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里有一个词叫“江户子”。见字望义,一般是指生于、长于江户也就是大抵相当于现在东京中心区的人,尤其是指“德川时代”之下世居此地的江户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对这个词我是颇有感的。或许,在语境上,两者有着值得对比玩味但又说不清楚的地方。就好比,当你念叨一声“老北京”时,脑海中会涌现许多特有的元素那样。当然,一个是以武家为核心带动城下町商业和城镇繁荣的大都市“进行时”和夹杂着市井生活的百味杂陈,一个是明神宗朱翊钧在位社会正发生深刻变化的万历年间,亦有不可同日而语之处。
德川家族历经关原之战,开启德川幕府,揭开绚烂多姿而又丰盈变化的江户时代。时代缔造了江户,也锻造了所谓的“江户子”。日本有句民间的俗谣,按照汉字写作“意气深川,鲻背神田”。意思是说,如深川地区也就是现在东京江东地区的舞/艺妓,以及神田地区的匠人们一样直爽又单纯,活力又新奇。这样一种风格便是“江户子”的代表气质。在日本人的执念里,还一定要是“庶民”,即小老百姓味要十足。由此可见,“江户子”应是充满烟火气的。
不过,“江户子”这一说法在后樱町天皇、后桃园天皇在位期间即18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之前并未见诸于世。根据史料记载,最早使用“江户子”是和日本短诗文艺有关的《川柳评万句合》中描述“江户子”的草鞋的一句。其后,在《廓通游子》等正式书籍中开始频频出现。然而,日本不同的学者对“江户子”的概念形成时间认定各不相同。我恰恰以为,这种意见的分歧和争执是十分合理的。因为,“江户子”背后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本来就是变化着、流动着的,具有多样化。
日本的民间文学和庶民诗歌为“江户子”留足了空间,这也能证明“江户子”蕴含的丰富性和时代感。在“川柳”中,多流传着类似“江户子如5月任风吹流的鲤鱼”、“江户子不留隔夜钱”等等专为“江户子”的人设打造的短句。外表花哨、少爷身段、莽撞惹事、轻浮草率、潇洒不羁,说的都是“江户子”。如此看来,正面之辞,真的并不多。一方面,经济变动剧烈带来的贫富对比明显,生活在“打工一线”的町人有着强烈对上的抗拒感和对冲意识,又有百万级人口大消费都市下不愁无钱养家的经济“自信”,共同构成了“江户子”意识的觉醒和倔强。另一方面,来自农村的大量农民涌进江户城,对“江户子”的存在有着强烈的羡慕和趋向性共鸣,在客观上也对“江户子”概念的深化和群体的崛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身就是“江户子”的通俗文学家山东京传在《通言总篱》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为两者划上分界线,从而强调“江户子”与“乡下人”的区别。简而言之,生于“皇城根下”下町地区中心地带那些自带“城味”的纯粹町人才是“江户子”。相比之下,江户文化和风俗文化的知名研究学者三田村鳶魚则强调,居住在深处长屋的消防员、武家侍从、短工泥瓦匠、木匠等才是“江户子”的领军人物。不过,三田村鳶鱼的研究视角里,“江户子”也无可避免地与“不读书”这样的“胸无点墨”形象挂钩。
伴随社会的演变,“江户子”悄然成为一个自负自诩的“头衔”。进入19世纪上半期,这种概念文化进一步向江户的下层社会渗透。“我乃江户子”的自满之风盛行。江户时代后期的歌舞伎和狂言作家西泽一凤在《皇都午睡》中写道,即便本人出生在江户,父母一方或两方如果不是江户出身,那就不是真正的“江户子”。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中,“江户子”俨然带上了一种门槛式的优越感。这不就是广为流传的那句“家中非连续三代生在江户的话不能称作江户子”的现实映射吗?换个角度看,如果想对江户时代这个日本260多年的重要历史和社会变迁期做一个观察,“江户子”未尝不是一个打开方式。
江户时代的俳句大师井原西鹤在《日本永代藏》中对“江户子”的“金钱观”作过十分激烈的讽刺。或许是因为作者本身出身关西大阪的缘故,在他眼中,“关西子”则与之不同,持有与欧美相通的国际化财富观。对比之下,令人捧腹。原来,透过日本社会对“江户子”看法的差异,还能读出难以琢磨的地域观!
