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154】“江户子”不只是纨绔子弟和油滑之徒

文化   文化   2024-07-07 09:25   日本  



日本文史漫笔


日语里有一个词叫“江户子”。见字望义,一般是指生于、长于江户也就是大抵相当于现在东京中心区的人,尤其是指“德川时代”之下世居此地的江户人。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对这个词我是颇有感的。或许,在语境上,两者有着值得对比玩味但又说不清楚的地方。就好比,当你念叨一声“老北京”时,脑海中会涌现许多特有的元素那样。当然,一个是以武家为核心带动城下町商业和城镇繁荣的大都市“进行时”和夹杂着市井生活的百味杂陈,一个是明神宗朱翊钧在位社会正发生深刻变化的万历年间,亦有不可同日而语之处。


德川家族历经关原之战,开启德川幕府,揭开绚烂多姿而又丰盈变化的江户时代。时代缔造了江户,也锻造了所谓的“江户子”。日本有句民间的俗谣,按照汉字写作“意气深川,鲻背神田”。意思是说,如深川地区也就是现在东京江东地区的舞/艺妓,以及神田地区的匠人们一样直爽又单纯,活力又新奇。这样一种风格便是“江户子”的代表气质。在日本人的执念里,还一定要是“庶民”,即小老百姓味要十足。由此可见,“江户子”应是充满烟火气的。



不过,“江户子”这一说法在后樱町天皇、后桃园天皇在位期间即18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之前并未见诸于世。根据史料记载,最早使用“江户子”是和日本短诗文艺有关的《川柳评万句合》中描述“江户子”的草鞋的一句。其后,在《廓通游子》等正式书籍中开始频频出现。然而,日本不同的学者对“江户子”的概念形成时间认定各不相同。我恰恰以为,这种意见的分歧和争执是十分合理的。因为,“江户子”背后的社会性和文化性,本来就是变化着、流动着的,具有多样化。


日本的民间文学和庶民诗歌为“江户子”留足了空间,这也能证明“江户子”蕴含的丰富性和时代感。在“川柳”中,多流传着类似“江户子如5月任风吹流的鲤鱼”、“江户子不留隔夜钱”等等专为“江户子”的人设打造的短句。外表花哨、少爷身段、莽撞惹事、轻浮草率、潇洒不羁,说的都是“江户子”。如此看来,正面之辞,真的并不多。一方面,经济变动剧烈带来的贫富对比明显,生活在“打工一线”的町人有着强烈对上的抗拒感和对冲意识,又有百万级人口大消费都市下不愁无钱养家的经济“自信”,共同构成了“江户子”意识的觉醒和倔强。另一方面,来自农村的大量农民涌进江户城,对“江户子”的存在有着强烈的羡慕和趋向性共鸣,在客观上也对“江户子”概念的深化和群体的崛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身就是“江户子”的通俗文学家山东京传在《通言总篱》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为两者划上分界线,从而强调“江户子”与“乡下人”的区别。简而言之,生于“皇城根下”下町地区中心地带那些自带“城味”的纯粹町人才是“江户子”。相比之下,江户文化和风俗文化的知名研究学者三田村鳶魚则强调,居住在深处长屋的消防员、武家侍从、短工泥瓦匠、木匠等才是“江户子”的领军人物。不过,三田村鳶鱼的研究视角里,“江户子”也无可避免地与“不读书”这样的“胸无点墨”形象挂钩。



伴随社会的演变,“江户子”悄然成为一个自负自诩的“头衔”。进入19世纪上半期,这种概念文化进一步向江户的下层社会渗透。“我乃江户子”的自满之风盛行。江户时代后期的歌舞伎和狂言作家西泽一凤在《皇都午睡》中写道,即便本人出生在江户,父母一方或两方如果不是江户出身,那就不是真正的“江户子”。在这样的社会风潮中,“江户子”俨然带上了一种门槛式的优越感。这不就是广为流传的那句“家中非连续三代生在江户的话不能称作江户子”的现实映射吗?换个角度看,如果想对江户时代这个日本260多年的重要历史和社会变迁期做一个观察,“江户子”未尝不是一个打开方式。


江户时代的俳句大师井原西鹤在《日本永代藏》中对“江户子”的“金钱观”作过十分激烈的讽刺。或许是因为作者本身出身关西大阪的缘故,在他眼中,“关西子”则与之不同,持有与欧美相通的国际化财富观。对比之下,令人捧腹。原来,透过日本社会对“江户子”看法的差异,还能读出难以琢磨的地域观!



