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各教42年书
——写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
我有一好友叫张新(化名),2022年退休,教龄42年,有他这么长教龄的老师不多,当然比他教龄长的还有,那都是没上过大学的,要么是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接班或是内部安置而当老师的,而他却是科班出身。
我以前只知道他参加工作早,不知道他的教师生涯里还有很多故事,在几好友为他举办的退休宴会上头一回听说。
“神童”再现,首考中榜
他1962年6月出生,7岁上学,当时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一级不留,1978年考入某师专数学系,1980年7月毕业,18岁参加工作。要知道,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报名人数610万,录取率仅有7%。在当时,有的公社考不上一人,像他么小年纪考上的就更少,怪不得,当时村上人都说他就是个小“神童”、小秀才,令人羡慕不止,景仰不已。
1980年大学招生,仍延续1977年,即恢复高考第一年的政策,放宽年龄限制,允许文革十年耽误的“老三届”参加高考,如此就出现了父子、母女一同参加高考的“怪”现象,也就出现了后来父子、母女同校读大学或同班读大学的奇特风景。
那年,他的高考分数与本科分数线差3分,鉴于他的学习轻松自如,没有压力感,他高中的老师认为他学习上有天赋、有潜质,建议他再复一年课,准能考一个更好一点的本科大学。当时,他也有此意,可他的父母则坚持:“考上一个就行,不干庄稼活就行,有铁饭碗就行,不主张他复课再考”。
他近1米8的个子,高挑帅气,非常单纯,大学期间没有谈恋爱,全身心用在学习上,功课全优。据他说,上大学时,班里有两个未婚女生,年龄都比他大四五岁,还有几个女生都是三十好几的当母亲的。大学里似乎没有谈恋爱的条件。他一头扎在学习上,两年紧张的学习很快结束了。
回乡任教,婚事受挫
师专毕业,他任教于他家所在的公社初中。
那时候,所有大中专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吃皇粮,铁饭碗,身份就是带“翅”的(指非农业户口,“非”“飞”同音,于是当时人们把非农业户口的人叫做带“翅”的),如此,找媳妇就不再找“向阳花(社员,农业户口身份)”了,最低得找一个带“翅”的,最好找一个即带“翅”,且有正式工作、固定收入的,这是当时大学毕业生的共同追求,是一种社会共识。那时候,非农业户口且有正式工作的适婚女性多分布在一些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很“吃香”,如公社或公社所在地的变电所、邮电所、粮所、信用社、供销社等一些单位,而这些单位里适婚男性多,女性少之又少,比大熊猫还少,物以稀为贵,所以,这些单位的未嫁女孩多少有些傲气与矫情。
而且,当时,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全社会正在拨乱反正,文革遗风还没有完全肃清,当老师的还没有完全摆脱“臭老九”的身份和地位,尊师重教风气不浓厚,工资待遇低,更谈不上有什么社会地位。有某公社领导在教师大会上不止一次地说:“你们这些当老师的,要是能爱岗敬业,好好地教,我可以考虑提拔你们到供销社当营业员。”言外之意,当老师的还不如营业员地位高,这不是笑话,这是当时社会上不少人对老师的认识。所以,公社住地单位有非农业户口且有正式工作的年轻姑娘,高傲地不行,公开“叫嚷”:“宁嫁供销社(职工),决不嫁老师”,有些刚师范毕业的女教师,也不愿意嫁同行。
刚刚大学毕业的张新才十八岁,本可不必忙着找媳妇,可他的二老心急。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公社粮所的仓库管理员,22岁,初中毕业,接父亲的班参加的工作,她身材高挑,眉清目秀,皮肤白净,号称公社里的一只花,是出了名的“好挑拣”,公社住地几个单位的适婚男青年都让她“拨拉”好几遍,都相不中,要么嫌没学历,要么有学历的又嫌单位不好。这回经人介绍,她竟然一下子相中了比自己小四岁的张新,两人也谈得来,很快升温,这回也不嫌当老师的了。他也不嫌姑娘学历低,低点就低点吧,学历不能当饭吃,将就点吧,物以稀为贵,剜篮子里才是自己的菜,他能认清现实,颇有自知之明。
