字。法慧禅师塔铭的撰写、书丹、篆盖人,均有名于当时,给今天的发现带来了巨大惊喜。”文史专家方莉表示,从塔铭内容得知,塔主是一位北宋僧人,在苏州高僧圆照宗本禅师处悟法,先后传法于泸州(今四川泸州)、汝州(今河南汝州)、颍昌(今河南许昌)等地,最后被延请于襄州(今湖北襄阳)明教寺,于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76岁时在寺圆寂。虽碑刻中本名残去,但可知曾获“丞相吕公”(按时代或为吕公著)举荐得到朝廷所赐的“法慧”法号,故称其为“法慧禅师”。法慧禅师在禅林有一定影响,与圆照宗本、善本大通、海印智月以及诗僧如璧等名僧有密切交往;所传法嗣三人,其中二人分别担任洞山普乐寺(明代岘石寺)、嵩山少林寺住持;各地官员也竞相邀请;法慧曾得朝廷赐“紫方袍”。
方莉表示,这块碑作为北宋碑刻的实物,目前可以说在襄阳绝无仅有,宋代尤其是北宋碑刻在襄阳存留极其稀少。碑刻与较多当时名人相联系,具有较高的证经补史价值。除塔主法慧外,涉及25人。其中碑刻的书写者饶如璧(饶节),是北宋著名诗僧,江西诗派重要诗人。碑刻的篆盖人赵令穰,为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北宋著名书画家。碑刻还涉及众多当时高僧、名僧。文中提到的少师韩维、丞相吕公著等人,《宋史》有传。碑文的撰写者韩韶,为当时“维扬四俊”之一。
“碑刻为中国禅宗史、江西诗派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方莉进一步表示,碑刻显示襄阳与苏州、邓州、许昌以及当时京城汴梁之间广泛的联系,是襄阳作为宋代汴南巨镇,在全国具有较高地位和影响力的佐证。碑刻还是饶节的存世书法作品,具有典型的北宋时期文人书法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一件难得的书法艺术珍品。
“四普”工作队将把明教寺实地调查情况积极汇报给上级文物部门,进一步对明教寺进行原址复建保护规划工作。(襄阳日报)
2024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新疆吐鲁番发现唐代西州都督府长史李重晖墓
日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尚玉平在2024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介绍了这一新发现。巴达木东墓群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火焰山镇,这里分别于1984年、2022年发现过北庭都护府副都护高耀、程奂的墓葬。
尚玉平介绍,李重晖墓志出土于巴达木东墓群M16墓后室,墓志由志盖和志石组成,志石竖排右起阴刻楷书19行580字,首题“唐故西州都督府长史朝散大夫太子中允陇西李公墓志铭并序”。初步释读可知,墓主人李重晖去世前担任西州都督府长史,生于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卒于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享年83岁。
公元640年,唐在吐鲁番盆地推行州县制,设置西州,下辖五县。一系列唐制的施行,使西州与唐内地各州一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成为唐经营西域的重要基地。长史是西州都督府的高级官员,地位仅次都督一职,主管户籍管理、文书往来等民政事务,保障西州稳定和政令施行。
李重晖官历四任,墓志中较为清晰地记载了他的任职履历。从瓜州都督府户曹参军起步、历任西州都督府交河县令、西州都督府录事参军,最后一任是西州都督府长史,官职逐渐升迁,任职地点也一路向西。“从官职晋升的连贯性看出,当时西州的行政秩序良好,社会相对平稳、各项事务能够有序开展。”尚玉平介绍。
“李重晖出身关陇贵族,但墓志记载,他‘倾慕班超之志’,不愿借家族荣光谋求安逸,把建功边疆作为自己的志向。”尚玉平说。李重晖祖父李檀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守亳、汝、魏三州刺史,赠尚书左仆射”,《新唐书》记载李檀封爵“敦煌公”。父亲李谨为“正议大夫,行汾州长史”,堂兄李泌在唐德宗时更是官居宰相。
“安史之乱爆发后,西域兵力空虚,吐蕃趁势而入,河、陇相继失守,使得西域与唐朝廷失联,李重晖仕途后期就处于这个特殊时期。”尚玉平介绍,通过分析墓志,可以看出唐的年号制度、职官制度、丧葬制度在这一时期的西州仍旧施行延用,实证唐对西域的管辖治理。
尚玉平说,李重晖墓只发现一具人骨,另有玉坠、塔式罐、铁券、石砚以及动物俑等27件随葬器物,从墓志“权窆”一词可以看出,他的家人原本打算把他暂时安葬在火焰山脚下,等到能与中原取得联系时,再迁回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老家。但李重晖去世后不久,西州被吐蕃攻破,这一心愿未能实现。
李重晖是唐代生在中原、建功西域的官员代表,其墓志对研究唐边疆地区治理体系有重要价值。
2024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吐鲁番学研究院合作,对巴达木东墓群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十六国时期的墓葬4座、唐代墓葬3座,出土金银平脱镜、银平脱蚌壳、白瓷碗等各类文物241件(组)。
新疆尖甲坡墓群发现大量殉马
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族乡乃楞格尔草原的尖甲坡墓群,是目前在东天山地区发现的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规模最大、布局最为清晰、保存最完好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群。墓群主体年代在战国早中期。
2024年,考古人员对尖甲坡墓群主墓M1及其环壕、殉牲坑继续发掘,出土了大量殉马和马具,这对揭示战国至西汉时期东天山地区游牧贵族独特的埋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伊吾县尖甲坡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习通源介绍 ,2024年,考古人员清理该墓群中南部殉牲坑6座,其中4座均殉马20匹以上,规模较大,结构复杂。
尖甲坡墓群主墓
来源:文博圈
编辑:知夏
初审:大宝
终审: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