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哪一本旅遊指南,介紹澳門時都會提供如下出行建議:
從橫琴或拱北口岸出關,跟著人最多的隊伍,排隊坐上各大酒店提供的免費穿梭巴士,便能到達大部分旅遊目的地。
直到今天,免費的“發財巴”依然是遊客最樂意乘坐的交通工具。不過,在能夠全方位一覽澳門城市面貌的輕軌面前,點對點直達的“發財巴”卻顯得黯然失色。
12月2日13時11分,一輛滿載興奮乘客的輕軌列車從氹仔島西側的蓮花站駛出,經河底隧道向西行駛抵達河對岸的橫琴。
這條全長2.2公里的輕軌橫琴線,一端嵌入橫琴島,一端接入路氹城金碧輝煌的酒店,和已經開通5年的首條輕軌氹仔線相連。加上一個月前開通的另一條輕軌新線——石排灣線,三條輕軌線路讓這座巴掌大的小城,搖身一變成為大灣區全新的“軌道城市”。
澳門今年一口氣連開兩條輕軌,成為大灣區全新的“軌道城市”。(圖/良豪 攝)
01
穿梭於浮華與市井的輕軌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用詩意的語言如此描述車廂駛過原野的感覺:
“車廂裡一片沉寂,只聽見車輪有節奏地敲打鐵軌的聲音;這種有節奏的敲擊聲和窗外飄逝的風景把人帶入一種夢幻之中”。
軌道從來都是旅行者最好的伴侶。列車在軌道上行進,壓縮了旅途時間,也給旅行者帶來不一樣的旅途風景。
而在澳門,輕軌不僅僅只是壓縮時間的交通工具,銀白色的輕軌列車輕盈地穿梭在城市中央,繁華與市井沿著列車駛過的方向巧妙地連接在了一起。
想要開啟輕軌旅途並不難。尤其是在氹仔島,很容易就能找到輕軌車站的蹤跡——幾乎所有車站都建在馬路之上,抬頭便能看見輕軌的蹤跡,乘坐方式更與人們熟悉的地鐵線路別無二致。一氣呵成地完成驗票、進站的動作,便能登上列車,透過全景玻璃窗俯瞰城市景觀。
透過輕軌列車的全景玻璃,能夠用第一視角觀賞沿途風景。(圖/良豪 攝)
和重慶的“網紅”空中穿樓輕軌列車相比,澳門輕軌少了翻山越嶺的魔幻神奇,多了幾分愜意和舒適,當然也有澳門獨有的“李子壩”——
列車向南穿越氹仔繁華的鬧市區,轉個彎便出現在路氹城的豪華酒店前,車窗外的景色在瞬間切換。列車前方,造型別致的賭場酒店盡顯城市張力,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令人感覺仿佛置身科幻電影。
輕軌列車從氹仔新區中間穿過。(良豪 攝)
在新濠影匯旁的蓮花站下車,沿著換乘通道去往橫琴線的月臺,不過2分鐘就能抵達橫琴口岸。倘若繼續沿著氹仔線向東前行,澳門將從紙醉金迷的一面逐漸回歸平實的煙火氣。
從輕軌橫琴站出站,抬頭便是橫琴口岸;而從橫琴口岸進入澳門,出關便是車站。(良豪 攝)
拐過兩個彎,俗稱“澳門蛋”的東亞運動會體育館映入眼簾,不遠處便是澳科大和大潭山郊野公園。公園的一側,填海而成的澳門機場依然繁忙,和旁邊的氹仔客運碼頭一起成為與世界相連的樞紐。
鐵道迷們喜歡一坐就是全程,深度體驗輕軌所展示的獨家第一視角;而資深的攝影愛好者,則更願意從機場站下車,沿著馬路登上氹仔海拔最高的大潭山。在這裡,氹仔的全貌一覽無遺,蜿蜒曲折的輕軌軌道點綴其中,讓單調的城景變得生動。
移步換景,步步登高。山下靈巧的輕軌列車來回穿梭,更遠處的奢華酒店成為攝影發燒友們的佈景板。不拍下幾張輕軌過彎的城市攝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深度打卡過澳門。
02
輕軌不再只是“賭場小火車”
綠、紫、紅三種顏色構成了澳門目前的輕軌網路,不僅覆蓋了大半個氹仔島,還將觸角延伸到了澳門半島。從氹仔西北的海洋站出發,輕軌列車鑽過西灣大橋的地下通道,在動感的音樂陪襯下跨越大海,幾分鐘後便抵達離媽閣廟不遠的地下車站。
媽閣站是澳門半島唯一一座輕軌車站。(良豪 攝)
媽閣站是澳門半島唯一一座輕軌車站。在這裡下車,從環繞車站的街心公園走出,大海便在眼前。車站旁邊的媽閣廟香火依舊不斷。這裡是澳門的起點,見證了城市從南海小漁村登上世界大舞臺的歷史印記。而熱衷於city walk的城市玩家,則會將媽閣廟當作環遊澳門半島的起點。
媽閣廟是澳門的歷史起點。(Unsplash)
對本地人來說,全新的輕軌毫無疑問是新生活的象徵。隨著線網完善,遠離城市中心的石排灣社屋居民也能通過輕軌去往氹仔和澳門半島;而在琴澳一體化的融合發展下,前往橫琴工作、生活的澳門人越來越多,相比擁擠的巴士,乘坐感更舒適的輕軌已然成為更優選。
輕軌橫琴站的裝潢讓人覺得格外親切。(良豪 攝)
很顯然,輕軌帶來的實用價值不斷上升,“賭場小火車”的質疑聲不攻自破。不過,回溯歷史,澳門的輕軌建設其實並不容易。