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少爷》,被视为典型的“江户子”。和浮夸、肆意等一般概念的定位不同,书里的“少爷”看似一个没有继承父亲衣钵的纨绔老幺,但却是一个直言敢谏的真性情“炮筒子”。在他的身体里,既住着出身东京不错家境的“江户子”气质,也不得不面对到地方普通学校开启“地气”满满的任教生活的无奈。对“少爷”而言,他的人生是两个世界的冲突。在学校被学生和同事戏谑为“少爷”,是被人看到了身上的头脑简单和“不谙世事”。但正如女仆阿清的视角里的“少爷”一样,“江户子”品行正直,勇于活出自己,这也是一种优秀的孤傲。作为一个夏目漱石的书粉,我想,《少爷》成为他最受人追捧爱读的作品之一,还被搬上银屏,“少爷”作为广义上的“江户子”的人物设定和故事的丰盈功不可没。文学即现实。“少爷”的内心或许自恃清高,但作为有血有肉的人,展现的是“江户子”的格和调,以及品格的层次感。因此,敢讲自己是“江户子”,本身就说明问题。


有书评讲,“少爷”的主题和归根是如何在复杂中保持单纯和清醒。从文化视角看,这样的看法也很适用于“江户子”。在朝夕变化的东京,你很难对“江户子”做出以一概全的定义,但如果能够在背后看到日本人在这个身份界定上赋予的心情、期待和价值观,或许会有更多的理性生出。(2024年7月7日写于千叶丰乐斋)




 【日本文史漫笔153】改名30次总想扮“青铜”的“王者”葛饰北斋

 【日本文史漫笔152】日本建筑师里“没文化”的拳击手——安藤忠雄

 【日本文史漫笔151】德川家康让位显示“以退为进”的政治智慧

 【日本文史漫笔150】森鸥外“渣男”和“有责任感男人”的两面

 【日本文史漫笔149】为何日本关西人爱吃乌冬面关东人爱吃荞麦面

 【日本文史漫笔148】川上贞奴从平民少女到舞台明星的传奇人生

 【日本文史漫笔147】禅僧良宽与相差40岁贞心尼的晚年情愫

 【日本文史漫笔146】大正时代从婚姻枷锁到文学解放的柳原白莲

 【日本文史漫笔145】在姬路城白墙间倾听历史的声音

 【日本文史漫笔144】谈“三国志”成日本人“国民文学”

 【日本文史漫笔143】与织田信长联姻的谜一样的女杰“浓姬”

 【日本文史漫笔142】安部公房的创作动力来源于情人?

 【日本文史漫笔141】日本战国武将玩起插花也是认真的

 【日本文史漫笔140】并非名师却名声大噪的“藤野先生”

 【日本文史漫笔139】奈良“明日香村”里那些沉睡着的惊涛骇浪

 【日本文史漫笔138】又“野”又飒又率真的亲鸾圣人

 【日本文史漫笔137】东京精美庭院“山本亭”游客突破200万人

 【日本文史漫笔136】岛崎藤村让父亲为自己的丑陋情事背锅

 【日本文史漫笔135】一生淡淡地看淡淡地写的井上靖

 【日本文史漫笔134】藤原药子为争权力最后走上自杀身亡之路

 【日本文史漫笔133】阳成天皇竟然是日本变态SM爱好者的始祖?

 【日本文史漫笔132】了仙寺上空的美国军乐声曾折服整个日本

 【日本文史漫笔131】杨大唐贵妃仍为日本“少子化”时代做贡献

 【日本文史漫笔130】德川时代水户藩主竟让接班人取死尸人头练胆

 【日本文史漫笔129】“大津事件”新发现史料再现日本恐怖一面

 【日本文史漫笔128】日本面对奥斯卡大奖狂吠也曾研发过原子弹

 【日本文史漫笔127】日本华裔女性政治家莲舫瞄准东京都知事

 【日本文史漫笔126】把诗活成远方的“俳圣”松尾芭蕉

 【日本文史漫笔125】在日本历史上用手枪自杀的第一人川路圣谟

 【日本文史漫笔】从平户城的望楼改为餐厅想到的

 【日本文史漫笔】常盘御前嫁给杀夫仇人以后的悲欢

 【日本文史漫笔】探寻日本京都知恩院的七大不可思议

 【日本文史漫笔】佐佐木信子为何被归类“日本毒妇列传”?

