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达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工作主线,聚焦强组织、兴产业、聚人才、善治理,以党建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力争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做示范。
01
强基固本筑堡垒,谱好组织保障“主题曲”
乡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银达镇狠抓落实,紧紧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突出强基固本,夯实组织基础。镇党委年初制定目标责任书,研究谋划党建工作方向,各村党支部制定党建“破题”计划,定期抓工作部署,抓督察考评,聚焦村级班子战斗力,稳步实施村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
深入推行农村党建“标准工作法”,紧盯“六有”标准,大力实施“红色雁阵”行动,构建立体式党建服务体系,规范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不断增强凝聚力。扎实推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提升,示范打造,14个村级阵地焕然一新。设立党员先锋示范服务岗4个,党员示范服务区2个,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1000余人,让党员在“单位里亮身份,在岗位上树形象、在群众中显作用”,重点在帮困助难、医疗保险、人才服务等日常工作中承诺践诺。
完善党组织领导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深化“党旗红+网格蓝”治理服务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网格设置,建立健全“党委一村党组织一党支部(党小组)一网格员联系户”组织体系,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定期组织网格员进行能力提升培训,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
02
建强队伍聚合力,谱好队伍建设“乡情曲”
大力实施“农村党建红色雁阵”行动,坚持拓宽渠道“选”、常态联动“育”、严格考核“管”,探索建立“内外结合、双向培养”机制,精准摸排乡贤、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优秀毕业返乡大学生信息并建立台账,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库,实施班子成员“1+1”帮带后备干部,回引大学毕业生、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50余人,培养村后备干部30余人。
充分运用“线上促学”“上门送学”、假期返乡“集中补学”等方式对农村党员、后备干部进行多元培训,累计开展培训5场次10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强化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监督管理,深入实施“头雁指数”量化考核,共开展工作约谈2次,日常提醒3次,研究制定《银达镇重点工作落实不力约谈制度》,对工作慢作为、落实不力打折扣进行集中约谈,“一对一”约谈。坚持严管与厚爱、容错与纠错相结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03
壮大经济育品牌,谱好产业兴旺“交响曲”
银达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将党支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经济优势、群众能动性深度结合起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坚持党支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站前沿、唱主角,以组织力提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了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催生出“党组织统领、党支部号召、党员带头、农户追随”的蝴蝶效应。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员凝聚在发展链上、把群众引领到致富链上,以国家级种子产业园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支持农业企业配套发展上下游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共吸纳就近务工5000余人;依托“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种植大白菜、西红柿、色素辣椒、洋葱、高原夏菜等,让“地方特色”变成“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小产品”有“大市场”的特色之路。
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立足资源资产和地理区位特点,聚合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在稳固传统种植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做实“一村一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探索形成了资金入股、项目入股、资产租赁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经济融合提质,截至目前,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1万元。
充分发挥“景镇一体”优势,聚焦“农耕文化、农事体验、城郊休闲”三大特色,有序整合优化毛主席按语广场、祁连苇海大景区等文旅资源,打造采摘节、农民文化体育艺术节等“生态农业+农食餐饮+悠闲娱乐+精品民宿”复合型旅游产品。
04
绿色发展树新风,谱好和美银达“协奏曲”
遵循“五治融合”原则,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统筹协调制度有效落实,通过网格化管理为基层治理搭建新载体,注入新活力。各村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作用,听取采纳各级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妇女代表、驻村工作队等多方意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踊跃参与乡村治理建言献策的积极性。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打造“好媳妇、好婆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村民身边的先进典型示范效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规范乡村治理。
来源:银达镇党委
监制:孙志贤 编辑:张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