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节,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个你自己。
——沈从文《古人的胡子》
周国平说: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心灵的修行,在独处时才能感觉到。
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在黏稠的人际关系中,琐碎的事情占满了生活,其中有些快乐、有些痛苦,但是缺少内心深处的沉思与自省。
当一人独处时,对空间和时间的深切感知,才来到心中。
独处,是短暂的自我放逐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道:
我爱热闹,也爱冷清;爱群居,也爱独处。生活中有些时候,并不需要热闹繁华、激情四射。
我喜欢独处时的自由与闲散,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独处,也是一种短暂的自我放逐,不是真的为了摒弃什么。
也许只是在一盏茶的时间,细酌慢饮,享受不为人知的咏叹;
也许在一段路途中,揣测自己的未来;也许在独自进餐时,对自己进行小小的省视;
也许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只有一片空白,安安静静地若有所悟。
独处的时候,你才会用心体会到生命的美丽,坦然面对人生的挑战。
即使没有高朋满座、无人为你喝彩,但能让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咀嚼精神的韧性。
空洞的社交,不如丰富的独处
西哲尼采说:
人即便是在人群中漫步,实际上也是走在新的荒野上,人哪怕是和他人同桌吃饭,实际上他们之间也隔着一道厚厚的墙壁。
独处是人生旅途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虽旷远凄清,却不乏深刻,拥有着别样的美丽。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畅享生命的葳蕤与蓬勃。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也就是说,只有独处,才能把迷失在喧嚣尘世里的自己找回来。
独处,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的和平来自于内心的丰富。
独处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
一个心灵丰富的人,必然是喜欢独处的人。
独处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大的空间,更不需要有人作陪。
我们可以思想,可以闲适,可以自由地支配灵魂。
在独处时的狭小空间里,表面上我们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而在内心深处,我们用思想接通外界,让灵魂的诗情肆意汪洋。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空洞的社交,不如丰富的独处。
与其挂着空洞的笑脸,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独处,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独处,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有意识地反省,解剖自我,修复心灵的过程。
心灵和胃一样,需要休息和复原,独处便是心灵的休养方式。
与古人相比,现代人的这项能力正在慢慢丧失。
古人重视独处,认为独处就可以“神不浊”、默坐就可以“心不浊”,
独处之时,才体会忙碌的耗神昏聩,心神一味外驰,多一事增一事的累,识一人费一人的心;
只有独处才可以省事,省事就可以心清,心清才可以神旺,所以独处可以收摄精神,凝聚生命的全力。
当心灵因充分休息而饱满,又因久不活动而饥渴时,它才能敏锐的品味世界,与天地精神相往还。
庄子说: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用一段独处的时光,获得心灵上的修行,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高贵的自己。
图片 | 隐山茶斋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