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家许德佑与他的海洋发现:许氏创孔海百合的故事

文摘   2024-11-18 11:02   贵州  

海百合

图源中山大学海洋科学

生物学分类


界:动物界

门:棘皮动物门

纲:海百合纲

目:幼枝海百合目

属:创孔海百合属

种:许氏创孔海百合


它的身世

许氏创孔海百合发现于贵州省关岭县上三叠统地层,距今已有2亿多年。194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穆恩之将其命名为许氏创孔海百合,以纪念它的发现者——地质学家许德佑先生。

许德佑先生在野外工作照片

许德佑(1908-1944年),江苏镇江丹阳人,自1935年加入中央地质调查所以来,便致力于地质研究。并兼任复旦大学史地系教授,是名重一时的三叠纪地质专家。作为中国三叠系地层研究的先驱者,当时学界戏称他为“许三叠”。

1944年4月,中国地质学会第26 届年会在贵阳召开。会后,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兼无脊椎古生物组主任许德佑、技佐陈康和练习员马以思(女)一行三人,前往贵州西部进行地质调查,4月24日,行至晴隆至普安之间的磺厂(罐子窑),被匪徒密谋杀害,噩耗传出,各界人士义愤填膺,痛惜不已。

事后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学家侯学煜先生根据种种线索,将挑夫三人拘押审训,巧妙设计使匪徒招供,很快破案。根据当时统计,涉案匪徒29名,被陆续逮捕伏法者24名,匪首易仲三因拒捕被击毙。

许德佑、陈康、马以思三位地质先贤的灵柩由晴隆运回贵阳后,在花溪召开公祭大会,安葬于花溪。建国后1987年迁葬于贵阳蔡家关贵州工学院后山贵州地质陵园,立碑刊文,永志纪念!每年清明节前后,贵州地质学会和地方高校的地质师生组织清明扫墓活动,前往地质陵园,缅怀先烈伟绩,告慰前辈英魂,弘扬地质精神。(大家去的话可参照下面路线图,但需进过雅河生态苗木保障基地,请和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进入

贵州地质陵园路线位置


它的特点

许氏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 hsui)化石
图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首先它是动物,不是植物,虽然它长得像植物

其次虽然它是动物,但是生物学家依然习惯于把海百合的身体结构分为冠(crown)、茎(stalk)、根(holdfast)三部分。

不同部位的形态及结构不同,又有不同分类

据统计目前在化石中发现的海百合种类在5000种以上,现世留存600-700种。

海百合个体形态示意图

图源wiki

许氏创孔海百合个体中等,成年个体冠长10-15厘米。冠较小,上宽下窄,呈百合花状,萼部小,约占冠长的1/6,每个次生腕下部数个腕板单列,上部5个腕板交错双列。三级腕20个,腕板交错双列。茎圆,无蔓板,茎中孔小而圆。

许氏创孔海百合

图源贵师小博

化石的形成

许氏创孔海百合生活在约2亿多年前的贵州关岭地区,在当时为相对闭塞的静水海湾,海百合附着在植物上生存,当群落规模增大,附着的植物无法提供足够浮力时,群落便会缓慢沉入海底,海底深部的下层海水缺氧富硫,生物匮乏,几乎没有底栖生物,这种环境不利于需氧生物的生存和分解者的活动,使得海百合尸体能够在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层沉积物不断堆积,使其逐渐被压实。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逐渐被矿物质所替代,最终形成了化石。

海百合复原图

图源网络

化石赏析

石得利地质博物馆巨型海百合化石

四川崇州天演博物馆中巨大的许氏创孔海百合化石 | 李建军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许氏创孔海百合化石

资料来源: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四川崇州天演博物馆
其他说明:以上内容有任何可能造成的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小编!

地质信使
一个致力于传播、互动、分享的地学科普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