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 宋代】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与思念。沉香燃尽了没有再往香炉中添续,香炉的温度也就凉了,我的情绪也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自己倚阑同赏呢 ?今天折下梅花,寻遍人间天上,竟无一人可供寄赠。
注释
孤雁儿:《孤雁儿》原名《御街行》。《古今词话》无名氏《御街行》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故更名《孤雁儿》。 藤床:藤条编织的床。纸帐:茧纸做的帐子。 佳思:好心情。 沉香:薰香的一种。玉炉:玉制的香炉或是香炉的代称。 三弄:即“梅花三弄”,古代笛由名,或称“梅花引”。 梅心惊破:指梅花闻笛而心伤。 游春意:喻指当年夫妻情深。 萧萧地:淅淅沥沥。地,语助词。 吹箫人去:《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此言其夫赵明诚之去世。 肠断:这里形容因丧夫而悲伤之极。
创作背景
建炎初年,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起复,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李清照从青州来会。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每值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见周煇《清波杂志》卷八)。可是不久赵明诚病逝,把她一个人抛在人生地疏的江南,心情异常凄苦。大概在建炎某一年的春天,梅蕊初绽,作者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诗。
上半阕起二句云:“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开门见山,倾诉寡居之苦。藤床,乃今之藤躺椅。纸帐,亦名梅花纸帐。这种陈设大都表现凄凉慵怠情感。如无名氏《春光好》云:“小藤床,随意横。”朱敦儒《念奴娇》云:“照我藤床凉似水。”此词意境与之相似:一榻横陈,日高方起,正是孤寂无聊的写照。以下二句,承“无佳思”句意,进一步描写词人凄苦情怀。“沉香断续玉炉寒”,使人想起她《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然而着一“寒”字,更突出了环境的凄冷与心境之痛苦。此时室内再无别人,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陪着她。益以“伴我情怀如水”一句,则悲苦之情愈益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正当词人凄清寂寞之际,窗外传来一阵阵悠扬的乐曲,词人情绪似为之一扬。“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这里不仅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同时还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像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这说明词人在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发展,而且显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这就是对赵明诚的忆念,然而意思很含蓄。但若找一旁证,其意自明。词人《永遇乐》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可见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在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的。正因有了这一歇拍,词就自然地过渡到下阕。
下阕正面抒写悼念亡夫之情,词境虽由晴而雨,然而跌宕之中意脉不断。“小风”二句,将外境与内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词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亦是以雨衬泪,恍似词人在《声声慢》中所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从开头写到这里,均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如雨下,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主旨她是在怀念丈夫。“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萧史,比拟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栏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诗的情景,能不为之怆然!于是词中就迸出结尾三句。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寻觅觅之情;“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感。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犹自盘旋在人们的心上。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