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进凯: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 留住抗美援朝老兵的声音18

时事   2024-11-11 17:05   福建  


抗美援朝老兵名片



余进凯
1929年生,四川省泸州人,中共预备党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18师354团1营4连班长。
参加过双尖山战役等多场战斗,担负过战备机场抢修、战场伤员运送、牺牲战士善后等工作。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1954年7月转业,回老家从事农业生产。


1951年6月,为了响应“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号召,初为人父的余进凯毅然告别刚满半岁的儿子,参军入伍,成为了西南军区补训第8师1营2连3排12班的一名工程兵,随部队辗转到了哈尔滨五常县。


1952年2月,余进凯所在部队接到前往辽宁省凤城市抢修机场的任务。为了捍卫领土完整,解决志愿军原有机场距离朝鲜太远,不能有效支援入朝作战等问题,中共中央东北局在丹东共修建了10座机场,当年的丹东名为安东,位于凤城的机场就是其中一座。余进凯回忆说,同志们干活争先恐后,相互比拼。火车一停稳,他们立马开始卸货。从刚开始的30分钟卸完40吨,到后来10分钟内卸完40吨。
抢修战备机场时,战友们的体力超负荷运转,后勤补给必须跟上。而余进凯既是工程兵又是后勤兵,白天到200多里外采购物资,每次能拉回30多头猪,很好地解决了全营几百人的吃饭问题,晚上还要继续参与抢修机场工作,几乎没怎么休息。有的时候累得实在撑不住,也只能就地眯一会,醒来又继续争分夺秒、不分昼夜地抢修。


余进凯的一等功证书


最终,余进凯和战友们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这项超负荷任务。余进凯也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但因为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余进凯病倒了,一病就是18天。70多年过去了,这段时光已镌刻进历史记忆中,95岁的余进凯老人依然将他的一等功证书视若珍宝。


1951年6月,随着第五次战役的胜利,朝鲜战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志愿军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1952年6月,余进凯奔赴朝鲜战场,和战友刘学文被分配到40军118师354团1营4连,担任担架兵。


很快,投入实战的余进凯发现,被自己看不起的担架兵工作并不简单。前沿部队的担架兵,要从火线上抢救伤员,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兵站,再交给二线的担架队员送到后方兵站。


余进凯记忆最深的就是发生在三八线附近的双尖山战役。在攻打双尖山时,部队伤亡比较严重,余进凯负责登记牺牲的烈士就有80多位,负伤的有100多人。当时他所在的阵地,抢救队伍只有两个班、四副担架。伤员转运跟不上,他们就先运重伤员再运轻伤员。

最终,志愿军炮兵部队发射了19000多枚炮弹,击退敌人20多次反击,胜利地完成了支援步兵强攻,坚守双尖山的任务。


余进凯的三等功证书


余进凯还先后参加了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西海岸防御,担负战场伤员运送和牺牲战士善后工作。1953年8月,他从朝鲜回到祖国。在后来的抗洪抢险、修建营房工作中,因表现突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1954年7月,余进凯从部队转业回老家,从事农业生产。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余进凯鲜少与人提起战场上的这段经历,但作为一名军人的责任他却一直记在心中。
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活下来就是一种幸福,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合作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八闽第一声,省广第一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