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创造,蕴含着中国人在历法、农业、饮食、健康、习俗等方面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让中国人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并运用自然规律更好地发展自己。为了使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气,探索传统节气的文化魅力,学校特开设“玩转节气,乐享自然”节气文化系列课程。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老师们融实践体验性、趣味探究性、学科融合性和环境渗透性为一体。在学科融合中引领孩子们“玩转节气,乐享自然”。
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强盛,土中的蚯蚓蜷缩着身体。
深埋于地底之水泉,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也可以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基本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过了冬至,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如年般的冬至,自然少不了象征团圆的饺子。一盘饺子,心头甜甜。在冬至来临之际,孩子们在家自己动手体验了包饺子的乐趣。以饺子的形状,包裹寒意,用馅料的温度,喜迎冬至。在各位家长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通过揉、擀、包、捏,创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饺子。自己包的饺子格外香甜,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满满的成就感溢于言表。孩子们还主动记录了包饺子的具体过程,作文中纷纷表达出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是最美味的。
本次冬至节气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感受了传统节日的氛围。在实践体验活动中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份属于他们的冬日快乐时光。同时也让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不断地传承下去。
春来夏往,秋收冬藏,
冬蕴藏了春华秋实,
孕育了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在这个万物收藏的季节,
让我们严寒而立,相拥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