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上腹痛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有人饿肚时疼得厉害,有人是吃完饭更严重。虽然都是疼,但饭前、饭中、饭后疼的病因差别很大。
今天,给大家理出饭前、中、后的腹痛可能提示的疾病,建议尽早排查。
不同的疼痛时间,预示着不同疾病
1、餐前疼:十二指肠溃疡
秋冬、冬春交替之际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就是空腹时上腹痛,也可能会出现夜间痛,进食后就能缓解。
这是因为患者的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且破坏能力与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能力失衡,出现了自身消化,造成溃疡。而空腹时,由于没有食物中和胃酸,部分胃酸溢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痛感会更强。
进食后,胃酸进入十二指肠时已与食物充分混合,降低了酸度,对溃疡面的刺激较小,疼痛便会有所缓解。
2、进食中疼: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多数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有的可能没有症状,有的是不同程度的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黏膜糜烂者的上腹痛较明显,常反复发作,出现在进食中或餐后。
3、餐后半小时~1小时疼: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防御能力减弱所致,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进食后,食物与胃黏膜发生摩擦,刺激溃疡部位,而且胃蠕动增强,会对溃疡造成牵拉;为了消化食物,胃酸分泌增多,黏膜受到的破坏更大,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还会加剧这种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明餐后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4、饱餐后有烧灼感:胃食管反流病
由于患者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多,加上反流物刺激,便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不适或烧灼感。
5、餐后饱胀: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及早饱感。
目前认为,该病与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障碍、感染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性常使其更易出现上腹部不适,且餐后比空腹时更敏感。
因此,一旦频繁出现饭后腹痛或不适时,无论是怀疑饮食,还是疾病引起,都应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贻误病情。
查明病因,胃镜是很好的诊断方式。
上腹痛在就医治疗时,医生会通过症状做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则需要做胃镜检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