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三个向度

学术   2024-08-19 22:33   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三个向度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仅为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实践进路,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应充分发挥中文的桥梁作用,促进媒介融合,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新时代以来,中国依靠自身发展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拥有传播优势的少数西方大国对中国的恶意抹黑却愈演愈烈。从作为意识形态机器的西方传统媒体到党同伐异的社交机器人,中国国家形象被置于“他塑”的被动局面。除国际传播秩序失衡外,中国国际传播要实现逆风翻盘还受制于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鉴于此,中国国家形象如何由被动的“他塑”转为主动的“自塑”,从而实现国际受众“听得到、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从语言、媒介以及文化三个向度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筑牢国际传播的语言基础语言

具有通信、通识、通理、通情、通心的“五通”功能,如何使海外受众听懂中国故事,理解中国文化,语言传播是关键。语言传播既是“一带一路”“硬联通”的基础,也是“软联通”的纽带。当前中文国际传播事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还存在中文传播体系不健全、在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有限、数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语言传播的特殊性在于它并非局限于语言信息的传递,更需要语言进入具体的传播实践、交际活动,才能实现真正的落地。


针对当前我国在中文国际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宏观上,应重视中文国际传播的基础支撑与规划设计。语言传播的根本动因是价值,因此发挥中文作为教育媒介语和国际性语言的价值尤为重要。应积极推动中文纳入他国国民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中文作为工作语言在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出现频率,以此提升中文的世界地位。中观上,中文国际传播平台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强化品牌建设、推动数字化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中的优势,提升中文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和精准性。微观上,一方面,要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国际传播规律、擅长使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媒体教学的国际中文教师;另一方面,推广“中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推动中文在传媒、科技、经贸、文化等多领域进行国际传播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中文在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


增强国际传播的叙事能力

在国际传播场域中,媒介有着重要使命,它回答的是如何使国际受众“听得到、听得清”的问题。在媒介演进的规律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可以把握两大融合趋势。一是各类媒介融合共建传播生态圈。首先,面对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的恶意攻击,中国官方主流媒体不能失声,必须做到及时响应。其次,官方主流媒体应及时调整媒介话语与叙事策略,尽量减少政策性宣传话语,主要扮演好建立国际交流沟通的桥梁角色。例如,新华社在回应国际舆论时所出品的《病毒往事》《当“中国龙”遇见“西方龙”》等系列动画短视频,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此外,培养来自多领域、跨语言、跨文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在华外籍人士、有来华经历的外籍人员、中文学习者、华侨华人等一批具备“国际流动身份”的群体在扮演国际意见领袖上形成了天然优势。他们的社交互动与交流方式助推叙事话语下沉,也更容易获得国际公众的关注与响应。


二是媒体与平台相融拓展传播能力边界。当前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寻求建设“平台型媒体”的转型之道,大多是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寻求与国际媒体平台的融合。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入驻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墙(Instagram)等社交媒体平台并进行多平台差异化内容生产与分发,但将自身打造成为“平台型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商业力量在“造船出海”方面走在前列,尽管抖音(TikTok)在国际上屡次遭遇打压和限制,但其一经问世便吸纳了现象级的用户体量,就证明了其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


提升国际传播的文化品质

加强文化传播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回答如何让国际受众“听得懂、听得进”中国声音的最优解。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具有基础性、导向性作用,中国文化的丰富底蕴、当代价值及开放包容将有利于国际受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形象,积极传播中国声音。


如何通过文化传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首先,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只讲历史文化故事,还要讲当代发展故事。应将话题焦点置于科技创新、电子商务、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领域,展示当代中国的变革与成就,传达崭新中国形象。其次,不能只讲自己的故事,还要讲与各国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讲述中国参与国际多边机制与倡议、提供国际援助与支持、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故事,传递开放态度与务实精神。此外,我们不仅要让中国人讲自己的故事,也要吸引外国人讲中国的故事。既要鼓励世界各地的中国人借助新媒体技术与短视频平台讲好普通人的故事,积极融入世界故事体系,也要鼓励在华外国人讲述中国的故事。在提供不同于中国文化的认知框架与情感视角的同时,挖掘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将中国文化以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传播给全球公众,扩大文化传播的认同度和影响力。


在国际传播进程中,语言、媒介与文化三者间互融互通、相辅相成。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重视发挥好三者的作用,通过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多方协同,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促进中外文明互鉴。



本文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8.16


END



新刊 |《汉语学习》2024年第4期目录


2024年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国际中文教育新增博士点结果公示

一个中国式师门的故事:新书推荐丨《学术就是传承》

王辉 | 国际中文教育如何服务强国建设

点个“在看”不失联

语言政策研究
语言政策研究旨在为语言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老师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中国语言政策研究与应用,推动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的国际化,为国家、社会和学术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