 【日本文史漫笔】适合做情人而不适合做妻子的和泉式部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茶道发祥地梵释寺已经成为环保圣地

 【日本文史漫笔】两次“越位参拜”改变人生的春日局

 【日本文史漫笔】至今让日本人要做年度献花的一位花魁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历史上刚烈的女教徒细川葛拉西

 【日本文史漫笔】改写日本宫廷史和文学史的藤原高子

 【日本文史漫笔】在横滨中华义庄里面穿行回想

 【日本文史漫笔】说说“日本版”花木兰——女剑士中泽琴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曾为从中国进口荞麦而举行纪念大会

 【日本文史漫笔】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到中国洛阳烟云涧

 【日本文史漫笔】把和“美”的对话视为命运安排的东山魁夷

 【日本文史漫笔】黑川博行一定要在改编成影视的作品中弄个角色

 【日本文史漫笔】濑户内晴美爱的波澜壮阔与写的波澜壮阔

 【日本文史漫笔】作为“搬家魔”和“跳槽达人”的江户川乱步

 【日本文史漫笔】关东军遗址上的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

 【日本文史漫笔】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到中国洛阳博物馆

 【日本文史漫笔】川端康成让世界看到日本文人“孤独”

 【日本文史漫笔】在出云大社与八百万众神欢聚的时光

 【日本文史漫笔】保存日本第一尊佛像的善光寺并不那么光彩

 【日本文史漫笔】在热海那座汇聚日本文豪奇葩的“起云阁”

 【日本文史漫笔】“流觞曲水”是日本难抗拒的文化风雅

 【日本文史漫笔】大冈升平留下的只是“反骨精神”

 【日本文史漫笔】为日本打造“精神内核”的《论语》

 【日本文史漫笔】只有京都人才懂的绝美秘境——青莲院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战国时代女城主井伊直虎何以幸免于难?

 【日本文史漫笔】喜多川歌麿应是死于自己“心中之墙”

 【日本文史漫笔】看看日本婆婆怎样套路儿媳“妻心”的“不贞”

 【日本文史漫笔】从京都“最美观音像”到洛阳“最美观音像”

 【日本文史漫笔】闲聊陈建功先生对日本文学的“忧虑”

 【日本文史漫笔】在松本清张纪念馆遥想当年占日美军

 【日本文史漫笔】在权力与温情旋涡中的一位女性战国大名

 【日本文史漫笔】成败都在“战国三杰”的女性茶茶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天皇的长女就职并非皇室第一例

 【日本文史漫笔】从芥川龙之介与胡适来往看日中“相互不理解”

 【日本文史漫笔】在谷崎润一郎诞生地感到的些许沮丧

 【日本文史漫笔】阿市用一袋红小豆拯救哥哥织田信长

 【日本文史漫笔】细看隋倭外交史上的另类篇章

 【日本文史漫笔】从日本扇子的四种功能说起

 【日本文史漫笔】“中国画粉”富冈铁斋原叫“铁人”

 【日本文史漫笔】长谷川等伯借画言人死于德川家康之手

 【日本文史漫笔】细看千年浮沉中尊寺的巍峨金色堂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战败后的畅销书《日美会话手帐》

 【日本文史漫笔】在漱石山房看日本文豪的真实一面

 【日本文史漫笔】跨越千年魅力不减的毛越寺净土庭园

 【日本文史漫笔】在镰仓时代“特务机构”发现日本国宝

 【日本文史漫笔】源自中国洛阳官署的日本重财东福寺“东司”

 【日本文史漫笔】京都高台寺掩埋着那位“天下人”之妻

 【日本文史漫笔】“烈妇”创办出“日本京都最美的大学”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话剧先驱旗手松井须磨子屡屡突破禁区

 【日本文史漫笔】奝然“初心”虽改却不忘前往洛阳

 【日本文史漫笔】出轨后恋情带来的珠联璧合

 【日本文史漫笔】“扇面书画世界”里的一件家庭小事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爱子公主未来可能成为党争“牺牲品”

 【日本文史漫笔】高峰秀子或许感悟“人生百年终是客”

 【日本文史漫笔】铁血交织与恋情合离的京都退耕庵

 【日本文史漫笔】喜多方拉面在内卷中成为日本三大拉面之一

 【日本文史漫笔】在京都东寺夜赏樱花遥想空海大师的“虚往实归”

 【日本文史漫笔】与松崎君代一起再次感受周恩来总理的魅力

 【日本文史漫笔】在疫情中祈祷与坚守的京都长圆寺

 【日本文史漫笔】75岁静冈县知事祸从口出黯然请辞

 【日本文史漫笔】道元禅师“客死”弟子家中的追求

 【日本文史漫笔】江户俳画融一的与谢芜村也“恋家”吗?

