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在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组织部副部长甘立军表示,去年以来,成都市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出台“暖新16条”,上线“暖新地图”,优化426个“暖新驿站”服务功能,筹建“暖新学院”,推广“随手拍”“随手报”应用场景,引导全市8万余名新就业群体进网入格,就近就便参与小区治理、燃气安全排查等志愿服务。“小牛哥”志愿服务党支部在全国会议交流发言,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和政策工具。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对快递小哥、送餐骑手、网约车司机、自媒体从业人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关心服务和权益保障,为我们持续探索以新兴领域党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甘立军表示,围绕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强化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她有三点建议。
建议一:加大试点成果运用,完善暖新保障
进一步扩大新就业群体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将网约车、网约配送、同城货运等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探索制定劳动合同、书面协议参考文本。将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建议二:完善部门行政规章,强化有章可循
探索制定平台算法治理规章,完善平台订单分配、收入分配等算法,提高算法设计的透明度和算法运行的可解释性,保障对算法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接续推动算法向上向善。探索制定平台规则合规指引及监督管理办法。加快研究出台网络主播等新职业的职业发展政策。
建议三:探索地方立法创新,推动有法可依
围绕劳动权益保障、道路交通管理、生产工具管理等方面,可以以“小切口”的方式开展省级层面立法调研,研究新就业群体政策法规空白事项,推动在网约即时配送合规经营、新就业群体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不断完善新就业群体政策法规体系。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END