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之一,澳門受地質條件、地形地貌影響,可用的平坦土地幾乎都由填海而來。與此同時,澳門擁有多處世界文化遺產,且絕大多數集中在澳門半島,輕軌怎麼走、怎麼建,都是所有人最關心也最具爭議的問題。
事實上,對不少澳門人來說,交通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擠巴士成為城市生活的必修課,但狹窄的道路也已無法容納更多的巴士路線。尤其是在澳門半島的核心城區裡,人們常常能看到一輛滿載乘客的巴士佔據整條街道的景象。
受限於地形影響,澳門不少街巷常常十分狹窄。(Unsplash)
《澳門日報》最近的一篇報導指出,澳門的巴士服務“已經進入瓶頸”,交通網絡需要進一步優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建輕軌似乎成了一個必然的選擇。
輕軌未來將會修到與拱北口岸相鄰的澳門關閘。(視覺中國)
橫琴線正式通車的同時,另一條通向關閘的輕軌東線已經動工建設。根據規劃,這條輕軌線從氹仔碼頭出發,經過新城填海區到達關閘,進而聯通珠海拱北口岸,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新生活方式之中。
而在最近,“輕軌東線計畫延伸至青茂口岸”的傳聞,則讓更多人看到了輕軌帶來的改變——從前地處交通末端的區域,借著橫亙全城的軌道獲得了更多元化的發展方式,也由此擁抱更豐富的生活樂趣。
03
澳門的魅力依然不減
儘管如此,輕軌並不是澳門優化出行環境的唯一措施。
早在2022年,澳門便提出《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除了繼續佈局軌道交通網絡外,還提出在澳門半島建設多條空中走廊、行人隧道和旅遊休閒慢行系統,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讓澳門本地人和外地遊客都能從中受益。
人們熟悉的是,在澳門老城區閒庭信步,上坡又下坡是家常便飯,這也是澳門吸引五湖四海遊客的內核。與此同時,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則能夠讓一座城市的生活圈變得更加豐富。
澳門的文化交融色彩非常多元,無論是歷史底蘊還是現代氣息,都能兼顧融合。(圖蟲創意)
對不少中國城市來說,歷史保護和便捷交通往往是“魚與熊掌”的兩難抉擇;但對澳門來說,歷史文化的底蘊和時代專快的機遇,完全可以兼顧融合。正如知名新城市主義學者雅各斯所說:“一個美好城市需要有不同時代的建築並存,這是一個城市的發展軌跡所在,也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與歷史所在。”
代表著現代化的輕軌列車,也將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融入其中。輕軌網站圖裡都標有象徵澳門城市建築的簡筆劃,別出心裁地勾勒出一座真實的城市——古樸的媽閣廟、排角舊街場和象徵現代的奢華酒店、機場口岸,在同一張輕軌網路裡並列而坐、相得益彰。
澳門的輕軌網站圖裡標有特別的車站logo,如圖中的媽閣站是媽閣廟,氹仔碼頭站是輪船,協和醫院站則是醫院本體。(良豪 攝)
世人驚歎澳門這座城沉穩務實的性格,而這是緣於它與生俱來的內在文化滋養——在多方文化的交匯之下,澳門已經形成一套自如吸納、吞吐的文化邏輯。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古樸和潮流,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共同呈現、融合而生。
到了今天,這種融合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在輕軌列車上,無論是科大的學生還是慕名而來的觀光客,無論是住在石排灣社屋的澳門人還是在前往橫琴追夢的新街坊,無論來自何處,都能在同一個空間裡感受城市魅力。
特別是每年11月到12月,澳門都會舉辦一系列熱鬧非凡的活動,一年一度的格蘭披治大賽車和大型燈光節、藝術展覽、演唱會和體育比賽等文化娛樂活動如火如荼。夜幕降臨之時,乘坐名為“濱海巡航”的全自動駕駛輕軌列車,漫遊在日新月異的氹仔,看著車窗外的繽紛夜色,讓人流連忘返。
夜間的輕軌列車和不遠處的橫琴。(良豪 攝)
過去以博彩業聞名的澳門
如今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想像
一趟趟輕軌列車穿行城市之間
在容得下多元文化的城市裡
築起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