 【日本文史漫笔】1000日元纸币新人的医学成就与家庭私德

 【日本文史漫笔】刷新5000元日本纸币女性人物肖像的津田梅子

 【日本文史漫笔】涩泽荣一缘何“上位”一万日元纸币肖像人物

 【日本文史漫笔】户田即日庵前的极简放弃

 【日本文史漫笔】话罢“红蘭”说“细香”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幕末把爱与诗完美结合的女媛红蘭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画家藤田嗣治盖新房娶新太却客死法国

 【日本文史漫笔】崎阳轩是这样把“色味”与“香味”结合起来的

 【日本文史漫笔】年逾古稀小池真理子的“张力”和“活力”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各地小学二宫尊德雕像抄袭中国?

● 【日本文史漫笔】诗僧西行病态赏樱竟是为这般

 【日本文史漫笔】两次“带货结婚”的“哈俄迷”二叶亭四迷

 【日本文史漫笔】在门司港林芙美子纪念室想到的

 【日本文史漫笔】卖菜女阿七的爱恋不见华丽只见悲凉

 【日本文史漫笔】读《邓之诚文史札记》想到的学脉、文脉与人脉

 【日本文史漫笔】“鸟取和牛”背后的“痴爱”与“挚爱”

 【日本文史漫笔】“半藏门”前话“半藏”

 【日本文史漫笔】古代帮助日本实现国家统一的中国第一人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与印度两国的“鬼子母信仰”

 【日本文史漫笔】中国古井贡酒“偶遇”日本“古井”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曾向美国赠送横遭污染的樱花树

 【日本文史漫笔】樱花时节在上野看“王仁博士纪念碑”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败于侵略而不是“奢侈”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天才音乐家泷廉太郎的“憾”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陶研人”著作不宜多读

 【日本文史漫笔】在金泽“百华美术馆”想“画豪”横山大观

 【日本文史漫笔】“脱华”后致力于日本文化的“本土化”

 【日本文史漫笔】龙年聊一聊日本的“龙信仰”

 【日本文史漫笔】甲午战争中反战的日本重镇人物胜海舟

 【日本文史漫笔】看日媒报道北京第一家“滨寿司”店想到的

 【日本文史漫笔】从东京地铁“有乐町线”说到“有乐町”

 【日本文史漫笔】贝原益轩“老夫少妻”激出一本名著

 【日本文史漫笔】“关东煮”里面最好吃的冻豆腐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吴昌硕热”的背后是什么?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京都食堂为何处处可吃“中华面”

 【日本文史漫笔】甲午战争130周年时要说樱花拒绝的大山严

 【日本文史漫笔】吉川幸次郎成为汉学家的“三坚持”

 【日本文史漫笔】北京与东京的两座护国寺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社会终于容忍一位“另类作家”

 【日本文史漫笔】石川啄木用罗马字写日记的背后

 【日本文史漫笔】从日本接受汉字历史的速度说起

 【日本文史漫笔】中日甲午战争130周年之际想到的“武士之情”

 【日本文史漫笔】伊达政宗曾把中国大明称为“蛮国”

 【日本文史漫笔】东京大学“赤门”的真实来历

●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华侨报》社迁往麴町后了解到的

● 【日本文史漫笔】“文豪酒店”停业的前前后后

● 【日本文史漫笔】看看130多年日本仁丹的“黑历史”

● 【日本文史漫笔】丰臣秀吉与朱元璋竟有这样的共同点

● 【日本文史漫笔】待乳山寺院供奉萝卜的真意

● 【日本文史漫笔】春节,“国际化”中的“失”与“得”

● 【日本文史漫笔】婉拒日本朋友邀看能剧《老松》

● 【日本文史漫笔】考古新发现的坂本城并非什么“奇迹”

● 【日本文史漫笔】山形拉面凭借“内卷”赢得“日本第一”

● 【日本文史漫笔】2024年初东京的这场大雪


E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