当二人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又节外生枝,出蹊跷了,女孩全家都不同意,而且态度坚决,二人婚事泡汤。原来,有人通过女孩父亲,再次给女孩介绍给供销社主任的儿子(在老爹手下干合同工)。供销社主任与女孩的父亲早就认识,早就相中了姑娘,想让她当儿媳妇。为此,专门批给了姑娘家好几袋平价化肥和用不完的浇地平价柴油。女孩有一哥哥是农民,本可以接她父亲的班,父亲却坚决让闺女接了,以将来嫁个好“主”,如此,当父亲的就觉得愧对儿子、亏欠儿媳,所以要想尽办法照顾儿子,搞平价化肥、柴油即是行动。如果女儿嫁给供销社主任的儿子,年年还愁化肥柴油吗?嫁给这个当老师的,半袋平价化肥弄不来,一滴平价柴油弄不到。在全家人共同不遗余力地 “围攻”下,终于“搅黄”了她与张新的婚事。
这事儿如五雷轰顶,如一盆凉水浇头,“毁了,毁了”,在这个地盘上想找个带“翅”的媳妇,想找个有正式工作的媳妇实在太难了,我堂堂大学毕业,还比不上一个供销社的合同工,连个初中毕业的都看不上我?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开始自卑起来。思来想去,终于下定决心,找媳妇的事儿先搁几年再说,反正年龄还小,本村上比自己大好几岁没找媳妇的小伙子也不是一个。
潜心教学,一鸣惊人
他分配到这所中学,第一年接手的是初一年级,第一个学期,教育局教研室人员听他的课,评价很高,说他很有天赋,很有潜力,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如此,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备课、讲课、批作业、辅导,他还是小光棍,没家没业,有的是时间。那个时候,全县不兴通考,但在与联中初中班和附近公社的初中联考中,他所教的两个班的成绩远远高出一大截,考入一中人数在周边所有初中当中最多。之后,年年接手毕业班,成绩还是周边学校不能望其项背的。刚来的小伙默默无闻,却能一鸣惊人,这更加坚定了他走教学出名这条路子的决心。
领奖偶遇,结为伉俪
1984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他学校所在的乡(已由公社改为乡)政府也举行了庆祝大会,表彰一年来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他代表中学发言,并领奖。
有一个叫李晓芳(化名)的女老师代表小学发言,并领奖。
在这个几千人的乡政府驻地,张新这位年轻英俊潇洒的老师,教学成绩突出,也小有名气,还是小光棍汉,这些信息李晓芳早有所闻。
李晓芳家住乡所在地的街上,高考三度失利,没再复读,当了民办教师。但她似乎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有禀赋,有潜质,教学有方,成绩也在全乡考第一,而且口才极佳。她也是当地出了名的大美女,正如后来有一首歌所唱的“有一个娘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她是民办教师,要嫁个农民有“本钱”挑挑拣拣,要嫁个正式的多少有些自卑,不过她还是希望嫁一个文化程度高点儿,有正式工作的小伙。眼前领奖的这个小伙可能对我有点儿“意思”。
他二人同登领奖台,两眼相对,相视一笑,眼里都冒出爱慕对方的火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有时候,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不讲条件的,二人很快坠入爱河。不久,两人结婚。这就叫做“二人有缘,老天相助”。
原来他们两人同岁,张新上大学的两年,她复课,张新毕业当老师的那年,她当了民办教师。那年两人都18岁。
婚后第二年,喜得“千金一枚”,过了几年,又获“弄璋之喜”,这在距孔孟之乡不远的鲁西,有儿有女是人生一大幸事。李晓芳是农业户口,生二胎不违犯计划生育政策,不用交罚款,若夫妇二人都是正式工作人员,生二胎肯定要受罚,甚至被开除公职,砸掉饭碗。
当时,民办教师工资少,主要靠张新一人领工资过活,日子过得很紧巴。不过,很快时来运转,好事主动来敲门。这一年,上级来文件,让一些教学成绩好的年轻民办教师考师范,单独划分数线。李晓芳以绝对优势的成绩考入邻县的师范学校。这与她良好的知识功底密切相关。两年毕业,她被安排到丈夫所在学校任教,成为正式教师,比同届初中毕业起点的中师毕业生待遇还高,因为工龄长好几年。
