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
第三届“新文科+人文城市”
公共艺术创意设计
大赛-校内选拔赛
前言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新文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秉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方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选拔公共艺术领域的艺术人才和艺术实践作品,学校拟举办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第三届"新文科+人文城市”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
竞赛名称及组织承办
竞赛名称:202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第三届"新文科+人文城市”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校内选拔赛
主办单位:教务处
承办单位:文化与传播学院
02
竞赛级别、竞赛奖励及学分政策
第三届"新文科+人文城市”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认定为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参赛人员获得奖励后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竞赛奖励和课程积分。
03
参赛对象
1.凡我校在读学生均可参赛,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跨专业报名参赛。
2.每件作品作者人数1至3名学生,每件作品的指导老师不得超过2人。
04
竞赛内容与方式
01
非命题类
A组:跨学科融合艺术创作
作品要求:参赛作品以原创性为主,艺术设计作品结合其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创作,新技术融合(AI技术、3D打印技术、AR技术、VR技术等)、新材料融合、新媒体融合、新表现融合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影像与视频设计、环境空间设计、造型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时尚设计、文化产品设计、数字绘画等方面的创作作品,创意特色鲜明,形式感强,制作精良。
B组:“人文城市”城市景观与公共设施创意设计
作品要求:包括公共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雕塑设计等。美化、提升城市人文环境,引领城市发展需求,作品包括公共设施设计及公共空间视觉识别设计等。
C组:非物质文化文创设计
作品要求:以地域文化发展为脉络,发掘地方非物质文化特色,要求原创作品,构思巧妙,形式感强,工艺精湛,符合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02
命题类
A组:“山海有情、天辽地宁”艺术创作
作品要求:作品需要深入探索和反映辽宁省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特点,如辽宁的山脉、海滨、以及当地的人文历史。鼓励使用独特的创意手法,结合辽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背景,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支持利用现代艺术技术如数字媒体、动态影像、交互技术等,以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观众互动体验。鼓励探索本地材料或与辽宁文化相关的材料,如使用当地特产材料制作艺术品,以增加作品的地域认同感和文化深度。作品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能够引起观众对辽宁自然和文化美的深刻印象。对于需要在公共空间展出的作品,设计需考虑与环境的和谐融合,展现出辽宁地区的自然美景和城市特色。
B组:“印迹·城市—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主题艺术创作
作品要求:“宣传沈阳文化、讲好沈阳故事”,反映沈阳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元素和特色;具备独特视角讲述沈阳故事。可以是视觉设计、多媒体展示、绘画等多种形式。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创新表达方式者优先。校赛组委会将依据赛事平台系统评分,按照全部参赛队伍的10%、20%、30%分别评选校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推荐优秀获奖队伍参加省赛。
03
作品提交规格
图片作品:作品每幅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系列作品可提交不超过3幅的作品。
视频文件:每件作品时间长度不超过10分钟,格式为mp4 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b,并提交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 评审海报。
交互作品(软件作品):界面编排合理美观有个性、互动操作流畅、所有网页页面链接都必须与主题相关、不含任何恶意代码,不能在作品中超链接到除参赛文件以外的网页和其他资源,请提交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 评审海报,软件演示视频格式为mp4 格式,时间长度不超过10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b。(后期展览需提交获奖作品实物)
动态作品:每件作品时间长度不超过10分钟,格式为mp4 格式,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b,并提交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 评审海报。
实物作品:每件作品提交尺寸为A1、分辨率300dpi、格式为JPG、RGB\CMYK 的评审海报。(后期展览需提交获奖作品实物)
05
竞赛时间及报名方式
1.报名时间:截止到2024年11月15日
2.报名方式:
竞赛需要参赛团队登陆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官网https://cxcy.upln.cn报名。
06
其他
咨询竞赛报名事项和参赛方法可加入QQ群“校内选拔赛-第三届‘新文科+人文城市’公共艺术创意设计大赛”。
QQ群号:910759457
竞赛负责人:常老师
联系方式:13166663047
附件:省赛实施方案
-END-
-文化与传播学院官微-
执行主编:杨帆 金姬
排版编辑:杨小涵
后台审核:新媒体部
监制:文化与传播学院团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