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少爷》,被视为典型的“江户子”。和浮夸、肆意等一般概念的定位不同,书里的“少爷”看似一个没有继承父亲衣钵的纨绔老幺,但却是一个直言敢谏的真性情“炮筒子”。在他的身体里,既住着出身东京不错家境的“江户子”气质,也不得不面对到地方普通学校开启“地气”满满的任教生活的无奈。对“少爷”而言,他的人生是两个世界的冲突。在学校被学生和同事戏谑为“少爷”,是被人看到了身上的头脑简单和“不谙世事”。但正如女仆阿清的视角里的“少爷”一样,“江户子”品行正直,勇于活出自己,这也是一种优秀的孤傲。作为一个夏目漱石的书粉,我想,《少爷》成为他最受人追捧爱读的作品之一,还被搬上银屏,“少爷”作为广义上的“江户子”的人物设定和故事的丰盈功不可没。文学即现实。“少爷”的内心或许自恃清高,但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展现的是“江户子”的格和调,以及品格的层次感。因此,敢讲自己是“江户子”,本身就说明问题。
有书评讲,“少爷”的主题和归根是如何在复杂中保持单纯和清醒。从文化视角看,这样的看法也很适用于“江户子”。在朝夕变化的东京,你很难对“江户子”做出以一概全的定义,但如果能够在背后看到日本人在这个身份界定上赋予的心情、期待和价值观,或许会有更多的理性生出。(2024年7月7日写于千叶丰乐斋)
● 【日本文史漫笔153】改名30次总想扮“青铜”的“王者”葛饰北斋
● 【日本文史漫笔152】日本建筑师里“没文化”的拳击手——安藤忠雄
● 【日本文史漫笔151】德川家康让位显示“以退为进”的政治智慧
● 【日本文史漫笔150】森鸥外“渣男”和“有责任感男人”的两面
● 【日本文史漫笔149】为何日本关西人爱吃乌冬面关东人爱吃荞麦面
● 【日本文史漫笔148】川上贞奴从平民少女到舞台明星的传奇人生
● 【日本文史漫笔147】禅僧良宽与相差40岁贞心尼的晚年情愫
● 【日本文史漫笔146】大正时代从婚姻枷锁到文学解放的柳原白莲
● 【日本文史漫笔143】与织田信长联姻的谜一样的女杰“浓姬”
● 【日本文史漫笔139】奈良“明日香村”里那些沉睡着的惊涛骇浪
● 【日本文史漫笔137】东京精美庭院“山本亭”游客突破200万人
● 【日本文史漫笔136】岛崎藤村让父亲为自己的丑陋情事背锅
● 【日本文史漫笔134】藤原药子为争权力最后走上自杀身亡之路
● 【日本文史漫笔133】阳成天皇竟然是日本变态SM爱好者的始祖?
● 【日本文史漫笔132】了仙寺上空的美国军乐声曾折服整个日本
● 【日本文史漫笔131】杨大唐贵妃仍为日本“少子化”时代做贡献
● 【日本文史漫笔130】德川时代水户藩主竟让接班人取死尸人头练胆
● 【日本文史漫笔129】“大津事件”新发现史料再现日本恐怖一面
● 【日本文史漫笔128】日本面对奥斯卡大奖狂吠也曾研发过原子弹
● 【日本文史漫笔127】日本华裔女性政治家莲舫瞄准东京都知事
● 【日本文史漫笔125】在日本历史上用手枪自杀的第一人川路圣谟
● 【日本文史漫笔】黑川博行一定要在改编成影视的作品中弄个角色
● 【日本文史漫笔】作为“搬家魔”和“跳槽达人”的江户川乱步
●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战国时代女城主井伊直虎何以幸免于难?
● 【日本文史漫笔】看看日本婆婆怎样套路儿媳“妻心”的“不贞”
● 【日本文史漫笔】从京都“最美观音像”到洛阳“最美观音像”
● 【日本文史漫笔】从芥川龙之介与胡适来往看日中“相互不理解”
● 【日本文史漫笔】源自中国洛阳官署的日本重财东福寺“东司”
● 【日本文史漫笔】在京都东寺夜赏樱花遥想空海大师的“虚往实归”
● 【日本文史漫笔】1000日元纸币新人的医学成就与家庭私德
● 【日本文史漫笔】刷新5000元日本纸币女性人物肖像的津田梅子
● 【日本文史漫笔】涩泽荣一缘何“上位”一万日元纸币肖像人物
● 【日本文史漫笔】崎阳轩是这样把“色味”与“香味”结合起来的
● 【日本文史漫笔】读《邓之诚文史札记》想到的学脉、文脉与人脉
● 【日本文史漫笔】甲午战争130周年时要说樱花拒绝的大山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