付出多多,回报多多
他夫妇二人教学有方,成绩优异,年年在全县获奖。张新还获市级教学能手和县模范称号,还有很多专项荣誉称号。他勤奋学习,不断进修,以优异成绩,考上第一届函授本科,且以优异成绩毕业。自实行职称评定制度后,无论评中级还是评高级,他条件都绰绰有余,顺利评上,如期晋升。当九十年代,有关系的争相改行跳槽,进入行政单位的时候,当二十世纪初,下海经商发大财的时候,他都不动心思,不羡慕,不跟风,就坚持一条,只要教好课,教好学生,校长不会亏待我,上级不会亏待我,他认的就是这个理。
李晓芳在工作之余,勤奋自学,先自修函授大专政治专业,后自修本科政治专业,先后获专科、本科毕业文凭,并先后获县市级教学能手称号。按照职称晋升条件,到年限就晋升了职称。本来到2017年55岁退休,可她“没教够”,又申请延迟退休。夫妇二人都是以42年教龄,以“副高”身份同年退休,退休待遇在县乡两级中也是处高位的,也是不多见的。
他们夫妇教子有方,两个孩子都以高分考入一中,又以高分考入当时的“985”大学,后来都先读硕(士)后读博(士),毕业后都进入国家重要科研部门工作,在北京安家落户。
夫妇二人在县城买了房,开上了二十多万的车,虽算不上豪车,但在乡下当老师的行列里,也算得上“豪车”了。
“河东河西”,无须争议
有句话叫“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饭局上,有人问张新:“那个当年在粮所工作,差一点成为你媳妇的那个女的,后来怎样了?”张新告诉大家:“他嫁给那个供销社职工后的几年,小日子也算红火,不过,到了八十年代末,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她丈夫所在的供销社就承包给个人了,其余的职工就各干各的去了,每逢附近集市,他丈夫就赶集出摊干起了小买卖,很累,很狼狈。那位姑娘不久也在粮所下岗,起初跟着丈夫赶集摆摊,后来跟丈夫一起养鸽子、养兔子,骑车子在乡下赶集叫卖。风里来,雨里去,风吹日晒,脸上成天泥一道儿、汗一道儿,黑黑的脸上布满了道道深深的如刀刻般的皱纹。现在他两口子几乎成了一对驼背翁妪了。”
宴会上有人说:“如果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不是我们当老师的好日子也有倒退的可能?”他坚定地说:“不会”。他还说:“科教兴国,老师荣耀,当老师只会越来越好,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不变,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不变。大家看到了没有,近年来,很多的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也当起了中小学老师,除了受就业形势影响,当老师还是个可选项。还一点,现在,社会上大姑娘找对象不再排斥老师了,这应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宴会上朋友都一致夸赞他夫妇俩:“当了一辈子老师,事业家庭双丰收,很值。”他们俩都满意地点头、微笑,都有一种“满足、成功、幸福、快乐”在心头。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4.如入选当期纸刊,作品须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投稿邮箱:1:ludongwenxue@126.com 2:xibuzuoja@126.com(仅限复制)
山东齐鲁文学社
首席顾问:莫言
总编:罗永良
主编:曾小霞
副主编:樊建华 程桂彬 付爱玲
执行主编:陈骄
执行副主编:方小琴
编辑部主任:王建军
一级编辑:曹秋芳
责任编辑:金小仪 苏岚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不慕名家|只推佳作
《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欢迎您的参与。
订阅及交流微信:wu318013
【百度百科:齐鲁文学】
当代主流诗歌、散文及小说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